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职教新闻
展开全部
全国水利职业教育工作视频会议提出

  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水利职业教育体系

  本报北京10月16日讯(记者 张婷)基层水利人才相对匮乏,中高级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比例明显偏低,人才不足直接影响我国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水利部、教育部今天在京联合召开了全国水利职业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在总结、交流近几年工作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职业教育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出席会议并讲话。

  鲁昕表示,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水利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是教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部将支持和鼓励水利职业教育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并给予重点支持和政策倾斜。

  鲁昕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与水利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要积极构建现代水利职教体系,到2015年,培养高、中职水利专业毕业生15万名,实施基层水利职工继续教育50万人次,培训面向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30万人次,基本建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水利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政策经费支持力度,加大高等职业院校水利专业的助学力度,给予水利行业职业院校与教育部门主管学校同等待遇等。

  胡四一希望各级教育和水利部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业指导、增强保障能力、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合力构建、齐抓共管的水利职业教育工作新格局。

  据悉,会前水利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第八场报告举行

本报北京1015日讯(记者 高靓)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15日在京联合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第八场报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作了《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的专题报告。

    袁贵仁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个人平等接受教育,成就人生梦想,既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支撑。

    袁贵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推动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不断扩大教育规模,让人民群众“有学上”。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采取倾斜政策,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残疾人、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支持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拓宽人民群众受教育渠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继续教育,努力让人民群众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袁贵仁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公平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很大差距。今后,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扩大投入;坚定不移地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坚定不移地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扶持最贫困地区和最困难群体作为优先任务,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作为根本措施,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要兜底线,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人教育;保基本,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使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基本办学标准;上水平,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比例,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畅渠道,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搭建终身学习平台;建规则,加快完善教育标准体系,加强教育督导,开展教育满意度测评和教育现代化指标监测,完善保障公平的长效机制。

    在京党政军机关干部、中央企业负责人和高校师生共约800人参加报告会。

        “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于当地时间9月25日上午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纪念活动上发表了视频贺词。

  习近平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潘基文秘书长提出的“教育第一”的倡议表示坚定支持。他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继续响应联合国的倡议。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 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 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起,旨在调动国际社会对教育的广泛支持,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和全民教育目标。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了10个教育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国家作为倡导国,中国是其中之一。

    9月27日,教育部国际司、职成司联合组织召开“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中方内部协调会议。项目指导委员会中方委员、各工作包负责人以及25所试点院校代表共50余人出席了会议。

    教育部国际司巡视员刘宝利介绍了会议背景、目标和任务。他在讲话中指出,本项目是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史无前例地共同参与一项合作,业界反响很大,要解决好项目运行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提升项目质量。

    会议围绕“项目证书发放、考试体系建设及后续认证工作”、“项目开发出来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以及成果的可持续使用和推广”、“项目后续实施”、“项目管理和协调机制的调整和优化”等四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同时一致同意在“中德职业教育能力中心——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培训中心”成立项目指导委员会中方秘书处,以推进项目的具体执行和协调。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进行了会议总结。他在讲话中强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和黄金期,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总体形势良好。要积极发挥项目中方秘书处的作用,严格目标考核,推进证书认证等相关工作。

 

 


  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继去年2月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之后,教育部印发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12000多所,在校生2100多万人,专任教师88万多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总体规模约占我国职业学校教育的三分之二、高中阶段教育的二分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不论是提高质量,还是加快推进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都是关键环节和着力点。

  《专业标准》指明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方向。《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教师是个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由经过系统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来担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还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

  《专业标准》贯穿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师德为先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团结协作;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能力为重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专业标准》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

  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具体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15个领域,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提出了60条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教师,这个职业应具有一般教师具备的职业素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教师,他们还要具有适应这类教育要求、区别于其他教师的职业素质。这种一般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叙述逻辑上,而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标准》各部分的具体表述和规定上。

  《专业标准》在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基本要求上,主要突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在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突出立德树人、人人成才和身体力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理解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认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富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坚持实践导向,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平和心态;乐观向上、细心耐心,有亲和力。

