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职教新闻
展开全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指示精神,按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关于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的相关要求,秦皇岛东方航空学校5月10日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展现职教风采,唱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主旋律,展示秦皇岛东方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款育救学成果,让社会者界人土和学生家长感受现代职业教育的魅力,营造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展现学校的职业教育的美好前景。


IMG_9356


IMG_9325


IMG_9337


本次的活动学校邀请了市政府领导、市教育局领导、公安局领导、校企合作单位领导、友好学校领导驻外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全校师生参加,创元教育应邀由公司董经理带队参加,学校主抓招生的高校长对团队进行了热情的接待。


IMG_9372 

秦皇岛东方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高校长与创元教育董经理

 

IMG_9334


IMG_9339


510日上午九点,一切准备就绪,活动正式开始


IMG_9402

参会领导已入席就坐

 

IMG_9383


IMG_9417


IMG_9423


IMG_9435

升国旗,奏国歌


IMG_9447

泰皇岛航校校长张哲致辞


IMG_9450

河北司法警言职业学院领导授牌


IMG_9455

家长代表赠送锦旗


IMG_9472

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张哲校长代表学校签约)


大操场展示活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

IMG_9481


IMG_9487

军体拳


IMG_9509

中国大鼓


IMG_9515


IMG_9516

诵读《弟子规》


IMG_9528_看图王

手枪战术


IMG_9540_看图王

礼仪表演


IMG_9571

刺杀操


IMG_9573

家风传承演讲


IMG_9586

歌伴舞“青花瓷”


IMG_9591

盾牌术


IMG_9602

叠军被


IMG_9624_看图王

舞蹈“天天向上”

 

成果展示结束后,由秦皇岛东方航空学校统一安排来宾进行参观


IMG_9656

IMG_9689

IMG_9691

实训舱实训窒开放—实训课教学


IMG_9666


IMG_9669

教学楼课堂开放——室内课教学


IMG_9635

男生宿舍


IMG_9645

女生宿舍


IMG_9648

生活区开放一参观学生宿舍


 IMG_9654


创元教育一直以来与秦皇岛东方航空学校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助力学校招生与宣传工作,本次深入学院之中,了解更生动、更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们感慨于青春校园的无限活力,更意识到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创元教育将伴随秦皇岛航校一起,向着更精彩的未来航行!

“截至5月6日,每个证书约有200-600所院校参与试点,学生总规模累计约20多万人。”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介绍“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进展时说。

据介绍,各地申请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面涵盖了首批试点的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试点院校以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为主,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国家开放大学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一般为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具有行业特色的有关院校。

当前,申请试点的院校与培训评价组织已经开始对接,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师资培训、教学安排、考核站点建设等事项进行沟通,为试点工作做好相关安排。培训评价组织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说明会、培训会,并已深入部分院校,协同研究制定实施性方案。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王家源



招生、就业“两不愁。”这让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40余所高职院校里显得有些“亮眼”。拥有5个校区、跨越齐齐哈尔、哈尔滨两座城市,办学73年、培养5万多名毕业生,这所黑龙江省唯一的铁路运营类高职学院也是我国铁道类专业最齐全的高职院校之一。

“在校园里开火车是学生们感觉最牛的体验。”为了让学生们实训有实感、见实效,学院舍得把钱花在刀刃上,在校园里铺设铁轨、停放东风4D型内燃机车,设置的17个专业全口径对应铁路各工种,80%的毕业生实现面向全国铁路就业。

“课堂如职场,上课如上岗。学院办学特色突出‘铁色文化’,铁道专业综合办学实力、铁路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2014年学院成为黑龙江省首批优秀骨干高职院校,2017年成为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项目建设单位。”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伟说。这位有着多年铁路工作经历、在校摸爬了20年的“老铁路”言语之中溢满了教育情怀。

铁道机车专业的大二学生穆怀玉就是在校园边学习边实训,成功通过考核,一脚跨进企业大门。不久前,他刚刚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预签约,成为该公司一名准员工。“这个消息让我那些在本科院校就读的高中同学很是羡慕,但这也是我两年来扎实学习理论和苦练实训的结果。”

穆怀玉的幸运是学院深度校企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务处负责人尚福久说,去年9月,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从182名报名的2017级铁道机车专业学生中逐一面试、考核,选拔优秀人才组建2个“机车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每班40人,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确定了选用的教材。

穆怀玉就是“试点班”的80名学生之一。“试点班”的教学组织有较大的变化,从在校的一体化教学改为校企间的“工学交替”学习,同时企业在教师、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上也提拱了大量的支持。第三学年学生预分配到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各机务段进行跟岗实习,确保学生专业技能实用化、岗位化。

穆怀玉告诉记者,在跟岗实习期间,每名学生配一名师傅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实习、考核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学院与师傅签订了《跟岗实习指导教师聘用协议》,确保学生跟岗实习质量。

“该‘试点班’取消了学生就业的见习期,学生考核合格后将直接定岗定职,这也是我院与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度校企合作的一次新的尝试。” 院长赵伟说。

除了穆怀玉这样的“试点班”学生,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还有“订单班”的学生也一样还没毕业就能找到工作。多年来,该学院先后与哈尔滨铁路局和中铁二十三局开展省级、国家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学生入学后被合作企业预接收,组建“订单班”,企业深度介入人才培养工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习实训和岗位培养。

“教室和职场零距离,学生上课就等同于员工上岗。”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师傅”带,学校还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师资共享,邀请哈铁路局的技术骨干来学校当教师,已有70名技术骨干在学院任教,每年有1000多名站段“师傅”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近三年,3100多名学生在铁路局各站段进行了师带徒方式实习,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显著提高。另外,学院有400多人次专业教师到站段实践锻炼,实现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更好的衔接。企校师资队伍共建共享,双方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互补、提升。

尚福久说,学院所有的专业都成立了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与全国铁路交通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及标准确定、教学及考核评价、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环节,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学校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共赢发展。

“企业需要什么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真正做到校企一体化育人。”学院党委书记史耀忠一语道破校企合作的真谛。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曹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谋划部署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发展,是教育系统各单位的重要工作。

  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和学校美育工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对学校美育作出重要指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对文化文艺工作提出新的明确要求。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些重要指示,是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根本指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美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战略地位——文化文艺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提升全体国民素质、汇聚民族共识、凝聚伟大复兴最深厚力量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

  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指导思想——学校美育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各个方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

  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育人价值——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美育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

  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方法路径——要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配齐配好美育教师。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

