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职教新闻
展开全部
教体艺厅函〔2019〕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学生健康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我部决定2019年继续在全国校园深入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以下简称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关注师生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深化学校健康教育供给侧改革,夯实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保障、师资配备与培养培训、教学改革与评价体系等基础,丰富拓展健康教育载体、形式、途径、内容和方法,以高质量健康教育供给着力满足广大师生多元和个性健康需求,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健康观、提升健康素养并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时间安排

  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贯穿2019年全年。

  三、主要内容

  (一)国家层面

  1.完善宏观政策制度体系。印发《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研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

  2.增加教育教学资源供给。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际、学生健康需求,组织专家研制大中小幼一体化健康教育大纲和核心知识点,拓展“互联网+健康教育”内容供给,通过慕课向全国免费推介。指导相关单位开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教材等教学资源。

  3.总结推介典型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地调研和指导省级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总结推介地方和学校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

  4.举办全国启动仪式。适时举办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全国启动仪式,通过邀请著名文体明星担任“校园健康大使”等形式,积极扩大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

  (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层面

  1.制订省级活动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省级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明确重点内容和具体安排。

  2.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结合新时代要求、本地区实际和学生健康需求,增加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健康教育教学资源供给并积极向学校推荐使用,做实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3.落实政策要求。切实加强对本地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和督促推动,在健康教育教师、保健教师、校医的配备、职称晋升与待遇等方面,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予以落实,积极协调卫生健康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和专业力量支持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和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开展。

  4.举办省级启动仪式。适时举办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省级启动仪式,可通过邀请著名文体明星担任“校园健康大使”等形式,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

  (三)学校层面

  1.制订学校活动方案。总结长期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经验做法,深入调研师生健康需求,制订科学、可行、贯穿全年的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明确整体安排和重点内容。

  2.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健康教育师资配备要求,加强专兼职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不断提高健康教育教师上好健康教育课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3.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贯彻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严格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围绕师生健康需求,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健康教育教学和活动质量。

  4.完善健康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师生健康管理等制度。

  5.举办校园启动仪式。适时举办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校园启动仪式,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扩大校园健康教育活动影响力和关注度。

  四、工作要求

  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压实责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师生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重要基础。深入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是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充分认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组织开展好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责任意识,落实好主体责任。

  (二)突出重点,全国联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落实《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部署,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作为2019年“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重点,强化近视防控工作责任制,持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并切实抓出成效,引导广大学生养成科学用眼护眼爱眼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紧扣主题,破解矛盾。要聚焦当前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课程课时保障不到位、师资队伍配备待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待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待增强等问题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分析研究本地本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满足师生多元和个性健康需求为宗旨,以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师生健康素养为目标,着力破解突出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见实效、出成果。

  (四)有机融合,创新举措。要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切实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体育与健康和生物、社会实践等课程和学科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因校制宜,创新工作举措。

  (五)把握节点,强化宣传。要把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全国爱眼日”(6月6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相关活动纳入主题健康教育活动,采取师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积极争取宣传部门和媒体单位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微博、抖音等新载体,深入报道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做法。

  (六)注重总结,及时报送。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9年3月15日(星期五)前将本地区“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报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于年底时全面总结本地区“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成果和经验、存在不足和加强举措并形成报告,于2019年12月30日前报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联系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刘立京,010-66096150(兼传真),liulijing@moe.edu.cn。

教育部办公厅

2019年3月1日

教师厅〔2019〕2号教师厅〔201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政局,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切实提升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现就做好2019年“国培计划”组织实施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突出服务大局,示范引领新时代教师发展

  各省(区、市)、各项目承担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教师校长开展专题学习。设置“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专题培训模块,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重要论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要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加强中小学重点领域培训,倾斜支持国家统编教材及课标、教师信息素养、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领域。落实中央关于学前教育的决策部署,加大幼儿园教师、园长培训力度。

  二、突出扶贫攻坚,集中支持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培训

  各省(区、市)要落实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实施乡村教师培训扶贫攻坚行动,优先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级贫困县、“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县,通过国培、省培等各级培训,确保2020年前完成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培训全覆盖。各省(区、市)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国培任务完成情况将纳入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项目绩效评估体系,作为下一年度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三、突出分层分类,遵循成长规律系统设计项目