  第二,在专业知识方面,突出职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联系、课程知识与岗位知识的联系、专业发展与技术技能发展的联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以及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过渡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掌握相关教育方法;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基本情况;了解所教专业与相关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学校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等情况;熟悉所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及课程标准;掌握学生专业学习认知特点和技术技能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第三,在专业能力方面,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指导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掌握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方法,安排好实训实习计划,保证实训实习效果;具有与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全程参与实训实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主动收集分析毕业生就业信息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相关信息,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包括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三类学校的教师长期以来存在着管理规范不统一、专业标准缺位等问题,严重地障碍了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变这种状况,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专业标准》的颁布,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党的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专业标准》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基础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师准入、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第二,《专业标准》为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供了重要依据。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可以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培训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提高培养培训质量;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教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可以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提升专业素质水平;针对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作者王继平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吴全全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成员。)
制定中职教师专业标准 建设“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实施答记者问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教育部颁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近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有关负责人就《标准》的制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您谈谈制定《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答: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我部把制定各类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有专任教师88.09万人,承担着2113.69万名在校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严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环节,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制定教师专业标准也符合国际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为此,教育部在已颁布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单独制定了体现“双师”素质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制定的专业标准,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请您介绍一下《标准》的框架和内容

  答:《标准》定位为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的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在内容和结构上突出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双师型”特色。一是基本理念。包括:“师德为先”要求教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为本”要求教师践行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能力为重”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和育人能力;“终身学习”对教师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分为15个领域,细化为60个条目,着重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特点。“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三是实施要求。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如何使用《标准》提出具体要求。

  问:请您谈谈《标准》内容突出体现哪些特色?

  答:一是体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将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写入《标准》,要求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观,践行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理念。二是突出“双师”素质要求。针对职业学校教师“双师”素质评定缺乏标准的问题,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的区别,突出职教教师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特征,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又要具备相应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够实施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三是回应社会关切问题。针对教师实践能力与产业技术进步脱节的问题,要求教师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工作岗位要求,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和实施教学;针对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要求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业务咨询等社会服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问题,在“专业能力”维度中专门增加“实训实习组织”领域,明确教师职责,要求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实训实习,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问:请您谈谈对《标准》实施的相关要求

  答: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标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二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三是中等职业学校要将《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将《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9月11日下午,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修订工作启动会议在北京国家开放大学五棵松大楼召开。《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专家,各行业(专业类)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秘书长、《目录》修订工作负责人,教育部职成司领导、教学与教材处、农村教育处、教产合作处负责人,《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办公室全体成员等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副组长阮智勇主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代表《目录》修订工作领导小组讲话。他首先介绍了《目录》修订的国内、国际背景,强调了这次《目录》修订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其次,葛道凯着重阐述了《目录》修订的原则和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第一是主动适应,服务发展原则。第二是继承创新,灵活设置原则。第三是科学规范,体现特色原则。第四是推进衔接,构建体系原则。他还指出,要坚持这四个原则就要处理好四组关系:第一是宽和窄的关系。第二是现实与长远的关系。第三是科学性与规范化的关系。第四是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最后,他对《目录》修订工作提出四点要求:第一,高度重视,加大落实。《目录》修订是今年教育部的重点工作,也是每一个行指委的重点工作。各行指委和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目录》修订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第二,深入研究,科学制定。研究工作是目录修订的基础,这个研究包括调查,包括产业研究,国际研究,国内不同地区产业研究,专业设置还要兼顾大、中、小、微企业。第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修订过程中,可能有些专业是跨行业的,这时候就要团结起来,把各个行业的要求都提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共同来研究制定专业设置。第四,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综合组要负起责任统筹协调好《目录》修订工作,要科学地划分不同组的任务,各行指委也要支持配合综合组的工作。



        《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组长严冰代表《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向大家介绍了工作分工、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目录》修订工作通过顶层设计、基础调研、修订调整、整体优化、报送审批,计划于2014年6月完成修订工作。



        《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副组长李志宏,对《目录》修订工作有关要求,做了具体的补充说明。
        新华社沈阳9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近日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调整教育类型和学科结构,完善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统筹发展基本与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更好发展,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保障和支撑。

        刘延东到基层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了解医改政策落实情况,充分肯定辽宁医改成绩。她强调,要夯实医改成果,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加大基层卫生投入,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制度,让群众就近方便就医。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广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病,使群众少花钱看好病。要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引入社会资本、慈善组织发展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和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协调发展。要发挥信息化在医卫机构管理、资源整合、方便患者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信息化标准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切实放大医改效果。

