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职教新闻
展开全部

    本报讯 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做好庆祝2014年教师节有关工作。通知指出,各地各校要积极动员广大师生和群众参与教师节有关活动,赢得各方关注支持,确保广大教师过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教师节的主题是: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将组织开展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等一系列活动。

    通知要求,要围绕节日主题,组织好教师节各项活动。通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学习研讨、优秀教师典型宣传、基层一线走访调研等活动,充分展现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要组织走访慰问,开展为一线教师送温暖活动。各地各校要以庆祝教师节为契机,带着对教师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当中广泛调研,了解教师的所急所想,倾听教师的意见建议,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崇德修身。通过座谈会、主题演讲、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教师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大讨论,引导教师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人敬仰爱戴的学问之师、品行之师。通知强调,做好今年教师节庆祝工作,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各地各校要把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系统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整改要求,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勤俭节约、求真务实,隆重、简朴开展教师节各项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反对铺张浪费。

    本报北京8月14日讯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将于8月15日至9月15日开通,接受相关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并对投诉问题进行核查处理。

    教育部提醒,遇到以下情况者,均可拨打热线电话:一是希望了解国家各项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的;二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发现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同时寄送详细介绍学校资助政策的有关材料,特别是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印制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本专科学生)》的;三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新生入学报到时,发现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对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新生开通“绿色通道”的;四是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发现学校没有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的;学生家庭所在县(市、区)被确定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但该地区没有按照规定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

    热线电话开通时间为每天8:00至20:00,电话号码为010—66097980、010—66096590、010—66092191。

    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了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贯彻全国职教会精神的安排,近日,记者采访了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相关负责人。
   

  问:人社部在职业教育工作领域主要负责哪些工作?
   

  答:根据《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确定的部门“三定”方案,我部在职业教育领域主要负责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与此相关,我部负责统筹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负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政策。
   

  问:请介绍一下人社部门在上述业务领域工作进展情况。
   

  答:好的。技工院校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为目标,是我国培养技术工人的主阵地。依据办学水平和培养目标分为三类:普通技工学校主要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高级技工学校主要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技师学院主要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882所,在校生386.6万人,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一大批骨干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技工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是将农村转移劳动力培养成为新兴产业大军的摇篮。在开展学制教育的同时,技工院校还积极面向各类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3年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25万人,为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职业培训主要是针对有培训需求的劳动者,依据职业标准开展的各类培训。劳动者从准备就业到进入工作岗位,乃至职业生涯各个发展阶段都有不断提升技能、提高职业素质的强烈需求。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要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充分发挥牵头部门职能作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目前,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初步建立,劳动者已基本享受到普惠性的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近年来,全国每年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约2000余万人次,2013年全国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049万人次,为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和促进劳动者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加大培养力度的同时,还从评价、竞赛、表彰激励等环节,统筹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评价方面,初步建立了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2013年,全国共有1839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537万人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在竞赛方面,初步形成了以企业岗位练兵为基础、以国内竞赛为主体、以世界技能大赛为龙头、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相衔接的技能竞赛体系,每年有1000多万企业职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在表彰激励方面,每两年开展一次高技能人才表彰,每次表彰30名中华技能大奖和300名全国技术能手。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务院特殊津贴范围。鼓励企业把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实际贡献和待遇挂钩,建立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人社部门提出了哪些工作要求?对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有哪些政策利好?
   

  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是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一,在职业教育工作领域负有重要职责。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也对人社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人社部门的工作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刘延东副总理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马凯副总理要求各级人社部门发挥牵头作用,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文件都把人社部门与教育部门并列为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了人社部门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培训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各级人社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优势,统筹推进职业培训工作。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就业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必须“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国务院领导同志讲话、《决定》和《规划》,都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与会代表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必须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培养职业精神和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等理念形成了广泛共识。这对于强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能作用,更好地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进一步明确了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会议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必须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突出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基本制度,把工学一体化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这与我部多年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也与技工院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探索积累的经验做法是相符合的,这将进一步推动技工院校改革发展。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决定》和《规划》的颁布,为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首先,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和《规划》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为包括技工院校在内的各类职业院校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规划》提出“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这对于明确技师学院地位、解决制约技师学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第三,《决定》提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进一步明确了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相关工作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这对于完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发布制度、不断开发和完善职业标准、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推动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工作。
   

  问: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经济和民生有何关联?
   