  各省(区、市)要加强分层分类施训,准确把握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阶段,通盘设计新教师入职培训、青年教师提升培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卓越教师领航等,提升教师各阶段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各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把授课教师资格,分类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开发数字化培训资源,优选教育实践基地,严格执行培训计划。要有效记录教师培训效果和变化,开展教师培训前后能力提升的对比评价,作为培训机构绩效评价的关键因素。

  四、突出模式创新,发挥培训品牌示范效应

  各省(区、市)要建立培训机构对贫困地区全方位、常态化专业支持机制,从培训规划制定、培训体系完善、培训项目实施、校本研修指导、训后跟踪服务等方面进行帮扶,优化区域教师培训生态。采取高等学校与项目区县“校地合作”方式,共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区,共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与示范团队。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履行培训实施的主体责任,将项目实施与培训研究、模式推广融合,努力打造培训品牌基地,建设精品培训项目,生成优质培训成果,为教师校长培训提供长线、持续的专业支持。

  五、突出应用导向,生成高质量培训成果

  各省(区、市)要强化应用驱动、实践导向、能力本位,开展项目式、任务式、体验式培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确保每个教师深度参与国培,培训成果能用、管用、好用。支持各地进一步探索教师培训自主选学制度,研发、积累优质培训资源,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定期交流与展示国培成果,学习推广典型经验,促进“国培计划”的深度交流与品质提升。教育部将组织“国培计划”年度成果展示研修活动,并遴选“国培精品项目”“国培优秀课程”等,示范引领全国教师培训工作。

  六、突出管理效能,切实落实“精细实”服务

  各省(区、市)落实培训管理主体责任,对项目申报、项目评审、学员选派、项目实施、绩效评估、资金使用等进行全过程监管。进一步严格培训机构资质要求,重点遴选具有三年以上“国培计划”实施经验、绩效评估结果为良好以上的单位承担任务。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实现学时学分合理转换、强化培训学分应用。各项目承担单位要把国培项目实施纳入本单位工作重点,开展学员安全教育,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改善培训条件,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效益。教育部定期组织“国培计划”专家工作组开展视导,采取实地调研、推门听课、网络监测、学员评估等方式,做到对培训机构与项目区县的指导与评估的全覆盖。

  七、突出制度保障,不断完善支持服务体系

  各省(区、市)要建立完善责任明确、分工合理、分层递进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加强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和培训者队伍建设。按照“国培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关于培训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细则,规范拨付流程,严控培训定额标准,加强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要将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方案研制、培训绩效评估、训后跟踪指导纳入培训实施流程,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建立“国培计划”参与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授课、指导、管理等纳入教学工作量考核范围。安排必要的班级管理费用,充分调动培训班主任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省(区、市)要开展2018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总结,完成对培训机构和项目区县的绩效评估,重点围绕项目规划、协同机制、培训模式、培训内容、支持体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形成年度项目实施报告,并提炼2—3个优秀典型案例。抓紧完成2019年中西部和幼师国培项目规划方案研制、培训机构和项目区县遴选及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扶贫工作规划研制等工作,形成2019年中西部和幼师国培项目规划方案。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9年4月12日前将2018年参训学员信息、评估总结报告、优秀典型案例以及2019年项目规划方案等材料报送至项目办。  

  附件:1.“国培计划”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2.“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实施方案

     3.“国培计划”幼师国培项目实施方案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19年3月5日

日前,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并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些举措和动向,充分显示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职业教育迎来了大改革大发展的春天。

 

市场需求:到2025年制造业人才缺口达1930多万人

 

目前,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开设近10万个专业点,在校生约2686万人,接受中职、高职教育的人数几乎占据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显示,区内 34所高职院校已开展单独考试招生,录取20643人,比上一年增加近5000人;13所高职院校与9所本科院校继续举办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完成招生1945人。职业人才培养“立交桥”初步形成。

 

即便如此,我国制造业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根据2017年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和电力装备领域的人才缺口都将超过900万人;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人;新材料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00万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缺口将达103万人;航天航空装备、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三大领域都面临40万人以上的人才缺口;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人才缺口将达26.6万 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缺口将达10.6万人。