        刘延东在考察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时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和民生改善的现实需要。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模式,面向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等学校要面向市场和就业需要,科学定位、办出特色,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刘延东还考察了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的企业。她强调,要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的体制机制,支持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创新动力和创新活力。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要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
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重要作用
促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
到2020年使片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11日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意见对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促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片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意见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目标,加快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到2020年使片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对促进片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意见指出,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高继续教育服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意见对经费保障、学生就业、对口支援、人才引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意见要求,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加大对教育扶贫工程的投入,省级人民政府加强各项教育经费统筹,经费安排向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地区倾斜。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承担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和青海藏区任务的省(市)、中央企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把支持片区教育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按照结对关系和对口支援规划,加大教育帮扶力度。组织大中城市和东部地区学校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到片区学校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东部地区人才到片区从教,特别是对片区高校引进人才要予以倾斜支持。

    意见强调,建立教育扶贫工程实施考核机制。省级政府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教育扶贫工程,对工程实施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考核,作为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和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重点内容。把工程重点项目作为督查督办的重要事项,实行行政问责制。建立教育扶贫工作信息系统,跟踪监测教育扶贫工作。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

    意见指出,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范围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所确定的连片特困扶贫攻坚地区,具体是: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片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川、云南、青海和甘肃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

    联合发文的其他6个部门是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扶贫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农业部。
教育部党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慰问信

        本报讯(记者 柴葳)9月10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前夕致全国广大教师慰问信,以及李克强总理在大连考察学校并与基层教师座谈、刘延东副总理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座谈时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教师节期间慰问信和讲话,特别强调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的突出贡献,集中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教师节期间慰问信和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期望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动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以及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出贡献。

        会议强调,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慰问信和讲话精神为契机,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深入贯彻中央对教育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自觉肩负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责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会议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要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城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着力改善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等重要举措,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特别是到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从教,不断缩小区域、城乡之间的师资差异,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会议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更好地服务教师,帮助教师们解决教学、科研、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让广大教师安心教书、全心育人。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本地本校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的热情,为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畅谈习近平总书记慰问信

    9月9日,来京出席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系列活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上海市辛灵中学、风帆初级职业学校校长谢小双等10位楷模,在中南海参观期间,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教师节礼物。远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向10位楷模当面转达了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总书记亲切的话语、殷切的嘱托和诚挚的问候,久久激荡在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心间。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已经踏入从教生涯第42个年头的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遂,回想起9日的经历,激动不已,连称“这是我最感动、最自豪的一天”。

    当天上午,胡遂和其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一起,走进中南海,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参观了位于丰泽园的毛主席故居。而刘延东副总理转达的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更是让胡遂时时回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仍不忘向全国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真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和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深厚感情!”

    年近花甲的胡遂,脸上总是阳光灿烂。学生对她有许多尊称:妈妈老师、心灵导师、育人大师。这样的尊敬,源于她锲而不舍的求学经历,源于她身体力行的授业之道。有学生说:“先生平和、淡定的人格魅力与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是我们最欢迎的。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态度,让我们受益匪浅。”

    胡遂说:“总书记在信中说,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句话真说到我们心坎上了。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培养出一个学生更快乐的事。言传不如身教,只有先立德,才能树人啊!”

    谈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重庆警察学院教授刘开吉深有感触。他遵循警察战术教学训练的特殊规律,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学生,做到战训一致、教养一致。“打击犯罪、减少伤亡、爱护学生、珍视生命是警察教师的天职。”刘开吉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有责任心,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自2010年开始评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以来,本年度评选首次设立特别奖,表彰四川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优秀教师群体。群体代表、芦山县芦山中学副校长罗国锋在地震发生后,顾不得自己受伤,第一时间赶到学校,组织人员搭建板房教室,争取200多万元的援助资金用于学生的免费午餐。他说:“经历了地震灾害,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更加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的关爱!”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说,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深有感触:“我们学校能从困境中走出,就如总书记所讲的那样,是大家不断学习、转换思路的结果。”

    1997年,中职教育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汪秀丽带领学校干部深入青岛、大连等地区10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参观、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对职教形势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思路。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已成为全国闻名的重点中职学校。“我要把总书记的信和学校实际相结合,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讨论,让学校再上新台阶!”汪秀丽充满激情地说。