  答:首先,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最有效的举措。未来二、三十年,我国劳动力规模都保持在8亿人以上,就业总量压力长期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加快,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愈加凸显。特别是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仅占就业人员的19%,高技能人才数量还不足5%;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的水平,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东部沿海扩散至中西部地区,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无论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还是结构性矛盾,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服务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最重要的基础。人力资本质量是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国要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要抓住职业培训这个关键,全面提升广大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实现生活改善最现实的途径。实现农民工就业创业,是农民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30%,缺乏技能成为影响他们融入城市、成为新型产业工人的重要障碍。加强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打造成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对于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问: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改革部署,马凯副总理在职教会上对职业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请问人社部将如何抓好职业培训工作?
   

  答: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职业培训工作。
   

  一要健全制度。把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作为今后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到2020年,努力实现五个目标任务。一是培训对象广覆盖。把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在职职工、退役士兵、农民工、大学生等城乡全体劳动者全部纳入职业培训范围,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基本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二是培训类型多样化。改革职业培训模式,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兼顾短期、中期和长期培训,满足劳动者提升职业能力的差异化需求。三是培训等级多层次。完善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不同层次的职业培训,畅通技能劳动者职业发展通道。四是培训载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形成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社会多方参与的大培训格局,动员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向职业培训集聚。五是培训管理规范化。健全职业培训标准,完善管理制度,改进政府购买成果机制,加强对培训的全方位监管,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
   

  二要完善政策。要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考核评价、竞赛选拔、表彰激励政策体系。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发挥好就业政策对培训的引导作用,表彰奖励政策对培训的激励作用,技能鉴定政策对培训的促进作用。加大政府对职业培训的补贴力度,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在就业专项资金中的比重,充分发挥企业职工培训经费的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加大投入,支持各类劳动者参加培训,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培训。
   

  三要提高质量。要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形式,创新“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推进工学一体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职业培训包教学,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着力提升职业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要突出重点。要在统筹抓好各类人群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农民工和大学生这两大群体的职业培训。一是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部已在全国人社系统部署每年开展1100万农民工培训的专项计划,为扩大影响,我们将其命名为“春潮行动”。下一步,我们将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督导,确保农民工培训数量稳步提升,培训质量明显提高,真正将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养成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二是实施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行动。这是国务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将依托培训实力雄厚的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面向高校毕业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重点开展以定向培训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对企业拟录用的高校毕业生,重点开展以定岗培训为主的上岗前培训。对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重点采用“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模式。我们将指导各地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高校毕业生需求,创新职业培训课程,提高培训质量,力争使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技能就业,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走技能成才之路。
   

  问:技工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下一步如何推动技工院校改革发展?
   

  答:技工院校是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决定》精神,针对技工院校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支持技工院校改革发展。
   

  一是大力推动多元办学,拓展技工院校发展空间。围绕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制定支持技工院校多元办学的政策措施,建立有利于劳动者接受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指导和推动技工院校积极开展非全日制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由注重学制教育向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转移,进一步扩大企业在职职工学制教育和各类职业培训规模,使技工院校成为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公共实训、技师研修、技能竞赛、人才评价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技能人才综合培养基地。
   

  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集团化发展。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基本制度贯穿在招工招生、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职业培训、学校管理、质量评价等院校工作方方面面,推动技工院校扩展校企合作领域、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通过推广技工院校集团化办学,加大技工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力度,提升办学实力。
   

  三是突出专业特色,适应市场需求。人社部门要将管就业、职业培训等工作与管技校有机结合,及时将就业需求传导到技工院校,通过高端带动和典型引路,指导技工院校把加强专业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合理设置专业,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形成适应需求、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四是坚持工学一体,深化教学改革。技工院校要在新形势下赢得发展优势,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重要措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突破口,前期试点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进展和成果,扩大试点院校和专业范围,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问:目前,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对此,人社部门将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举措?
   