  认真回顾总结,准确把握学校美育工作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学校美育工作加速推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唱响了立德树人的“主旋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学生艺术展演、“传承的力量”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育人效果持续增强。

  鸣响了改革发展的“主题曲”——美育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课程开课率持续提高,绝大多数省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总量达到国家规定。

  奏响了协同育人的“交响乐”——创新了部省联动工作机制,签署了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构建了“师生家校社”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建立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校自评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年度报告等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学校美育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吹响了改善条件的“集结号”——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增加了17.23万人,年均增幅3.5%。器材达标率提高近40%,年均提高9%。资源保障条件不断改善,持续向好。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学校美育工作仍有不小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学生的发展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五育当中,“弱于体美”仍是客观现实,对学校美育还存在着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基础薄弱、激励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对此,我们要认真研究,用改革的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落实重点任务,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政策制度为保障,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主题,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在更新观念上“移风易俗”,在改善条件上“改天换地”,在凝聚力量上“众志成城”,努力取得学校美育工作新突破。

  明确导向,形成发展合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新价值、“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新目标,推动关于学校美育工作观念大转变。教育系统要行动起来,广泛动员、深入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党全社会对学校美育地位、功能、价值的认识,拿出重视、关心、支持美育的真招实招。

  强化保障,筑牢发展根基。“人财物时空”是保障学校美育的五大条件。今年,教育部将制定实施学校体育美育师资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刚性要求。各地各校要着力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课时安排、场地器材配备等方面拿出破解问题的切实举措,舍得花“真金白银”,有效加强薄弱环节。同时,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共建共享机制,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

  狠抓落实,夯实制度保障——研制印发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改革文件已列入中央深改委2019年工作要点,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加快推进,确保按时完成。最近印发的高校美育文件,明确了政策制度要求,规划了改革发展路径,是指导和推动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要学习好、贯彻好。目前,教育部与所有省份都签署了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事实证明,效果是好的。各地要按照备忘录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出成效。今年,教育部要开展落实美育备忘录“回头看”,各地要对照台账,认真梳理,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健全机制,完善评价体系——要用好评价指挥棒,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激发“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全面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初中毕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录取依据。要认真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把美育工作及效果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地方和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督导,强化结果应用。要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政绩考核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把美育工作从“软要求”变成“硬指标”。

  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开创学校美育工作新局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本文刊发于《光明日报》2019年05月07日15版)


近日,有关媒体在对湖南、江苏、广东等制造业大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报道了这些地区职业院校“冰火两重天”的现状:“火爆”的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冷清”的学校,招生困难,学校生存难以为继。媒体呼吁,面对职业院校的“云泥之别”,亟待整合资源,改善供给。

职业院校今天的“云泥之别”,源于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发展思路的正误之异、发展模式的优劣之分以及办学境界的高下之别。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愈加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被摆在突出位置,国家接连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职业院校逐渐出现分化:一部分学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瞄准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激发办学潜能,释放办学活力,逐步形成了学校育人品格和专业品牌,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一部分学校被动跟进,满足于做好“规定动作”,忽视了做好“自选动作”。这类学校看上去很美,却经不起仔细打量。还有一部分学校不求进取,办学理念落后,各项发展滞后,满足于只要能招来学生即高枕无忧。

职业院校出现“云泥之别”,可以说是不同办学理念之下的一种必然。而让毕业生受欢迎,职业院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分别把“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办学的努力方向。处在“云”位置的职业院校不能满足已有成绩,要树立更高目标,提高标准标杆,开阔办学视野,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处在“泥”位置的职业院校既不能自怨自艾,更不能自甘落后,而应奋起直追,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质。学校要把学生的成才、成人、成长、成功有机统一起来,办好思政课,强化德育工作,着力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既是职业院校理应承担的使命,也是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诉求。

职业院校也要坚持改革创新,回应时代呼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这是国家的期盼、时代的呼唤。因此,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把“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落到实处。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的战略之举,但具体到职业学校和专业,单纯依靠政策的扶持是没有出路的。只有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学生发展,职业院校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职业院校要把“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作为努力方向。而实现这样的愿景,职业院校必须有自己的办学品位和专业特色。与其把学校办成平庸的“大而全”,不如把学校办成优秀的“精而特”。职业院校如果能做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就不愁招生时无人问津、学生毕业无处可去。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刘景忠

(作者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顾问)


2019年全国高职招生计划安排情况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有关精神,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意见》(教改办〔2014〕1号)和《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工作部署,教育部自2016年起将分地区、分部门所属高校普通高职招生计划审批权下放至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有关部门。

高职招生计划审批权下放以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充分保障了高职教育规格和质量,全国高职招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从2015年348.4万人小幅增长到2018年368.9万人。按往年高职招生报到率推算,要实现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的目标,至少应安排高职招生计划增量114万人。

二、工作进展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决策部署,各地党委、政府坚决落实中央要求,积极响应,主动请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谋划、逐校测算、充分挖潜。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部领导亲自推动、亲自协调,与各地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密切联系,共同推进高职扩招100万任务的完成。支持和鼓励各地体制机制创新,并在相关政策中给予激励和倾斜。

根据各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经济支撑、办学条件、生源和入学机会等因素综合测算,并通过年度常规申报、集中紧急部署、点对点定向商议等工作举措,目前已落实2019年全国高职招生计划增量115万人,按照往年报到情况看,只要各地落实好招生计划,今年高职扩招100万人任务应能如期实现。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全国分省、分部门高职招生计划总数下达后,教育部将组织力量敦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分校招生计划编制,将高职扩招计划重点布局在优质高职院校、发展急需和民生领域紧缺专业、贫困地区。同时,考虑到高职招生计划审批管理权限已经下放省级政府,教育部将积极鼓励各地在国家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基础上,根据办学条件、生源,以及高职扩招补报名情况,积极扩大高职招生,使更多城乡劳动力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作者: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来源:教育部网站

今天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有关情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展规划司和学生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部等部门,主动作为、分工协作,从扩招重点领域、生源组织、经费保障等方面梳理现有政策,在生源身份界定、宣传动员、奖助学金提标扩面等方面提出实施举措,共同研制了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4月30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介绍说,实施方案贯穿一条主线,即中央统筹、地方主责、系统化推进、质量型扩招。中央统筹由教育部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主要从五方面推动高职扩招工作落实。

一是分省确定招生计划,重点布局在优质高职院校、发展急需和民生领域紧缺专业、贫困地区。

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办法,取消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允许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往届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