    “我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保教副园长、园长,再到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一步步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与思考。”甘肃省兰州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志说。多年的学习和积累,使她打下了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近年来,刘志多次走进国培、省培课堂,为园长和教师传授经验。“我们常教育学生活到老、学到老,而自己首先就要做到。这不仅是为人师表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刘志说。

    接受记者采访时,浙江省乐清育英学校小学分校校长俞国平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幸福中,他用“如沐春风”形容这种感觉。“党和国家授予我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民办教育的肯定和鼓励。”他说,现在民办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这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我尤其注意到总书记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这形象地指出了教师工作的非凡意义。”俞国平说,作为教书育人楷模,今后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要经常问自己从哪里来,现在身处什么位置,要和学生一起走向哪里”。

    “我是代表全国20多万名特教工作者接受表彰的,这份荣誉属于为残疾儿童默默奉献的全体同仁!”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校教师杨小玲在荣誉面前很低调,但很多人知道她在23年特教生涯中创造的那些奇迹:学生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征服了亿万观众;3个月就失聪的蒙蒙,自信地绽放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

    “总书记的话为教师成长指出了明确方向,我们要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杨小玲激动地说。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为发展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贡献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陕西省商洛中学副校长刘占良一直坚持的教育主张。“让我振奋的是,总书记把改革创新和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联系起来,更加坚定了我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信念!”

    从教30多年,刘占良坚持把研究创新作为教师自我成长的根本途径,平时坚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总结并推广教育教学新方法。他结合山区学生实际,在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方面归纳总结出“两条线复课法”和“滚动分层练习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能。

    对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院长丑武江来说,最打动他的是总书记说的“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因为他就是一个善于打破常规、对创新充满激情的人。他创立的“金牛班”培养模式已成为职教办学模式创新的经典案例。“一定要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带回去与全体同仁分享,鼓励大家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做好边疆职业教育。”丑武江满怀豪情地说。

    作为一所工读学校校长,上海市辛灵中学校长谢小双从学校实际出发,带领全体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针对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在大家的努力下,辛灵中学从一所人人谈之色变的问题学校,变成挽救迷途少年的温馨家园。

    谢小双说:“工读学校是一块特殊的阵地,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要在工读学校里当好教师,就要像总书记信中所说的那样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对得起家长和社会的期望。”

    “上午的座谈会上,我们第一时间听到总书记在那么遥远的地方发来的慰问信,这是我最难忘、最骄傲的一天!”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二中藏族女教师孔庆菊说,她深感总书记说的改革创新对于山区教育的重要性。在祁连山区从教21年,她多次担任州、县、学校的课改培训专家,承担的示范课、优质课,广受领导和同行好评。

    孔庆菊说:“今后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总结适合贫困山区民族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为民族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柴葳

    9月9日,第29个教师节前一天,中南海。国务院第四会议室的院子里,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上午9点3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带着喜悦的笑容步入会议室。她与大家一一握手,亲切问候:“明天就是第29个教师节,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并通过你们向全国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为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表彰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2010年以来,教育部会同中央媒体每年组织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今年评选出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并授予四川芦山地震抗震救灾优秀教师群体“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别奖”。

    “各位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获此殊荣当之无愧。”刘延东动情地说:“今天专门请你们到中南海来,主要是想和大家谈谈心,听一听大家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社会对教育期待越来越高,我们该如何肩负起责任?大家来自一线,最有发言权,一定要畅所欲言,尖锐点儿也没关系!”

    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第一个发言。全校50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万名学生获得5000多万元的资助,这让从事职业教育30年的汪秀丽深刻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空前重视。学校发展有了保障,就想着如何能发展得更好。“希望国家能尽快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尽快出台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文件!”汪秀丽快人快语。

    “四化同步迫切需要高素质技术人才,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工程、民生工程,也是社会工程、教改工程。”汪秀丽话音刚落,刘延东便说:“今年将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将职业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第二个发言的上海市辛灵中学、风帆初级职业学校校长谢小双,先讲述了一个没爹没娘的“小霸王”转变成为一名大学生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就是他的学生。辛灵中学是一所工读学校。“教师每天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喝同乐,因为拯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家庭就是给社会带来一份安宁。”谢小双说他的理想就是把工读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现在有多少工读学校?”刘延东插话道。

    “上海市就有13所。”