 

职业院校招生人数每年上涨,制造业人才依然紧缺,原因何在?2月19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在2019年第三场教育新春发布会上指出,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社会认识存在偏差,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渠道窄;办学特色不鲜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平衡,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教育方向:让专业的人才就业于专业的岗位

 

“职业教育就是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据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学院院长张晓英介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学院主要为铁路、轨道交通等企业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呼和浩特市地铁建成运行之前,学院已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主要目的就是将培养的专业人才输送到相关企业。

 

目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已经培养出两届毕业生,均已输送到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公司,投入到城市轨道地铁运营工作当中。

 

近年来,铁路行业的建设发展使得与它相关的职业类人才需求量增多。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学院学生就业率也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 至2018年 学院 的就 业率 依次 为92.4% 、 96.2%、98.2%。“除了就业率一路上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也非常高。”张晓英表示,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的多个铁路局都会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学院招聘毕业生,不少学生毕业后在全国各地国企铁路公司上岗。

 

发展途径: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如何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等问题?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王继平在教育部发布会上透露,教育部“将注重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兴办职业教育的企业教育费附加减免政策,继续完善激励机制,为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更多路径,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内蒙古各大职业教育院校的探索与改革正在进行着。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巴图查干教授说:“我们学院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鄂尔多斯工业园区80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实施人才订单培养和冠名培养,开展应用化工技术等4 个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建设工作,校内专业带头人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双方共同设计、实施、评价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方案,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10年来培养全日制高职生近万人,培训各行业继续教育者4万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年平均值保持在90%以上”。

 

“与企业深度融合,精、专、准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张晓英说,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学院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质量不断提高,这都得益于校企合作开展得好。学院与全国多个铁路局都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特别是跟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学院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与企业及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将企业的职业理念、职业精神以及职业知识融入到教学当中,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匹配企业的用人需求。张晓英认为,高职教育就是为了就业而教育,学校制定专业时要准确定位社会需求,贴近企业的需求,不能与企业需求脱节。

 

前途光明: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王继平在教育部发布会上曾表示,职业教育发展好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并有效分流高考升学的压力,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据悉,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内蒙古职业教育累计为内蒙古培养了200余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能人才,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累计1340.7万人次。

 

“职业教育同样可以让人成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老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文山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都可以看见焊接技工的身影。

 

2010年,王文山作为高技能人才被引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近10年来培养了包括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比赛冠军王旭在内的很多焊接人才。王旭曾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第六届国际焊接大赛中获得钨极氩弧焊学生组个人单项赛一等奖,该比赛被誉为“焊接世界杯”。王旭说:我是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它让我有机会获得包头市‘鹿城校园英才’称号,同清华北大的学子们一起站在领奖台上。我要努力成为‘大国工匠’,用自己的焊接技术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填补制造业人才缺口,稳定和扩大就业,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都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可以预见,当职业教育“牛”起来,“大国工匠”一定会多起来!

二月一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图为一日上午,习近平在结束前门东区看望慰问乘车返回途中,临时下车来到前门石头胡同的快递服务点,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

 

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就业的诸多提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非常必要、十分正确。尽管面临复杂严峻的环境,但今年依旧能够实现就业目标,就业质量有望不断提升。

 

全面发力信心倍增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全国政协委员、翔宇集团董事长林凡儒认为,“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充分说明了政府在稳岗就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帮扶和服务、就业保障等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成绩来之不易,挑战依旧不少。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认为,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当前,“有人无岗”与“有岗无人”现象仍存在,招工难与用工难的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部署2019年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代表委员对此纷纷表示赞同、欣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今年第一次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是非常合适的”。

 

在郑功成看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安排释放了三方面信号:一是就业既是民生之本,也是财富之源,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把就业优先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意味着就业不仅仅是一个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各地政府也必须高度重视;三是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今年就业面临的挑战更大。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力认为,各地的就业情况有差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就业优先政策,是要提醒各地重视就业、支持就业,这很重要。

 

莫天全表示,从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看,国家经济发展与就业紧密相关。当前,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首要考虑的就是要如何保就业,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今年将就业优先政策作为重中之重,是十分正确的”。