三是向中西部倾斜,发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用,将2019年高职协作计划扩大至20万。

四是落实同等待遇,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五是强化保障力度,中央财政加大对高职院校扩招的支持力度,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237亿元,引导地方政府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奖助学金提标扩面政策等。

作者:高靓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5月8日北京讯(记者 高靓)记者从今天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8年,我国高校招生790.99万人,毛入学率已达到48.1%。2019年毛入学率将超过50%,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高职扩招100万,成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直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表示,高职扩招使普通高中学生选择更多样,不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中职学生有了更多发展机会,实现“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通道、终身发展有基础”。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有了更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让更多青年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

王继平说,高职扩招将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一线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力资源红利,整体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的生力军。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引领者,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是继高职示范校(骨干校)项目之后,面对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为主的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挑战下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战略意义。
  
  “双高计划”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变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是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可以出彩的教育。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其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向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向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转变。这就要求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在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人的全面发展与服务经济社会中寻求平衡,关注学生职业素养、通识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分类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提供可能。
  
  “双高计划”引领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变革。面对新经济新技术带来的生产技术、组织模式快速变化,在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之外,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成为高职学校办学功能的重要延伸。这需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要明确不同于普通大学以基础性、原理性研究的科研创新定位,聚焦于中小微企业生产工艺等应用性研究,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模式,成为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创新源、技术源和人才源,使技术创新成为高职学校内在基因,探索技术创新与教育教学的有机互动模式,以技术创新反哺教学,实现技能人才与技术创新的集成供给,形成“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有机互动的职业院校办学模式。
  
  “双高计划”引领职业院校现代治理能力提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标准建设机制——教育部门根据职业标准制定国家教学标准,职业院校根据国家教学标准,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我国以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决定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质量对职业教育标准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这需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不断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社会力量多种形式举办和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积极打造学校与社会、科研生产与教学、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互为交融的开放式无边界组织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治理结构和机制,加强院校自身能力建设,推动企业高水平参与,实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企业自身利益同频共振,推动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双高计划”引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是专业群建设。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使企业生产模式、组织形式和人才需求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在以智能制造为主的新技术新经济的背景下,生产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生产方式研究化、服务与生产一体化成为工作模式的根本性特征。面对技术和职业的快速更新和更迭,需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破除内部壁垒,构建基于专业群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院系合作、专业融合的学习型组织,践行专业群平台与特色化发展的理念,打造学生个性发展与分流分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高计划”引领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模式看,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北美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都是在支持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理论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职业教育特色模式,伴随其产业变迁与转移进程,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主要理念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业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职业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需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的理论化、系统化和标准化建设,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为载体,积极探索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模式与路径。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深水期”的关键时期,“双高计划”必将成为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带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作者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07日第9版 版名:职教周刊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是发展中的职业教育。新时代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进程,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新要求。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世界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特别是其培训包制度,被世界各国广泛学习借鉴。每年,国内都会有众多职业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去澳大利亚参观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首先,要了解国外的优势在哪里,哪些可以借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与关注。我们要学习的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真正具有优势的地方,以真正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目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先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统一的学历资格框架,其中的核心是培训包,这也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特色和优势。二是产业驱动与主导的产教合作模式。三是以兼职教师为主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如要求职校教师必须有5年行业经历、具有教师资格证、具有4级职业资格证的严格准入制度。四是融入终身学习理念。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尽管有优势,但不一定全部适合我国。要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需求,厘清向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习什么。比如,可学习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模式,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1+X”证书制度中加以应用;学习澳大利亚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模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新时代高质量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等。


其次,要从本位主义出发,学习借鉴以取得实效为目标。提到本位主义,通常会被认为站位不高、视野不宽、难以把握全局。但我们学习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时,恰恰需要的就是本位主义,从工作本位出发,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去学习,以真正改进工作为目标。如果我们的学习不能在教学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取得实效,就不能说学习有成效。比如,要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既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精神,又要结合现实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产教结合而不融合的问题、校企合作不紧密的问题、行业企业参与不积极的问题,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等精神中,学习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切实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产结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再其次,学习借鉴要勇于创新,从基层、从学校率先突破。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不能总是寄希望于国家从制度和体制上进行整体变革,而是要敢于创新,在现有管理体制、办学机制下,在投入不足、企业参与度不高的现实中,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进行本土化探索。比如,在现有国家制度层面没有大的变革的情况下,可以以省、市为单位进行改革探索;比如,在行政管理体制没有进行改革的情况下,可以在学校层面进行探索;比如,学校难以统一进行改革,可以在本专业率先开展尝试;比如,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适度改进,吸取学习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灵活学制、分层教学、学分积累、能力评估等理念。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由产业主导研制培训包,以能力本位制订能力单元,以资格证书衔接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形成了产教融合、标准引领、证书统一的培训包制度。这方面的经验,对于推进技能大赛全员化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河南省在推进技能大赛全员化的工作中,已经初步形成了“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全员参与、彰显职教公平、促进质量提升”的技能竞赛制度,并在国际职业教育研讨会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会议上介绍了经验。推进技能大赛全员化进程,可以学习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做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现有各专业技能标准的基础上,以产业为主导提炼行业通用基本核心技能,形成一套满足行业企业需要、对接职业标准要求、体现专业核心技能、注重工匠精神培养的技能大赛内容体系,同时把专业基本核心技能融入日常教学,实现以赛促教、以赛评教,推动以赛代考。

(作者单位:河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07日第9版 版名:职教周刊

职教“1+X”证书制度试点启动,为做好“1”与“X”的贯通工作,打造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和灵活、宽口径的人才上升通道,需要进行深度的课群改造,要深刻理解考证与授课的紧致关联,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纵深,深刻理解育训并举的根本内涵。笔者认为可在三个角度上试练“起手式”。

院校与教育角度: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创新队伍

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实施智慧教育。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促使教学队伍永葆创新动力。“三教”改革要实现“四化”,即教材内容更新要随时化,课堂展开要面向个性化,教育培训过程要情境化,课群(证书培训)资源要泛在化。据此要大力推行两项任务:一是以基于技能证书的顶级行业培训为能量海,赋能于教师的领域领悟力和技能点新教法的创设水平;二是以资源库建设为训练池,打造出能够基于“互联网+”而进行资源结构创新设计的专业队伍。以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倒逼教师迅速提高信息素养,使之具备能够为培训和教育提供定制资源的主导能力、提供写实情境的结构设计能力、提供翔实育训记录分析的研究能力。