    “现在工读学校办学的难度在哪里?”刘延东追问。

    “教师辛劳程度高、待遇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谢小双回答道。

    对此,刘延东深有感触:“工读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帮助这些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幸福的生活。你提的意见很重要。”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舞蹈教师杨小玲说:“我是带着20多万名特教工作者的信任来到中南海的。”1990年从武汉幼儿师范毕业的杨小玲自愿投身特教行业,从对手语一窍不通,到让一个个聋哑儿童在翩翩起舞中感受生命的美好,杨小玲放弃了许多高薪聘用的机会坚持留下来。“如果能帮这些孩子找到自信,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付出再多都值得。”座谈会上,杨小玲还用手语“说”了一段肺腑之言:“感谢党和国家对残疾孩子的关怀,对特教事业的重视,我们会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你很不简单,没有任何动摇,坚守特教教师岗位,精神可贵!”刘延东由衷赞叹,表示要召开全国特殊教育会议,全面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

    重庆警察学院教授刘开吉的发言,让在场的很多教师第一次近距离了解这类行业院校的特点。每年毕业生只有30%从警,成为困扰警察院校发展的瓶颈。

    “警察院校缺乏吸引力是个问题。”刘延东对刘开吉的发言很重视,她表示,维护社会安宁需要大量基层警务人员,对这类学校的教育体制要深入探讨。

    会场上,气氛越来越活跃,话题逐渐延展开来。

    浙江省乐清育英学校小学分校校长俞国平讲述着“让课堂变变脸,让作业变变形”的教学改革实践;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遂深情地回溯着自己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教经历中的点滴;陕西省商洛中学副校长刘占良表达了对缩小高中教育区域、城乡差距的期冀;甘肃省兰州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志抒发了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的喜悦;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第二中学藏族教师孔庆菊用流利的普通话讲述了坚守祁连山区从教21年的故事;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院长丑武江发出了“谁来养猪,谁去种田”的疑问;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第一中学政教处主任郭昭祥代表四川芦山地震抗震救灾优秀教师群体,畅谈了身为教师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已近午时,教师们谈兴正浓,刘延东认真倾听。

    对大家提出的困惑和建议,刘延东一一回应——

    民办教育一定要重点发展,要鼓励社会资源的投入;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普及高中段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重要方向,争取本届政府任期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特别是要办好学前教育,大力提升农村、贫困、边远地区的义务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教师评价机制改革,鼓励更多教师积极从事一线教学工作;

    ……

    “听了各位的发言,很受启发,很受感动。从大家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样的教师是一个好教师。”座谈会结束前,刘延东满怀深情地说,好教师就是对祖国、对学生心怀大爱,能够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孩子心里的人;就是能够了解学生心灵,成为学生的人生向导和良师益友的人;就是甘于奉献,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的人;就是勇于担当,在关键时刻成为学生生命守护者的人;就是善于钻研,成为任教学科业务骨干的人;就是敢于开拓,成为学校改革发展领路者的人。

    “全国广大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光荣使命,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爱岗敬业,拼搏奋斗,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最后,刘延东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努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弘扬者、潜心育人的传播者、推进教育改革的奋进者、践行高尚品德的先行者。

    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个交心的回应,将这个温暖的秋日深深地镌刻在楷模教师的心底,成为永久的激励。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9日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慰问信全文如下:

    全国广大教师们:

    第二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正在遥远的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1400万教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节日快乐!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祝全国广大教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习近平

    2013年9月9日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在第29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京与获得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的教师座谈,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刘延东指出,全国1463万名专任教师工作在53万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一线,教育影响着2.7亿名在校学生。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涌现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为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延东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专业标准体系,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要完善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依法维护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地位与合法权益,落实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

    刘延东希望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增强专业素质,努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弘扬者、潜心育人的传承者、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者、高尚品德的先行者,为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教师节前夕,刘延东还看望了北京大学化学教育家、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教授和在京康复治疗的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丽莉老师,并观看了“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北京大学原创歌剧《为你而来——王选之歌》。
教育部召开“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议提案办理专题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 柴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9月6日,教育部召开“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议提案办理专题座谈会,听取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作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的意见建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座谈会。