  答: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技工教育缺乏吸引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技术工人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不高,导致人们不愿意当工人,不愿意从事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进而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因此,必须着力提高一线技术工人的待遇,用较高收入水平、稳定和高质量的就业等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青年人选择职业教育。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鼓励企业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督促企业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责任,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重视一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其中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60%”的要求。落实好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生活费补贴以及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免学费、助学金政策。
   

  第二,要促进公平就业。完善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制度,使更多的人乃至于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本事、自己的职业来获得相应的岗位,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三,要加大宣传。通过转变社会观念,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加强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通过各类新闻媒体积极宣传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党中央提出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就是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键和要害,牵住了“牛鼻子”,为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基本原则和重要指导。教育财务领域如何明确责任主体、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围绕“监管”做文章,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实现对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保证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规范、安全和有效。

    一、明确主体责任,内外结合形成工作合力

    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既是本部门、本单位教育经费的使用主体,也是教育经费的监管主体;既要积极配合和主动接受外部监管,也要强化内部监管,构筑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火墙。一要由外及内形成监管倒逼机制,严肃整改问题。建立审计通报制度、整改约谈制度和整改落实情况督查制度,从严从细抓好整改落实,加大通报查处力度,形成举一反三“倒逼”机制,督促各地各校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管。二要由内及外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监督。在去年公布教育部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完善统计公告制度、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主动接受监督。三要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中介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职能转变要求,进一步推进政事分开,充分发挥经费监管中心、学生资助中心、政府采购中心等事业单位的中介作用。

    二、明确监管内容,多措并举实施过程监管

    对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要逐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实现制定政策、贯彻落实、结果评估与反馈的全环节监管,做到教育经费分配到哪里就监管到哪里、使用到什么地方就监管到什么地方。一要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根据国家预算制度改革要求,严格预算编制口径、严格预算管理规程、严格预算执行责任。二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强化内部控制。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继续推动、指导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完善内部控制,进行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监测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防范财务风险。三要加强经费绩效管理,强化政策导向。强化教育经费的绩效管理理念、方法,进一步完善与公共财政相适应、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以强化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

    三、整合监管力量,改革创新监管方式

    面对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不同主体和不同环节,有效实施监管,需要整合监管力量,综合利用多种方式。一要改进和加强财务监督。研究建立直属高校财务巡视、财务状况评价、财务年报、资产年报等制度。二要改进和加强教育审计。推动直属高校、直属单位及各级教育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人员。逐步探索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结果应用和审计问题责任追究三项制度。三要改进和加强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部、审计署、纪检监察部等监督部门以及人大、政协、媒体、公众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各方监督作用。综合利用内部审计、财务巡视、统计公告、信息公开、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方式,提高内部监管的有效性。

    四、夯实监管基础,稳步提高监管能力

    针对目前教育财务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的状况,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逐步提高教育经费监管能力。一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动财务管理精细化。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宣传、培训、检查等,督促各地各校落实好已有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从层次上制定好行业制度、专项制度、内控制度,从工作的用途上制定好指导性的、落实性的、监督检查性的制度,从使用的角度制定好管领导的、管主管的、管操作的制度,构建科学完备管用的教育财务制度体系。二是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推动财务管理专业化。一方面,推动教育财务机构人员合理配备,完善直属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另一方面,加强教育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三是以平台建设为重点,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建立全国教育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普通高校校办企业统计信息系统、直属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教育财务管理平台,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

    本报讯 “沧狮杯”教育部关工委职业院校联系点“诚行天下”演讲总决赛暨工作研讨会,近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举行,教育部关工委主任田淑兰出席会议并讲话。

  今年3月至8月,教育部关工委组织20所职业院校联系点开展了“诚行天下”征文演讲活动。活动由征文和演讲两个单元组成,分宣传教育、初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宣传教育和初赛由各联系点学校组织实施,总决赛由教育部关工委主办、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承办、河北沧狮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协办。

  田淑兰在研讨会中强调,联系点学校关工委工作要先行一步,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的特点规律;要注重活动实效,积极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资源整合,努力形成关心下一代工作合力。

    多知网8月13日消息,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本次取消的专业技术人员准入类职业资格,涉及国际商务、质量、税务、资产评估、土地登记、矿业权评估、品牌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同时,国务院决定取消各地区自行设置的各类职业资格。