建议可优先展开的具体工作是:基于专业的证书群,以“四化”理念展开线上线下整合资源的顶层设计,制定出设计方案,以训练队伍、培育上述三项能力为目的,积极地与产业机构、技术供应机构共同探索信息化资源开发的技术流程、知识产权收益分成、人员交流规程,力图多赢。

院校与产业角度:融合产教的协同创新组织

多元投入、多元治理,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进、开放共管的组织形式创新。要全面拥抱行业,拥抱优质的企业及培训服务机构,以院校为主体:一是探索建立教师、企业(工程师)技师、培训师的合作组织(“三师”合作组织),推动实现证书标准与课群标准一致性的最大化;二是产教融合与“三教”改革的进程有机结合,将证书等级引入课群划分方案,将课程标准外推为基于考证的培训服务标准,并开发线上资源、探索基于线上线下的“三师”一体化合作模式,充分释放信息化能力;三是搭乘“一带一路”及产业升级快车,探讨融入本地本省企业国际业务的合作机制,并与企业和培训组织合作研发个性化的技能标准,为企业驻外人员、本地的外籍职工等提供定制化的培训服务,辅助企业技能人才结构化升级,尝试建立具有国际视野的职教服务种类,开拓国际市场。

建议可优先展开的具体工作是:起草“三师”组织章程,探索建立个人或企业会员制度的可能性;至少挑选中级或高级证书各一项,作为课程体系改造和课群标准建造的目标,并将其应用于若干家企业的人员培训,检验实用效果,完善建改规范,为“标准”进校和出校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框架。

院校与社会角度:深耕信息化的服务创新体系

院校的公益性决定了院校要精准回馈社会,要实现服务社会发展的体系创新。可以深度依托信息化的力量建立三个体系,形成一个制度。其中,三个体系是:政府渠道上的职业能力培养信息能够“为我所用”的体系,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最需要之处提供优质师资;行业、兄弟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基地,乃至于企业内部基地能够“为我所管”的互利互惠体系,多元主体实训资源的共享共建,将走出建立区域学分银行制度的坚实一步;优质高技能人才能够“为我所养”的体系,基于(合法的)数据分析技术统筹面向学历教育、面向职业培训的人员配置平台的功能规划和开发。一个制度是:“三师”院校授课、教师社会服务绩效结算制度,及其平台搭建。四个部分将强效助力于证书融通的制度创新,将有利于院校主体精准地参与社会资源分配,信息化平台本身亦有利于社会有效监督。

建议可优先展开的具体工作是:为退役军人提供考证服务和技能培训服务,着手建立信息化平台;对“三师”成员的人事分配制度展开调研。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试点的“起手式”,基本上能够将高等教育的本职工作、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属性定位、院校公益性的力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规划,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目标的达成。(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07日第11版 版名:职教周刊·教改探索

教职成函〔2019〕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我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有关部门(单位),决定于2019年5月至6月举办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成员名单于日前发布,详见《教育部关于公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成员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函〔2019〕4号),现将大赛方案(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主赛区,北京、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岛等21个分赛区分别举行。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一项重要活动,大赛执委会、各分赛区执委会及各赛项执委会要严格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及系列制度开展工作,加强风险防控,确保大赛“精彩、专业、安全、廉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方案

来源:教育部

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展示和宣传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自2015年国务院批复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活动周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周将以“迎祖国七十华诞 展职教时代风采”为主题,于5月6日至12日由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举办。

2019年活动周期间的全国性活动主要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展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研讨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习培训会、大国工匠与职教名师高端论坛等。活动周期间,各地各有关单位将通过“四开放”(开放企业、开放校园、开放院所、开放赛场)、“三贴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两走进”(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等形式,面向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社区群众、社会各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职业体验、文化艺术展示、发展成果展示、技能大赛、人才招聘、爱心志愿服务等活动。

活动周期间,各地各有关单位将重点宣传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发展成就和职教故事。在方针政策方面,积极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全国教育大会“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宣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新要求;在发展成就方面,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来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出的贡献,重点突出职业教育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制造强国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军民融合、传统文化传承等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展示职业教育在制度建设、标准开发与实施、人才培养模式、院校管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新成果。在职教故事方面,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讲述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故事、职工求学圆梦故事、良师育人故事、大国工匠事迹、创新创业故事、精准扶贫故事、社会捐资助学故事等,突出宣传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等。

来源:教育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为实现教育2035中长期目标以及2050远景目标奠定重要基础。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高等职业教育使命重大、任务艰巨。在实际工作中,高职教育要将资源、政策完全、彻底投入到自身内涵建设上,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难题,书写好高职教育以质量固根基、以质量增活力、以质量促发展的新篇章。

 

一、新时代的新高职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在办学思想、办学主体、物质资源、师资条件及育人质量等方面产生了明显变化。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形成了涵盖招生、教学、师资、管理、投入、学生资助、行业企业参与等多个方面的制度和标准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增教育经费分配向职业教育倾斜形成共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类型特色进一步彰显;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基本建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改革发展中的各项工作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确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纪元,系统总结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也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

 

二、新高职的新目标

 

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获得感更加充分,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也随之更加旺盛,期待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会手艺到技艺精、从可就业到能发展、从“本地游”到“全球通”、从初始追求人人能学习的“机会公平”到如今人人能成才的“结果公平”。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量大但不强、社会吸引力有且不旺、产教融合程度不深、多元参与聚而不融等问题。

 

随着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兴起,面对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面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赋予职业教育的高要求、新使命,高职教育在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职能的同时,更加需要全面、深度对接市场需求、更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助力全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三、新高职的新征程

 

高职教育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忘初心、创新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坚持面向市场、突出改革创新、突出服务发展、突出中国特色、突出国际视野;通过有效提升培养质量、着力打造“工匠之师”、全面提升社会服务、实质推进协同育人、加速推进信息化、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加快补齐技术服务和研发短板。把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高职教育应有的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

 

党的坚强领导是办好我国高职教育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不可偏离的根本方向。

 

一是要把学习贯彻、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努力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高职教育工作中的各方面,把抓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基本功,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国这条主线,聚焦公平和质量两大主题,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是要把“培养什么人”作为高职教育的首要问题,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高职教育的自觉自信,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深化全面改革、提升治理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肩负着引领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应立足于自身发展实际,强化职业教育特征,牢牢把握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企到院校,全社会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关键领域的深层次改革与创新,给予政策、资金等全方位的系统化保障;丰富多元办学格局、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加速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重在培养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参与竞争与合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透过国际视野凝练中国经验。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进行有机衔接,切实将资源和精力集中于高职院校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彰显我国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基础。