    与会代表委员积极评价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3年来教育改革取得的进展成效,对教育部高度重视、认真办理建议提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重点就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袁贵仁对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年来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袁贵仁指出,办好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工作。他强调,要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加重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进一步端正态度、改进作风、务求实效,把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来,把建议提案要求作为查找工作不足、作风差距的一面镜子,聚焦突出问题,深入剖析原因,研究改进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袁贵仁表示,代表委员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建议来自基层、来自实践、来自调查研究,具有很强的启发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拓宽了工作视野,突出了工作重点,明确了工作路径,对于下一步推进工作很有意义。他强调,要抓好落实,把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吸收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工作方案中,体现在发展措施上。要突出热点难点,聚焦改革重点,找准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力争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带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袁贵仁希望代表委员通过多种形式与教育部经常沟通联系,共同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汇报沟通,改进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从去年开始,教育部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对每件建议提案的答复都要一对一征求建议代表、提案委员的意见;二是对代表委员提出的共性问题、重大问题,分别召开专题座谈会,面对面集中沟通交流,共商解决方案;三是成立建议提案办理办公室,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第29个教师节系列报道
奠基教育强国梦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周年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9月3日,湖北省郧县白桑关镇东良完全小学教师赵琳在给学生上课。201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的赵琳,今年通过了北京大学研究生复试,但他却主动放弃了读研,回到家乡郧县当资教生,实现自己多年的教育梦想——当一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王小虎 摄

    ■本报记者 张以瑾 张东

    崛起的中国正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昂首迈进。把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来自教育。教育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而实现教育梦离不开一流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基、强教之源,发展教育须优先发展教师。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教育规划纲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3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大胆探索、锐意改革,瞄准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科学顶层设计、强力底部攻坚,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出新招、解难题、开新局。各级各类教师队伍的结构、素质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战略定位 决策先行

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国家意志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关心广大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次被摆上国家重要议事日程。

    2010年7月13日,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012年9月,国务院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回应了人民群众和广大教师的关切,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时,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篇,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收笔,凸显了教师队伍建设在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460多万名,他们工作在53万所学校,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2.7亿名在校生的教育体系,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建设好这支世界最大规模的教师队伍,事关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为了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解决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部分别会同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编办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6个配套文件,并启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各地各校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大力推进教师培养、准入、培训、管理、待遇保障等工作的系统改革,着力破除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山东、甘肃、江苏、河南等省召开了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其他各省份正在抓紧工作,制定出台本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举措。

    系统谋划 顶层设计

教师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教师队伍建设很难有实效。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谋划,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推动教师工作管理模式转型,建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

    一段时间以来,对于社会反响强烈的师德问题,教育部及时回应,要求对师德败坏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把极少数害群之马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依法严惩。

    为了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教育部近日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并正在研制有关处理办法,拟划出“师德红线”,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行为,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涉及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在狠抓师德建设的同时,教育部门还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破解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大力推进教师管理制度创新。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这是保证教师工作质量的基础工作,教育部拟从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培训、管理服务和保障监督等四个方面,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2011年以来,教育部首次颁布实施了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目前,教育部研制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已完成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将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于近期正式颁布。

    ——扩大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2011年以来,先后在浙江、湖北等6个省份推进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目前试点任务已见成效,为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办法积累了宝贵经验。在6个省份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教育部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0个省份,力争到2015年,在全国范围推广此项制度,率先完成国家层面重大改革项目。

    ——加快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以来,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到31个省份104个地级市,受到当地广大教师好评。同时,启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在中等职业学校探索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

    ——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上海、山东潍坊、广东中山等地作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国家试点,在校长专业标准、校长职级设置与认定、校长任用和培养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2013年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内容涉及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等6个方面60条专业要求。

    ——完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政策。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职教教师队伍结构,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制定出台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完善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政策。

    这些政策和举措全方位提升了教师管理科学水平,为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底部攻坚 重点突破

破解教师队伍建设关键性难题

    “现在农村教师待遇比城里教师还高,学校条件也好,大家都不愿调入城里!”江苏省常熟市辛庄中心小学校长万国华日前对记者说,“农村学校引得来、留得住教师,农村教育发展就大有希望了。”

    我国80%的教师在农村。针对农村师资底子薄、结构不合理等困扰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性难题,国家确立分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着力破解薄弱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