 

“稳就业已不仅仅是惠民生的重要发力点,也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一个重要施政指引。改革开放40年间,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有效联动,就业人员总量平均每年增长961万人。就业优先,可以说是抓住了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点。”林凡儒说。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就业,并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体现出对就业的高度重视。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作为来自民营企业的代表,我们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促进劳动力就业。重视就业、支持就业,就是肯定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从这方面来看,我们的信心倍增。”张天任说。

 

措施详实力度巨大

 

围绕就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就业的部署内容多、措施实、力度大,比如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以及对职业教育与培养技能人才的各项措施都非常详实,不再以‘零敲碎打’的形式促进就业,而是从政策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协同性、针对性方面入手,强化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莫天全认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

 

全国人大代表、满帮集团联席总裁兼货车帮CEO罗鹏介绍,“我们同贵州相关部门合作,把贫困山区中一部分有驾驶技能的群众组织起来,帮助他们提升技能、进行从业资格认证,并通过扶贫贷款购买车辆、提供货源,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农村人口就业”。

 

“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减税降费可以显著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帮助企业实现更好发展,进而为稳定就业甚至增加就业机会提供支撑。”郑功成说。

 

林凡儒表示,“作为民营企业家,希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促进就业。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若干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央出台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的时间有待缩短,建议对已出台政策要加快落地速度,让企业尽早得到实惠,减轻负担”。

 

莫天全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科创板”“创业投资”等词汇表明政府对“双创”的支持态度。“双创”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一人创业不仅实现了自身就业,还能创造岗位带动其他人就业。

 

在张力看来,推动“双创”,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全方位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为创业者提供帮助、培训等,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

 

推动就业量质齐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今年有不少新措施,如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这些政策措施力度很大,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同时也能提升劳动者素质,实现稳定、有质量的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郑功成说。

 

张力认为,技能提升是永恒的主题。当前社会急需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应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政府副市长杨伟坤表示,“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是让学生学习职业技能,要把各类型、各阶段教育有机衔接贯通,构建职业教育成才立交桥。”杨伟坤建议,应树立大职业教育观,既向前渗透到基础教育,也向后延伸到本硕及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层次和阶段,打通职业教育通道,推动职业教育社会化、终身化。

 

莫天全表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扩大就业措施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加大现代职业教育和高新技术的教育力量,不仅能弥补我国新型人才数量的缺失,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对提高劳动者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深远”。

 

“发展职业教育,实现产学融合,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创办职业学院,对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进行培训并对实行技能岗位培训的中小企业给予补贴,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达到稳定就业目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远光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蔡仲光说。

 

郑功成认为,“尽管今年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但是如果能继续落实好现行的就业政策,加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一些新措施,同时精准引导产业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开拓就业空间。可以乐观地预计,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的预定目标甚至超额完成,应该是没问题的,而且就业质量有望不断提升”。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育,是培养产业人才的基地。无论是物质产业还是文化产业都需要技术人才和实际操作的工作人员。因此,职业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入工业化以后,职业教育备受各国的重视。例如,英国直到18世纪,全国还只有六所大学,但产业革命以后就出现了一批专业学院,并于1889年颁布了《技术教育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法国大革命以后建立起了工业专门学校,促进了法国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二次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的变革和经济的繁荣,各国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法国于1966年高等教育改革时创办了短期技术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美国的社区学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高等职业院校在高等教育中都占有一定的比率。如美国2017年全国有4297所高等教育机构,其中研究型大学只有328所,社区学院1480所,本科生中40%就读于社区学院。日本2018年有普通高校782所,短期大学331所,还有57所高等专门学校,许多普通高校也都是培养应用技术人才。

 

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一方面,在上个世纪我国工业革命尚未完成,第三产业不发达,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不迫切。另一方面,我们存在歧视职业教育的旧观念,“读书做官”的思想根深蒂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化基本完成,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50%。应用技术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刻不容缓,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就业的压力。无论是城镇的发展还是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加。目前是青年就业难,企业招聘有技术的人才难。发展职业高等教育,让高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对口,及早地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会减轻就业的压力。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精准扶贫的有力途径。扶贫首先要扶智、扶志。如果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就有能力就业或者创业,就能改变家庭贫困的状况。