 

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水平,一是建立完善的大学章程,科学分配内部治理结构和利益相关主体的责、权、利边界。逐步赋予高职院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使“政管校办”式治理渐进到“有限主导—合作共治”式治理。二是要做好高职院校的顶层制度设计,为平衡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权责分配上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提供制度安排。要以章程为准则,全面清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予以修改或废止。

 

(三)深度产教融合、建设特色专业

 

产教深度融合的核心是将产业先进技术、优秀文化、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过程,推进专业建设,使专业教学对接产业发展。在专业群建设方面,要以教学资源共享为主要原则,注意专业群结构的逻辑性和对接产业的吻合度,要紧扣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与行业标杆企业深度合作,以技术技能传承、积累与创新为纽带,紧密对接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行业细分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职业岗位发展的需要,通过“技术技能平台”建设使特色专业群带动专业的品牌化,凸显品牌效应和集群优势。

 

在专业建设方面,优化专业结构,升级培养规格,根据办学水平、招生和就业质量等维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支持服务战略新兴产业的优势专业,积极培育与优势专业群相互依托、适应产业发展的新兴专业,及时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参照国际标准,开发国际化专业,输出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在双师团队建设方面,坚持培育和使用并重的理念,营造环境、创造条件,扩展教师成才空间,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为教师创设专业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细化岗位分类管理、健全考核机制,着重培养与培育教师“行业气质”与“工匠特质”,挖掘、提升教师“科研”与“教研”的潜质与水平,锻造、铸就教师“行业”与“专业”的双重属性,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课程开发和技术服务的综合能力。同时,建设高层次人才协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引领和标杆作用,打造一批高标准且各具特色的协同团队;在教学评估方面,评价主体引入第三方,注重学生的学业成果。

 

(四)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实效

 

优质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突出的服务实效性,应作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价值追求。通过科研、教研创造新知识、新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把技术技能转化为生产力,这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应然之态。2016年起,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引导院校聚焦对学生、对地方、对行业企业发展的服务贡献。报告显示,我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的能力和水平总体上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

 

高职教育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实效,一是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教育资源国际化,面向全球化企业培养人才,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教协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精准扶贫”领域提供“精准供给”,面向多元需求、积极为扶贫攻坚提供多形式、多途径、多种类的资源供给,在“人人有学上”的基础上使“人人可成才”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成为可能。

 

二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升级,在传承技术技能的同时,紧跟社会需求、紧贴行业企业,紧跟产业发展的前沿,积极开展科技应用于研发工作,通过“产教融合平台”与“技术技能平台”建设,引导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发挥多元办学主体各自的优势,实质推进协同育人;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产品研发、工艺开发、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技能大师培养等为主要内容,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更新,为行业企业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主动开展技能补偿、拓展教育与培训等服务,提升民族传统工艺的高保真传承和高水平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出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两个数字,1000亿和100万:“政府将从事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利好,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对于职业教育招生“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政策红利,民办高等院校不能盲目扩大规模而丧失质量意识,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丧失教育性,不能只关注对外宣传而丧失内涵建设。

 

在机遇面前,民办高等院校如何发挥优势、内涵转型发展,实现与公办高校在现代职业教育构建上的“弯道超车”或“换道超车”呢?我认为,民办高等教育必须对标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趁早改革,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

 

瞄准构建“系统+版块”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系统+版块”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即纵向以初等、中等、专科、本科和专业硕士相衔接,横向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与行政、行业、企业相沟通的职业教育系统;“结构”即形成多版块发展格局。形成省市统筹的职教园区版块,县区统筹的“政府+职业教育中心+基地”县域职教中心版块,行业或院校统筹的“集团+学校+企业+基地”的职教集团版块。

 

通过一系列关联政策,联接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各层次结构。通过本专科高职单招、3+2五年一贯制、3+4模式,做好中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硕士职业教育的衔接。通过“特聘教师”制度,解决技能技术型教师和校企合作育人问题。通过国家专项资金、省级财政职教专项和地方教育附加费的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保障职业院校的基本建设和运行。通过各级“技能比赛”,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氛围。

 

精良驾驭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三驾马车”

 

民办高等教育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党和政府的支持是基本前提。民办高等院校创办者要始终关注“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学校内涵发展”这“三驾马车”,学校发展必须始终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与市场需求步调一致。

 

要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作为民办高等院校的举办者,必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党和国家所赋予使命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行业都认可、当地离不开、世界可交流”的应用型、技能型、服务型的能工巧匠。我认为,不管是营利还是非营利,办教育都是做公益;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高等院校永远是党办;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例外。

 

要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长期以来,民办高等教育整体上依然处于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底端,面临“低端锁定”和“质量洼地”的严峻挑战。对于职业教育招生“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政策红利,民办高等院校不能盲目扩大规模而丧失质量意识,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丧失教育性,不能只关注对外宣传而丧失内涵建设。我认为必须要紧抓“国际化”和“信息化”两个关键词助推民办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当地球村、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颠覆我们的教育方式、生存方式、学习方式时,民办高等院校要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环境,充分整合网络优质学习资源,弥补资源短缺的不足,营造全新教育生态,为全体受教育者提供更多订制化、个性化、智能化、灵巧化的高等教育服务;围绕培养国际化的中国人,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开拓联合办学、境外办学、协同培养、合办二级学院等国际化办学模式,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形成国际化师资、国际化专业、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学生、国际化学术。

 

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民办高等院校的生存将完全取决于竞争机制下学生的多元化选择考验,谁不注重办学质量,谁就有可能出局。我们在办学摸索过程中,总结出深度产教融合,实现“政产学研用”产业链,行业产业企业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七个融合:一是学校和工厂的融合。学校既是学校又是工厂,工厂既是工厂又是学校;二是教室和车间的融合。教室既是教室又是车间,车间又是车间又是教室;三是老师和师傅的融合。在学校是老师,在工厂就是师傅,工厂那些师傅跟我们对口的,他既是师傅又是老师;四是学生和学徒的融合。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到工厂里就是学徒;五是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学生不仅要学理论,更要重视实践,理论和实践要紧密融合;六是实习和实践的融合,建设学校附属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上岗实践锻炼;七是成绩和成效的融合,探索灵活多元的学分制,将学生成绩与实习实践挂钩。

 

有效释放激活民办高等教育的鼓励政策

 