  这次取消职业资格的主要原则是,国务院部门设置的没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行业管理确有需要且涉及人数较多的职业,可报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设置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国务院部门设置实施的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或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进行管理的,按程序提请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国务院行业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确有必要保留的,经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规划管理。本次取消的职业资格涉及领域多、受益面大,有利于降低就业创业门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创业主体的积极性。

  一位职业教育行业人士表示,国务院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对职业教育培训行业会有些影响。在他所在的公司,有资产评估、税务培训。但总体来说,影响不会很大,“这些专业一是从业人员少,二资格证书含金量不是很高,因此参加培训的人就少。”

    近日,教育部发布《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对全国高校名单进行了大盘点。截至2014年7月9日,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54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包括民办普通高校444所);成人高等学校296所(包括民办成人高校1所)。

   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2246所)

         2.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名单(296所)


建立并完善师德监督机制。 CFP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论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通,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贯彻落实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新论断、新要求,应体现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担当、政府担当与社会担当上。

    ■阮成武

    固其根本、浚其泉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新时期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一直朝着固本浚源的方向健康发展。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以下简称“慰问信”),系统论述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新形势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崭新的理论武装和有力的实践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慰问信中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新论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通,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与灵魂。贯彻落实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新论断、新要求,应体现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担当、政府担当与社会担当上。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担当

    真正有效的教育,其“本”在于教师,特别是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德行和业务水平;真正成功的教育,其“源”在于教师通过创新实践,不断探索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开通教育智慧的源头活水。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担当,应成为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对广大教师提出一系列希望和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习近平总书记在慰问信中对广大教师提出“三个牢固树立”的殷切希望,既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师的希望要求一脉相承,又赋予了崭新的精神内涵。第一和第二个“牢固树立”,分别从思想德性和业务水平两方面,提出广大教师要不断夯实“立教”之本。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这两个“牢固树立”是希望教师夯实“立教”之本。第三个“牢固树立”则是从“兴教之源”的角度,对教师提出崭新的时代要求,这就是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出贡献。“三个牢固树立”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彰显广大教师在立教、兴教中的主体责任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进一步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联系当下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教师专业发展不能窄化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不能窄化为教育教学方法与能力的提高。广大教师应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率先而为、模范践行,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与此同时,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成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活的创新主体。

    彰显教师队伍建设的政府担当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与振兴,党和政府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方面,然而,“本立而道生”、“源正则流清”,唯有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本”和“源”,教育事业发展才能兴旺发达。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关注点和增长点主要集中在物质层面,教育优先发展也主要体现在教育投入特别是办学条件改善上。这虽然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也由此形成一种客观主义的教育发展观,人们往往把教育发展落后和质量不高,归咎于经费投入和办学条件等客观因素,忽视了人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育人力资源投入与开发。然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人民群众最看重和最在乎的,还是人的因素,尤其是教师素质、责任心和教学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的慰问信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这一系列要求进一步彰显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国家担当,尤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担当。为此,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和教育政绩观,将工作重心从前一个时期重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转向人的因素上来,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将更多的钱花在人的身上,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大的物力支持。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群体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与社会联系广泛而密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做到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既各尽其责、明确职责,又统筹配合、综合施策,进行协同治理,形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府强大合力。

    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社会担当

    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既是人民群众所期待的,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担当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慰问信中指出:“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这一要求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社会担当提供了强大动力。

    我国已建立起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主体及不同职业群体是通过丰富多样的交换来实现各自的劳动价值和职业价值的。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同样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交换,来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教师职业又不能与其他职业相提并论,教师职业不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教师的职业常常是与教师的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的,并以此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和必有之义”,而且,教师劳动的价值不是通过市场交换直接实现和完成的,它更多是通过政策杠杆和社会评价等方式间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劳动价值的实现既需要政府的政策调控,也需要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社会担当。首先,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尤其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尊重广大教师的劳动价值和职业特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如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由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此外,规范办学行为,引导教师廉洁从教、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这些同样需要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并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担当、政府担当、社会担当,三者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而彰显政府的责任担当最为关键,以此激励和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担当和社会担当。唯其如此,才能固立教之本、浚兴教之源,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劲的人力资源保障。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报北京8月1日讯(记者 焦新)7月31日,教育部党组召开2014年度工作年中总结推进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在下午和晚上两个单元时间里,22个牵头司局(单位)围绕教育部2014年70项重点工作,介绍了上半年完成情况、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部党组成员分别结合各自分管领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当前形势任务以及推进工作的考虑作了发言。