 

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安定。青年接受了职业教育,具备了一技之长,就能获得固定的工作,就不会成为无业游民,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我国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青年有工作、有收获,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是很好的经验。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开始从大众教育走向普及教育。大众高等教育的特点是,除了少数研究型大学以外,更多的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现代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结构,同时也可以适应不同青年的实际需要。从学生自身来讲,每个人天资不同,特长爱好不同,有的孩子善于理论思维,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给青年提供多元的选择机会。

 

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克服“读书做官”的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要树立行行出状元的思想。瑞士是欧洲的一个小国,职业教育很发达,成了机械制造业强国,人均GDP名列世界前茅,就是很好的例子。德国是制造业强国,他们从中学就开始分流,许多孩子在中学阶段就进入职业学校,中学毕业如果不进入大学,还必须接受一年的职业技术教育。同时,高职学校与普通大学建有一个立交桥。一个工人工作几年以后,觉得需要继续学习,仍然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德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发展职业教育要加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企合作。我曾经参观过美国一所社区学院的汽车专业,汽车公司就把最新的汽车交给他们作为教学用具。我还曾经访问过一所前苏联时期的地铁专门学校,他们与地铁集团合作,为地铁培养各种人才。

 

要提高高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使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职业上有荣誉感,在物质上有获得感,吸引优秀青年报考高职院校。任何学校都能办成一流,高等职业学校也能办成一流。过去上海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就是一所高职学校,但它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会计人才,成为全国知名的一流学校。今天,我们也需要并且有可能建设这样一批一流的高等职业学校。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四川国弘现代教育投资公司董事长苏华建议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录取人数。扩大普通高校应用型专业在全国招生计划中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比例让更多中职毕业生通过职教高考得到更高层次的培养。打破升学区域限制实行全国统招统考和各省单独命题相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通过职教高考面向全国招收优秀中职生。

 

多年来“就业有出路升学有渠道创新有能力发展有出路”,成为不少中职学校对外推介的优势更有不少中职学校将“读中职上本科院校不是梦”作为办学亮点增加中职学校的吸引力。一部分中职学校从“就业为主”转型到“升学为主”或者“升学与就业”并举的路子上。

 

高职“2+3”五年一贯制、对口升学、单独测试、综合评价等模式确实为中职生开辟了多条升学通道。但是中职生升学渠道接口仍然固化在高职院校。因录取比例低录取专业少且只能进入省内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就读大多数中职生仍然难圆“本科梦”,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升本科的通道尚未完全打通。

 

中职学校投入了巨大的教育资本本科院校却“堵死”“放不开”反过来又削弱了中职教育“升学”的吸引力。苏华的建议引发了中职学校的强烈共鸣。蒲公英评论员黄文辉也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必须坚持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并重理直气壮地抓升学教育。

 

目前社会主流观点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就该规规矩矩搞好就业教育不要搞什么升学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也主要集中在“就业率”上。中职教育究竟是就业教育还是升学教育,还是升学与就业并举?中职要不要搞升学教育?这是一个需要探讨、解决的实际难题。从中职教育目前发展的实际来看中职教育可以与高职对接也完全可以与本科对接中职教育完全可以进行“升学教育”。

 

第一现在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十五六岁三年中职读完也才十八九岁毕业后直接就业对部分中职学生而言心智的发展尚不能完全适应环境的改变。一部分中职毕业生毕业即失业除了用人单位歧视学历低、本身技能技术尚不熟练外自身心态的不成熟不稳定导致他们放弃工作再次浪迹社会。

 

第二中职生升本科向更高层次延伸不仅仅是学历层次上的提升更是质量和能力的提高。相较于中职学校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有了新的高度更能适应其成长发展的需要。

 

第三国家倡导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任务是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切入点就是实施中职与高职衔接着力打通和拓宽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空间和发展通道。高考改革在关注学术型人才的同时,也要关注技能型人才“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制度理当匹配中职生的升学教育。

 

第四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就应当提供人人可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中职教育在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知识、能力、志向等多元发展的同时也应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途径成长的“立交桥”。