确保经费向确需、确难领域的倾斜。根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经费投入要进一步突出改革导向,支持校企合作,注重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建议省财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依据改革实施方案,突出改革导向,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中增加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项目经费,并划分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民办高等院校;向中央财政积极争取高等专科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专项资金经费,用于改善民办高等院校办学条件。

 

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引导与规范民办高等院校的招生政策,鼓励民办高等院校发挥专业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优势,培养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将民办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制定支持和鼓励民办高等院校教师发展的政策措施。由省级教育、人社、财政部门联合出台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做好民办高等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的评聘等监管工作,教师职称与公办院校互认;积极探索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着力引进高层次技能人才。鼓励与规范民办高等院校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通过特聘、兼职等方式引进学历层次高、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在国家政策鼓励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背景下,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权力下放给民办高等院校或大型企业。

 

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按照“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思维,加快民办高等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指导及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和支持民办高等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资源共享、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实训基地。鼓励大中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实训基地;针对特殊群体职业教育需求,创办特色职业学院。如“厨艺学院”,提高人才培养的技术针对性。如针对退役军人提升学历、修炼技能等需要,创建“退役军人学院”。通过提高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技能,促进他们更好地进入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作者系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董事长)

出自:人民政协报

为做好2019年初中后高等职业教育(“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五年制高职)、高等师范教育(“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五年制师范)招生录取工作,近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关于做好山东省2019年初中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师范教育录取工作的通知》。2019年我省初中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师范教育招生录取继续实行省、市分级管理模式。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招生政策,负责全省初中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师范教育录取程序的制定与部署。
根据要求,志愿填报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初中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师范教育招生对象为当年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或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五年制高职志愿填报分数线由各市按照生源计划在一定范围内划定并公布;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志愿填报及分数线要求,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工作的通知》(鲁教师字〔2019〕4号)规定执行。分数线成绩原则上达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满分分值的60%。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或以“分数+等级”呈现的,参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满分分值的60%比例,由各市确定录取等级。考虑不同年度试题难易因素,录取分数线可适当浮动,但浮动比例一般不超过10%;“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职业教育、高等师范教育实行定向招生,志愿填报及分数线要求,按省教育厅文件规定执行。
志愿设置批次由各市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本市实际情况确定。“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应设为提前批志愿,也可以与高中、高职实行兼报,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市招生考试机构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确定。
2019年投档录取分5个时间段进行。6月27日-28日,7月4日-5日,7月15日-16日,7月25日-26日,8月5日-6日。各市可以根据本市实际情况从上述时间段里选择时间进行投档,院校档案审核及要求、数据信息上传时间由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确定。
各市招生考试机构要根据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划定并公布志愿填报和投档控制最低分数线,在分数线没有对社会公布之前,任何招生考试机构及招生院校不得擅自录取学生。分数线上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具体到投档比例,“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投档,市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招生政策及规定确定考生投档名单。报考师范教育类考生须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面试,由招生考试机构根据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或中考成绩,按1∶1.2比例确定面试名单,面试合格考生由市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招生计划,按照考生成绩由高到低投档。
五年一贯制和三二连读高职志愿考生投档,投档按院校所列生源市招生计划进行,上线生源超过计划数时,按1∶1投档。

来源:齐鲁晚报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两个数字,1000亿和100万:“政府将从事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利好,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这次大幅扩大招生规模,将加快促进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更加均衡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更加优化,让“象牙塔”更接地气。

 

高职院校今年“扩招100万人”,并出台一系列扶持职教发展的政策措施,力度大、分量足、含金量高,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有助于建设教育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时代课题。在这一方向指引下,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到同年8月我国高职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获批通过,再到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特别强调“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战略中的地位作用和脉络走向越来越清晰,其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助于优化教育布局。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418所、招生368.83万人,现有在校生1133.70万人,分别占到了全国普通本专科高校的53%、46%和40%,高职教育“半壁江山”格局日趋形成。随着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高职招生无疑将是一个“水涨船高”的必然过程。这次大幅扩大招生规模,将加快促进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更加均衡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更加优化,让“象牙塔”更接地气。

 

有助于补齐民生短板。通读政府工作报告全文,高职“百万扩招”是放在“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章节,面向的是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研究扩招政策应当放到这个大环境来理解,不能陷入按地域平均分摊的“想当然”思维中去。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这些人群中,相当大比重将是家庭经济困难的,让这些人员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而顺利实现就业,将在改变个人命运的同时惠及整个家庭,实现根部脱贫。这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十分重要和关键。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作为一名在应用型高等教育领域从业20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到,高职扩招政策为高职教育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广大职教工作者要顺应时势,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胸怀使命、倾心为教。职业教育发展事关教育改革创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每个职教学子及其家庭的美好生活。高职扩招,对提升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较好解决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职业教育所肩负的使命任务,我们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自觉的行动,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需要,一以贯之狠抓内涵建设,努力拿出更多更好的办学成果,让学生更加向往、家长更加放心、政府更加认可、社会更加满意。

 

——建强师资、壮大力量。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首要关键。一直以来,受学历、待遇等多种因素限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让人高兴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纳入发展规划和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有的还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当务之急是打破招聘引进“双师型”教师资格的“唯学历”门槛,建立实践标准,放宽准入条件,改革职称评定,拓宽校企双向交流的渠道,吸纳更多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能工巧匠加入教师队伍。我相信,借力“百万扩招”政策的东风,困扰我们多年的“双师型”队伍问题一定能够加快推进解决。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国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为平台,充分用好当前正在推进的“放管服”改革和“职教高考”改革所给予我们的自主空间,在办学模式、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合作办学等方面大胆创新,实施“1+X”(学历+职业技能证书)工作试点,积极创新职业培训方法模式,更大规模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帮助更多职教学生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成就精彩人生。(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新高教集团董事长)