    袁贵仁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措施“落地”问题,特别是近期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对有关地方和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明确要求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尽快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召开年中总结推进会,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总结经验做法,分析任务形势,理清思路举措,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狠抓落实上来,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

    袁贵仁强调,要清醒认识到,半年来教育综合改革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新突破,但距离中央要求、人民期盼、教育现代化目标仍有不小差距。要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党尽责、为民造福,着眼长远、打好基础。要科学民主决策,真正做到贴近基层、联系实际、广集众智。要改进教育管理方式,简政放权,推进管办评分离。要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与其他部门、地方政府积极协调推进教育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实。

    袁贵仁对抓好中央关于教育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在突出重点中抓落实。要对70项重点工作,抓住不放、持续推进、跟踪落实。突出问题导向,把解决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突破口。强化督查督办,建立长效机制,重点任务要细化分工、明确责任。二是在推进改革中抓落实。要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步伐。积极推进扩大省级政府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大教育监管方式改革,加强和改进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强化信息公开。三是在转变职能中抓落实。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按期完成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计划。进一步厘清司局职责、优化职能布局。精简规范“三评一查”并向社会公开。四是在健全机制中抓落实。要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完善政策落实效果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作用。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加大对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专项督导。完善新闻宣传机制,积极主动做好正面宣传和热点引导。五是在改进作风中抓落实。要按时完成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整改任务,继续坚持不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执行,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教育部机关司局级以上干部、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2014年高校毕业生已基本离校,就业工作进展总体平稳顺利,但当前仍有部分毕业生尚未就业。为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教育部日前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力促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切实做到毕业生“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通知》指出,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地各高校要以高度责任感重点做好5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开展双向选择招聘活动。要针对毕业生离校和返回家乡所在地等特点,持续组织开展网上和网下招聘活动。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将推出网上“2014届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服务”专题,并组织多场网络招聘会,各地各高校要及时组织未就业毕业生积极参与。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会同人社部门举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周”等活动,努力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

  二是持续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要求高校建立任务分解和责任制,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采用电话、电邮、微信等有效方式持续向毕业生推送用人信息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重点帮扶,及时将未就业毕业生纳入就业见习,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等服务,关心到底。

  三是积极推进大学生征兵工作。要求高校设置专门的征兵咨询电话或网上答疑平台,暑假期间安排专人值班,及时、准确地为未就业毕业生解答征兵政策和相关疑问,逐个通知、提醒毕业生在高校所在地或入学前户籍地应征。各地要结合实际开设大学生入伍绿色通道,做好体检、政审、定兵等各项工作,宣传落实好学费资助、退役后复学升学、就业创业等优惠政策。

  四是大力扶持未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要求各地各高校把国家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创业培训、注册登记、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及时推送到每一名未就业毕业生,发挥政策效应促进自主创业。各高校要动员专业教师与有创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结对子,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咨询,并主动邀请企业家、投资人等担任创业导师。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人社、财政、税务等部门,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咨询、小额贷款担保等服务。

  五是做好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认真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收集汇总工作,在征得毕业生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及时将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信息提供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使就业服务能够无缝接续。积极配合人社部门组织实施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 昨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讲活动(北京专场)在中国地质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行。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同志在宣讲会上作了报告。

    据了解,北京市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包括参加、收看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结合市情举办学习贯彻全国职教会议精神相关讲座等。同时,也将起草《实施意见》并召开北京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组织全员学习、讨论举办学习培训班的方式更好地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会议精神。

    2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各级政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加强督导评估。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完善资助政策,积极推行直补个人的资助办法。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教育部近日发文设立六条“红线”,其中包括严禁教师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这份名为《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文件明确了六条“红线”:一是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二是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三是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四是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五是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六是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