    2012年12月,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5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编制、待遇、项目推动等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小、教学点任教,探索优秀教师在农村学校长期任教的新机制,让优秀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2007年以来,6所部属师范大学共招收免费师范生7.2万人,考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良好。3届3.4万名毕业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1%以上到中西部任教。在国家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带动下,全国22个省(区、市)采取免费培养、学费返还等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近3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享受此项政策。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该计划也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共招聘35.6万余名特岗教师。其中,2010年至2013年共招聘23.2万人,覆盖中西部地区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2009年以来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留任比例连续4年达到87%以上。“特岗计划”补充了大批高素质农村教师,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改善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的状况,特别是集中补充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缓解了中西部农村学校因教师缺乏、无法开足开齐规定课程的矛盾,增强了农村教育的生机活力。在国家“特岗计划”的引领示范下,河南、贵州、甘肃等13个省积极推进地方“特岗计划”,招聘教师到省贫县农村学校任教。

    ——“国培计划”雨露遍洒农村教师。2010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6亿元,实施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共培训教师350万人,其中农村教师335万人,占95%以上。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16.5亿元,进一步扩大实施“国培计划”。项目涉及全国各省市区,实现了中西部省份农村学校全覆盖,其中,“种子”培训覆盖到每个乡镇中心校,面授培训覆盖到每个农村校,远程培训覆盖到每个学科。

    ——启动“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2012年,在辽宁、河南、湖南、贵州、陕西等5省10个县首批试点,共设支教点587个,招募巡回支教志愿者745人,对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应。2013年,新增河北、内蒙古、福建、江西、广西、云南、甘肃、青海8个省份试点。截至目前,共有41个县开展巡回支教试点工作,计划设支教点2159个、招募志愿者4251人。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也是一个难点问题。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设立兼职教师省级奖补项目,中央财政将综合评价各省区市兼职教师聘用工作进展情况,给予适当奖补。2011年至2012年,全国有26个省(市、区)财政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兼职教师聘用,共投入3.7亿元,支持3493所中高等职业院校11170个专业点聘请兼职教师32100人,有效地缓解了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不足、生师比过高、专任教师补充不及时的问题,也进一步优化了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此外,2013年启动实施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开发项目,计划“十二五”期间投入1.5亿元,支持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中央财政支持、遴选全国优质资源、系统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师培养资源建设项目。

    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青年学者教师专业发展备受关注。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各地、各高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南京大学推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等,所有教授、副教授岗位面向海内外青年人才开放,为青年教师职务晋升建立了通畅渠道;武汉大学制定实施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团队建设计划、青年教师自主岗位创新计划等,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初期提供必要的资助和支持。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也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为青年教师拓展成长空间。

    以人为本 尊师爱师


为教师发展办实事办好事

    “我们农村教师的住房保障终于和城里教师一样了!”今年3月,江苏省响水县七套中学教师张春生惊喜地发现,工资单上住房公积金多了500元,这让贷款买房的他不再为月供发愁了。安居才能乐业,解决好农村教师住房问题,既为他们安心教学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向农村学校输送优秀教师。

    2010年9月,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的指导意见》。试点建设阶段,中央在河北等8省区投资5亿元建设近38万平方米的周转宿舍,共涉及项目学校497个,满足了1万多名教师的住宿需求。通过试点,积累了规划布局、建设方式、运行保障、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宝贵经验,为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编制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的通知,全面部署和开展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十二五”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库。仅2012年,中央财政就投入36亿元,涉及项目学校3254所,建设规模228万平方米,可增加入住教师8万人。

    为了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落实“待遇留人”,中央明确要求各地要依法保障并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确保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规定为农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及社会保险费。

    今年初,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目前,全国有近600个县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村教师发放补助,受益教师达100万人。比如,湖南省泸溪县对村小、教学点教师发放岗位津贴最高达1400元。

    为了解决高校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国家先后出台政策文件,提出要关心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花大力气帮助解决住房、收入、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问题。各地、各高校积极探索,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上海交通大学建立规范化与人性化的人才入校手续,回国人员落户口、子女上学等事情有专人负责;天津财经大学为年轻教职工建周转房,解决住房困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显然,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目标的根本保障。

    ■朱旭东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立德树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教育目标,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显然,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目标的根本保障。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建设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目标,真正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它表明,教育不仅仅要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为人民服务。