出自:人民政协报


教职所〔2019〕101号

关于持续招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公告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以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为开展好在院校实施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针对若干个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将持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重点领域
重点面向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创意、现代交通运输等急需产业领域,养老、家政、托幼、健康、旅游等社会服务领域,以及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其他领域。
二、申报条件
1.在中国境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规范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在本行业(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管理理念先进,具有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的社会评价组织。院校不属于申报主体。
2. 具备凝聚有关行业、多家龙头企业和优质院校等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能力。参与制订过国家职业标准,或牵头制订过有关职业培训领域行业、团体标准。开发的标准先进,教材等培训资源丰富,标准和教材等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独占权与授予权。
3. 拥有行业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等组成的专家、师资团队,具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师资培训、支持院校开展相关证书培训、组织实施考核颁证等方面的经验和实力。
4.具有5年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和累计5万人次以上的培训并实施证书考核的规模。目前颁发的有关证书社会、企业认可度高,有对应的企业真实岗位或岗位群。
5.与职业院校有合作基础。在院校内的行为自愿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抽查和监督。
6. 具有良好社会信用,无违法、失信、重大经济纠纷、不良借贷等行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以营利为唯一目的。
三、申报材料
(一)纸质版材料
1.申报单位需按要求填写《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申报表》(见附件),并加盖公章。
2.提供本单位依法设立的许可证(企业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等)复印件、近5年的年审或信用记录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3.按照职教20条和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要求,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组织对有关标准进行修改完善,提供所申报领域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该证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龙头企业、优质企业的论证推荐意见,行业企业权威专家的论证推荐意见等。
以上材料需提供纸质材料一式三份,同时附相关材料的光盘或U盘(PDF和Word版)。
(二)电子版材料
申报单位需提供申报职业技能领域相关的标准、培训、考核、颁证等方面支撑材料,主要包括培训指导方案、考核大纲、题库样例、教材、网络学习资源、专家教师团队等培训资源,现有考核站点清单、培训站点清单、有关管理制度、协议文本、证书样本,以及其他支撑材料的电子版(PDF和Word版)。有需要时,再根据要求提供纸质材料。
请于2019年6月30日前将纸质版材料(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寄到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电子版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后续有关成熟的标准、证书等材料,持续受理申报。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16层
邮    编:100029
联 系 人:黄玉屏、黄  洋
联系电话:010-58556712
传    真:010-58556707
电子邮箱:x_one2019@163.com
四、选用程序
根据申报情况,将通过组织遴选、公示等程序,确定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附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申报表.doc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2019年4月25日  

来源: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一、对应专业

学校类型

对应相关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网站建设与管理、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专业

高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智能产品开发等专业

应用型本科学校

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

二、试点院校条件

(一)具备办学许可的法人单位(含公办和民办),已经开设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对应的相关专业,且该专业近3年连续招生。有3年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经验。

(二)具有相应培训授课资质的专兼职培训团队,且团队成员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在互联网应用或计算机软件开发企业从事网站规划、网站开发、用户体验设计工作经历的工程型教师1人以上,具有Web前端HTMLCSSJavaScript等相关课程授课经验的专业教师2人以上。

(三)围绕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针对HTML基础及HTML5标签、CSSCSS3应用、JavaScript基本语法与高级编程、ES6标准、数据库应用等5项技术技能,已就3项以上技术技能开发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案,并有配套的专业教学资源。

(四)具有本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应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场地,可同时满足40人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教学场地具有局域网教学环境(可访问互联网),基本设备设施要求见下表。

设备名称

    

数量

网络交换机

型号不限

1

计算机

多核CPU,内存8G以上,硬盘500G以上

45

服务器

多核CPU,内存32G以上,硬盘1T以上

操作系统CentOS7

Web服务器相关软件ApacheTomcat

1

投影仪

品牌不限

1

(五)组织机构完善,具有Web前端开发培训相关的管理团队。团队负责人具备充分调动资源、提供培训保障的能力。

三、联系方式

  人:龚玉涵,谭志彬

办公电话:010-68607719010-68607737

    机:1380132876413801003561

    真:010-68607700

电子邮箱:shch@ceiaec.orgtanzhb@ceiaec.org

    址:https://www.miiteec.org.cn/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2019418

来源:

教育部职成司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要求,全面落实《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和我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实现“调结构、上层次、提质量”总体目标,主动服务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接农业现代化、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招生计划

  2019年,全市初中毕业生约8.1万人,共计划招收中职学生3.7万人,其中本地生源3.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式,包括中职与本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以下简称“3+4”本科)、高等师范教育专科、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含五年一贯制和三二连读高职)、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技工教育(各区市本地生源职业学校招生计划)。

8bf9eaf6ed4b4f43b4f832d9e8766067
  
    三、专业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要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开展专业设置和招生工作。要按照服务产业升级需求、专业错位发展的原则,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合理确定招生专业和规模,防止专业过度重复设置。要根据各学校教室、住宿、师资等基本条件,合理确定年度招生计划,防止出现招生人数超出学校容纳能力的问题。市教育.局将根据前期对各学校办学条件调研情况,从严审核各学校招生计划。各单位要按照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控制并逐步缩减拟撤销专业的招生计划,确保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工作成果落到实处。



    四、招生政策

  (一)“3+4”本科招生。

  继续开展“3+4”本科招生,总体保持招生规模与去年大体相当。参与试点的本科院校、中职学校、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由省教育厅下达。继续将“3+4”本科列为提前批次,并实行全市统一录取,被“3+4”本科录取的考生不再被其他学校录取。

  各区(市)报考“3+4”本科的考生均允许兼报本行政区域内的普通高中和全市各职业学校。

  “3+4”本科学生转段测试工作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转段考核测试工作的意见》(鲁教学字〔2013〕24号)和《山东省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转段工作实施方案》(鲁教学发〔2015〕3号)相关要求执行。对于报考“3+4”本科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得采取降分的办法进行其他批次录取。

  (二)综合高中试点。

  为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推进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融合互通,为不同能力、知识水平的学生搭建多元化成长的立交桥,市教育.局继续在青岛艺术学校、青岛商务学校、青岛高新职业学校(青岛市理工高级中学)开展综合高中试点,综合高中兼备知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项职能。

  青岛艺校招收4个“综合高中实验班”;青岛商务学校招收2个“综合高中实验班”;青岛高新职业学校(青岛市理工高级中学)招收4个“综合高中实验班”,每个“综合高中实验班”招生计划50人。

  支持青岛高新职业学校(青岛市理工高级中学)、青岛艺术学校、青岛商务学校分别与青岛二中、青岛十七中、青岛一中等学校合作办学,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综合高中实验班录取办法和学籍注册等与普通高中相同。支持有关区市借鉴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各区市综合高中试点计划见本区市招生工作相关文件)。

  (三)五年制贯通培养试点。

  争取省教育厅支持,调整部分五年制贯通培养合作对口高校,合理确定五年制贯通培养试点范围,试点院校和招生计划待省教育厅下达之后统一公布。试点继续采用“三二连读”计划,在试点的中职学校实施五年制贯通培养,录取安排在五年制高职批次进行。为确保试点质量,试点项目将由高职学院牵头,制定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考核标准。