    教育部要求学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定,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责;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自觉抵制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规定》强调,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教育部对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深入持久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二是要加大宣传教育,迅速将《规定》要求传达到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加大师德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倡导学生及家长通过文明健康的方式向教师表达感恩、感谢之情。三是要抓住重要节假日和时间段,特别是教师节及学校开学、学生毕业等重要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规定》落实的监督检查,做到有诉必查,有错必纠,坚决查处顶风违纪的行为。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畅通和公开举报渠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教育部统一监督举报电话:010—66092315、66093315。

    □短评

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教育部近日出台文件,严禁教师收受学生礼品礼金等行为。这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改进作风、纠正“四风”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扩大作风建设成果,有利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前,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吃请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不同程度存在,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背离了教书育人的职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解决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看似是小事,但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影响很广、蔓延很快、危害很大,我们必须从这样的具体问题入手,防微杜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积小胜为大胜,全面纠正教育领域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了强化整改阶段,我们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深化整改,取得实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应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强化监督检查,认真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加强作风建设,让教育系统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根落地。

 ——教育部监察局负责人就
《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焦新

    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教育部出台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日前,教育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教育部为什么要出台《规定》?

    答:中央反复强调,要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决纠正“四风”。要从具体问题抓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抓。教育部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从自身做起,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扎扎实实推进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变工作作风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作风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有经常抓、长期抓、常抓不懈,才能巩固和扩大作风建设的成果,取得党风政风、教风学风的进一步好转。当前,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吃请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不同程度存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严重损害了人民教师整体形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就无法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正是因为看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特别是治理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吃请等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教育部下定决心,把治理这些问题作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不失时机地出台这一规定,在全国教育系统持续开展正风肃纪活动。

    问:出台《规定》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一是有助于推动教育系统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深化就要实化、细化、具体化、经常化,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虽然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看似小事,但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很广,蔓延很快,必须及时解决。教育部就是从这些具体问题入手,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说出一条,做到一条;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下去,这样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全面纠正教育领域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二是有助于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学校是人才培养,特别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教师的师德师风会对学生的思想和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理应成为社会道德的示范区和辐射源,走在社会的前列。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出台这样一个规定,就是以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我们的教师,使广大教师自尊、自强、自省、自律,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是有助于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了强化整改阶段,中央要求,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整改,取得实效。我们出台这样一个规定,就是要把师德师风问题治理的措施、办法制度化、长效化,使教育系统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扎根落地,得到巩固。

    问:《规定》聚焦哪些违规违纪行为?

    答:《规定》主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实际上是指教师利用职务便利,向学生及家长索取好处。全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期望很高,但是从媒体曝光、群众来信、案件查办、巡视检查等不同渠道掌握的情况来看,人民群众对教师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吃请等问题反映强烈,师德师风的满意度还不是很理想。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解决这些问题。《规定》是教育部首个针对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进行认定和处理的专门文件,明确提出“六个严禁”,重点列举了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宴请、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娱乐活动、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通过商业服务获取回扣等5个方面的禁止性内容。同时,明确了兜底条款,凡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都在《规定》禁止的范围内,为教师从教行为划定“红线”,设定“禁区”。通过严明纪律要求,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要强化自我教育和约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高尚师德,坚持廉洁从教,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抵制收受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以实际行动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为全社会树立崇高的道德标杆。

    问:如何推动《规定》的贯彻落实?

    答:一是狠抓责任落实。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切实履行治理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全面履行好廉洁教育、宣传引导、完善制度、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职责,将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的治理,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要求采取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廉洁从教的重要意义,切实规范从教行为,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自觉抵制收受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成为教师的普遍认同和自觉行动。同时,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全社会理解支持、积极配合和广泛监督,倡导文明健康的感恩、感谢方式,引领尊师重教的社会新风尚。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要求抓住重要节假日和时间段,特别是教师节及学校开学、学生毕业等节点,对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开展高频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做到严格执纪、严肃问责,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强化警示震慑和教育引导作用。对发生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的地方和学校,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要追究学校或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做到有诉必查,决不姑息。

    78日,高等职业院校科研能力建设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的18所高职院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ICT合作建设协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鲁昕指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这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阶段特征和现实需求的科学判断,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鲁昕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批示和全国职教会精神,加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统筹,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现代化建设总体部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切入点、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