    现阶段,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倾向。谁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显然,政府、社会、学校各自承担着责任。政府要追求社会正义、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为西部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教育提供充分的经费、资源,社会要为教育提供补充性的教育经费和资源。这些是政策性的、补充性的资源,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条件保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还需要过程性、体验性的资源,人民的满意体验来自于学校,来自于学生的课堂体验,来自于家长在孩子身上看到实实在在的教育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源泉,而这个源泉的核心在于教师队伍。因此,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每间教室都有合格的教师,每个学生都有合格的教师。建设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基础。

    实现教育优先发展要优先建设教师队伍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一项基本国家战略,是国家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建设成为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国家,其先决条件在于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优先发展教育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力,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因此,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先要优先建设教师队伍。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法律上确定教师的公务员地位。其次,提升教师的经济地位,它是教师安心从教、尊严从教、积极从教的物质保障。再其次,提升教师专业地位,它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也是教师专业的本质。为此,应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激励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通过建立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荣誉制度、教师领导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师教研制度等专业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教师真正从事专业工作,专业地教学。最后,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良好的尊师重教的氛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最重要途径。

    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保障在于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党历来重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宗旨,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和伟大的民族。当然,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世俗化、商业化带来的社会文化多元、社会观念多样、社会环境多变的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教师只有为人师表才能立德树人。为此,要多角度、多方面、多维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既要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育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把师德教育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又要加大优秀教师宣传力度,健全师德考评和奖惩制度,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时代、新的挑战,学校教育需要专业化的德育工作者,需要通过班主任、科任教师、德育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体育教师、医护人员之间的协同创新,整体地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德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整体地得到提高。

    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公平、均衡配置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旗帜鲜明地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材。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区域、学校之间的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制度资源等的公平配置,而且体现在人力资源、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等的公平配置上,两者是相辅相承的,缺一不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的职称、工资、待遇、补贴、住房、医疗、养老保险、荣誉、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给予切实有效的提高,从政策上对教师队伍建设给予倾斜,才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在当前我国重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显得迫切。一是提升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二是提升教师培养、培训院校的数量和质量。为此,当务之急在于解决金字塔型教师教育体系在教师补充上存在的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解决教师培养和培训质量低下的问题。人生发展的第一个最关键年龄(3岁-6岁)的教育需要优秀教师,使“国家赢在起跑线上”。同时需要更高水平和更专业的教师去承担特殊教育的任务,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等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优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根本在于专业化、创新型、智慧型的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显然,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主要是学校,而主体是教师,只有高素质教师才能实施素质教育。高素质教师既要有广博的通识知识、深厚的学科领域知识,又要有理解学生发展、懂得学习规律的知识和能力。高素质的教师首先体现在教学生学习的素质,而不是教教材的素质。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想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需要高素质教师,创新是高级认知的表现,教师必须懂得高级认知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一支专业化、创新型、智慧型的教师队伍。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目标的现实保障。

    (作者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报北京9月5日讯(记者 万玉凤)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依法获得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1979个,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约55万人,其中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约45万人。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超过150万人。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生建学表示,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3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初具规模、布局更加合理,学科专业结构逐步优化,进入快速、平稳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呈现出五大特点。

    从高校情况来看,初具规模发展平稳。目前,全国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高校有577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1%。“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79所,举办项目占项目总数的16%。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有498所,举办项目占项目总数的84%。这些院校通过合作办学提升实力的积极性高,已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主力。

    从学科专业来看,结构逐步优化。从实施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看,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涉及11个学科,举办项目最多的是工学,占37%;法学、文学、历史学项目所占比例均在2%以下,没有出现过度扎堆、比例失调和敏感专业等问题。

    从区域分布来看,布局逐渐合理。中西部省份举办了257个项目,占44%。除西藏、青海、宁夏3个省份外,其余省份均有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

    从资源引进来看,力度不断加大。从德育工作来看,更富特色和成效。生建学说,教育部指导高校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加强能力建设,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切实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本报北京9月4日电(记者邓晖)教育部日前向各地发文,通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渔沙坦小学违规收取捐资助学款等6起教育乱收费典型案件的查处情况。通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从这些典型案件中吸取教训,坚决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乱收费突出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保障。

    通报强调,要进一步改进作风,切实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一是真查真管,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二是把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教辅材料散滥、补课乱收费、高校“点招”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作为治理工作重点,主动跟进、重点查办、从严处理;对问题易发多发地区紧盯不放,加强督办。三是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增强治理工作实效。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