  (四)普职融通实验班。

  完善普职融通实验班的相关制度,扩大普职融通试点规模,试点中职学校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13个,招生计划由原来的510人增加到980人。试点采取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联合设立实验班的方式进行,实验班设在中职学校。实验班学生注册职业中专学籍,学制三年。实验班由对口合作的中职学校和普高学校共同举办,双方签订人才培养框架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验班最低录取分数线不低于500分。实验班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主要组织学生参加高考,为应用型高校提供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实验班的录取与初中起点高等师范专科同批次。

  联合开展普职融通试点的学校名单
ec4c1a3bb0c34f779005bfb5867e12ac


(五)“鼎志班”招生。

  继续在青岛烹饪学校举办“爱基金·鼎志班”,招生计划40人(各区、市推荐名额见附件3)。“鼎志班”招收有关区市具有农业户口,家庭生活水平在当地贫困线以下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对口帮扶城市建档立卡学生。该班学生由有关区、市教体局负责推荐,由青岛烹饪学校组织实施。该班实行“五免两补”政策,即免除学生学费、书本费、校服费、住宿费、实习材料费;补贴高一、高二每年生活费用2000元,优先补助国家助学金。“鼎志班”招生计划单列,不纳入全市招生平台志愿填报计划之内。被推荐参加“鼎志班”招生的考生,可以兼报其他志愿。“鼎志班”招生实行注册录取。

b2fff82ace374c658b3d9fd52f67b3f6
  备注:“爱基金·鼎志班”学生需填写《推荐学生登记表》,有关区市教体局需填写《推荐学生汇总表》(相关表格请在烹饪学校网站上下载,网址:http://tinyurl.com/yak687oo),并附由当地政府出具的特困证明、家庭收入证明及三级甲等医院或县级及以上医院开具的健康体检证明。相关材料请于5月24日前报青岛烹饪职业学校。联系人:黄雅琦,联系电话:58828228

  (六)足球特长生和特教学校职业中专招生。

  经批准具有招收足球后备人才资格的职业学校,可以招收一定数量的足球后备人才,并在本校相关专业注册学籍。足球后备人才招生要严格执行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学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工作的通知》(青教办字〔2015〕132号)、《关于公布2019年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体育艺术特长生和足球后备人才招生计划的通知》(青教办字〔2019〕31号)。聋校、盲校、博爱和三江4所特教学校职业中专层次的招生工作由4所学校自行组织,实行注册入学。

  (七)职业学校招生范围。

  一是“3+4”本科、师范类高职及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对象只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普通中专、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面向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二是本地应届初中毕业生(特教学校、鼎志班和足球后备人才除外)不实行注册入学。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外地生源只能报考普通中专、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可注册录取(有特殊规定的学校或专业除外)。

  三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适当提高我市职业教育招收外地生源的数量和比例。鼓励各中等职业学校面向陇南、安顺、菏泽、平度、莱西安排专项招生计划,确定培养方式,做好学校接收对口帮扶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的优质中等职业教育工作。

  四是各区市实行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兼报政策。全市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均纳入市招生平台进行统筹管理,实行全市职业学校统一招生录取。继续统筹技工学校招生,将技校招生纳入市统一的招生平台管理。

  (八)各批次志愿顺序。

  报考职业学校志愿设置顺序为“3+4”本科批、普通高中批(含综合高中实验班)、初中起点高等师范专科和三年制中职普职融通实验班批、五年制高职批(含与部分高职学院联合开展的五年制贯通培养试点班)、中职技校批,共5个批次。

  第一次投档时,三年制中职招生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设置投档录取比例,投档录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3。

  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二次招生继续在招生平台填报志愿,由市招考办统一投档。各专业第二次招生投档分数线不能低于本专业一次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一、二次招生录取结束后,剩余招生计划由各招生学校自行组织生源。

  自2019年起,不再组织职业学校开展自主招生。

  (九)职业学校录取办法。

  2019年职业类学校招生实行分数制录取方式,按8个科目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高中实验班录取分数计算方式除外)。职业学校录取总分780分。其中,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含听力、口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历史80分、地理80分、生物80分。同分考生按照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含听力、口语)、历史、地理、生物的顺序,依次比对分数成绩,分数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其中,报考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应为当年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成绩原则上达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满分分值的60%,考虑试题难易因素,录取分数线可适当浮动,但浮动比例一般不超过10%。师范类专业学生录取前必须通过面试,主要考察普通话、表达能力,并进行心理测试,确定学生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面试工作由招生学校进行。



五、有关要求

  (一)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各区(市)要积极调整本地区的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中阶段教育本地生源职普比例不协调的区、市,要积极拓宽生源渠道,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各区(市)不得突破下达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扩大招收城乡劳动者数量,使有意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城乡劳动者能够接受优质中职教育。

  (二)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做好招生服务工作

  各区(市)教育(体)局要继续通过各种形式,重点对“3+4”本科、综合高中实验班、五年制贯通培养、普职融通实验班、职业教育免学费、普职兼报等招生政策进行宣传,使考生及家长能够理解和掌握政策变化。

  各初中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升学指导,引导毕业生正确填报志愿,合理规划生涯发展方向。各单位要及时向考生和社会公布高中段学校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和招生信息。各区(市)教育(体)局、各初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在门户网站上及时登载本年度全市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及报考指导,进一步加强对初中毕业生的报考指导和服务工作,使所有有意向报考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三)规范招生秩序,严肃招生纪律

  各区市要严格审查所辖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审核招生计划、招生专业、招生简章等,面向社会公布具有招生资格的学校名单。对不具备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办学资质的学校和未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中职异地分校、办学点,坚决取缔招生资格。各区市教育(体)局、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严格执行公布的招生计划,不得擅自突破。对于未经批准,突破招生计划的,超计划部分不予注册学籍。严禁招生过程中进行生源封锁和地方保护,严禁教师干预或代替学生填报志愿。要严格执行市教育.局有关规范招生秩序的规定,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开展招生工作。招生宣传要客观、真实,不得贬低他人、夸大其辞、误导考生。要抵制不正当竞争,维护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对刊登虚假广告、进行虚假宣传的,一经查实,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取消招生资格等处理。各级招生人员要秉公办事,严守纪律,严禁任何机构和个人在招生过程中向中等职业学校或学生索要、收受任何名义的经费或实物。要加强执纪问责,严肃查处虚假招生宣传、违规承诺和乱收费行为。对违反招生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并依纪依规追责问责。
  未尽事宜,请与市教育.局职教处联系。联系电话:85912847。
  青岛市教育.局

  2019年3月29日

来源:中考网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