  鲁昕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系统培养各层次各类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要与行业企业联动,努力成为促进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要重视应用科研能力建设,重点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服务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她希望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国家技术技能积累等方面充分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同步规划企业发展战略与职业教育,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据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项目是教育部与中兴通信公司共同推进的校企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加强优质高职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提高高职院校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技术服务的能力。

  深圳市、广东省教育厅、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首批ICT合作院校代表及部分职业院校代表出席会议。

    7月8日,深圳市召开学习贯彻全国职教会精神宣讲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作宣讲报告。她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分解任务,确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鲁昕指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关键就在落实。近期要重点做好会议及文件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一要制定学习贯彻方案,教育战线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二要分解任务开展试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决定》、《规划》提出的分解任务,确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人社、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三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各地要迅速掀起宣传会议精神的热潮。四要建立督导检查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季度要向教育部汇报进展情况,包括政策制定、改革措施、重要成果、系统宣传等内容。

 

  鲁昕强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是要建立职业教育的升学体系,而是要形成面向人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为学生打开贯通的上升通道,提供多种选择。职业院校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也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培养人文素养。


 

  本报深圳78日讯 今天,高等职业院校科研能力建设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的18所高职院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ICT合作建设协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鲁昕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统筹,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现代化建设总体部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切入点、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

 

  鲁昕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系统培养各层次各类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要与行业企业联动,努力成为促进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要重视应用科研能力建设,重点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服务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她希望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国家技术技能积累等方面充分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同步规划企业发展战略与职业教育,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教育部下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知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促进广大青年成功成才

  

    本报北京79日讯 教育部今天下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通知要求,教育战线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精神上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一系列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

  通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抓好职业教育工作,既是教育改革的战略性问题,又是重大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要树立正确人才观,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通知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明确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时代重任、发展方向、支持重点和各方职责,逐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会议提出的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有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各地要结合编制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工作,同步规划职业教育。抓紧制定配套政策,努力在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学生双证书、部分本科高校转型等制度建设,以及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模式改革等关键环节上率先取得突破。二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和引导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创新办学模式,探索通过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建立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三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专业、课程和教材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等试点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实效性。改革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职务(职称)评聘、编制管理等制度,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把全社会优秀人才吸引到职业教育教学一线中来。四是要推动职业教育治理创新。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成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把各利益相关方吸收到学校决策体系中来,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确保决策科学、按规律办学。五是要建立健全督导评估制度。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完善督导报告制度、公报制度、约谈制度、限期整改、奖惩制度等。要将推进重大改革、健全办学标准等作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职业院校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通知要求,教育战线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方案,及时向本地党委、政府汇报,列入党委、政府专题研究和重点部署的工作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职业院校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入实际、查找不足,尽快取得突破。

    编者按:2014年7月2日下午14:00,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做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解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下为本次访谈精彩摘要。

    葛道凯:说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们这次特别受鼓舞。习总书记这次的指示是我们所见的最长的一个,有417个字,我们理解习总书记的这个指示是一个论断五项部署。这一个论断就是,对于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个论断我们的体会是站在我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这个角度作出来的。

    在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这个论断之下,习总书记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一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习总书记用三个“重要”描述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第一个“重要”是,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重要”是,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第三个“重要”是,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这是我们体会的习总书记明确的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第二个方面的任务要求是:习总书记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任务,这个时代任务就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那么怎么来完成这个任务呢?习总书记说了五句话: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二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五是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所以我相信职业教育战线的同事包括网民朋友们如果听到习总书记这样的指示也一定会很受鼓舞。

    第三个方面的任务要求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习总书记明确说: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怎么来把握呢?习总书记进一步说: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然后是两个坚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这是习总书记指示中明确的第三个任务要求,主要就是发展方向。

    第四个方面的任务要求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支持重点。习总书记说: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要努力地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习总书记的第四个任务要求。

    第五方面的任务要求就是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习总书记在指示的最后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所以习总书记这个指示应该说一方面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另一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各界支持关心帮助参与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他的这个重要论断就是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我想无论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对下一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