 

职业教育要办成“活教育”不能办成“断头教育”“终端教育”。突破中职生升学瓶颈打通中职生向上流动的通道切合人才成长的需要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未来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中职升学不再只是梦想。

 

中职升学教育,在促进学生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同时,也为中职学校向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向。改变单纯培养简单技能型人才、低技能人才的结构努力向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迈进实现多途径、多形式、多选择。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并传递出职业教育改革的诸多新动向。

【动向1】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投入,院校大规模扩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

今年初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以往职业院校生源主要是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数控中心主任禹诚说:“这意味着高职院校招录生源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目前,部分省份已经开始对职业教育“扩容”。广东省提出,到2021年,新增高等职业教育学位12万个以上。安徽省近年来通过分类考试招生,将具有高中阶段学历的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纳入高职院校招生范围。

职业教育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广东已经打通中职学生升读大学本科的通道,自2018年开始,广东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定专业面向全省中职学校招生。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已实现中职、高职、本科、硕士贯通,取得了职业教育的重大突破。

长期以来,中职、高职院校招生主要参照中考、高考的文化成绩。禹诚建议,今后高职院校招生应结合普通教育学历、职业技能证书等条件,进一步创新招生方式,提升培养质量。

【动向2】待遇平等化持续推进

——多地调整技术技能人才落户、就业等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表示,这体现了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是人才观念和培养路径的重要转变。

发展空间小、社会评价不高等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不少人之所以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在于一些技能型人才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认可和制度保障。

记者调查了解到,去年以来,各地陆续推出改革措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待遇。山东要求,在落户、就业、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湖南规定,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分别按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同等参加公务员招考等。

在当下城市“人才争夺战”中,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才也受到青睐。河南郑州对中专以上毕业生、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放宽了落户限制;江西南昌规定,在南昌市大中专、职业技工院校就读的学生,可凭相关证明办理落户。

【动向3】就业前景看好

——经济高质量发展催生技术技能人才更大需求,技工收入不断提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需要大量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人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会说。

教育部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和地位。

去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后,各地陆续出台实施意见。江西规定,企业可设立特聘岗位津贴等,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黑龙江对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分别按照每人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标准给予个人补贴。

目前,一些紧缺职业工种收入提升较快。杭州市人社局发布的2018年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显示,高级技师中金属热处理工年薪最高,达到18万元,初级工车工年薪也在10万元以上。在深圳,去年高级技师、技师的高位值月工资分别为2.77万元、2.26万元。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换代,制造业利润不断增加,未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收入会更高,得到更多的社会尊重。”禹诚说。(记者:翟永冠、李劲峰、梁晓飞、刘硕、杰文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划出了2019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今年,职业教育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报道专门提到,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策略之举。如何更好地聚焦重点人群,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

“全国外出务工民工有2亿多人,80%在城市务工,一半以上是‘80后’新生代农民工,这部分群体有着强烈的职业培训需求。”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建议,应加强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这是利国利民、稳步推进城市化及改革开放的重要工作。


胡卫在调研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需求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出现重要转变,新生代农民工从求生存培训转向渴望学技术学技能,从满足单纯技能培训转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对学历提升的需求,从渴求被他人尊重、被社会认可转向渴望融入城市等。

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还没列入城市发展总体战略,培训的政策、专项资金、内容等也缺乏统筹考虑,接受培训的覆盖面也不高”,对此,胡卫建议,应制定新生代农民工的全员培训规划,并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由政府职能部门专门制定实施推进行动计划。同时,在政府指导下,建立行业、企业、社会组织为主体的支撑性培训体系;聚焦需求侧变化,制定以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再造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方案。

此外,胡卫建议:“要提供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重心转移的支点,将培训视为员工和新市民走上工作岗位和融入城市的‘第一需求’,将培训的内容和成绩等作为招工、入户等积分统计的考量之一。”

划重点:《2019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具体实施细则

1、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就业培训。

2、 改善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名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3、 扩大高职院校教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4、 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5、 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师资力量不足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据近日《工人日报》报道,职业院校“工匠之师”难招,与一个专业代码不无关系——目前我国职教硕士有100多个专业,却只有一个专业代码,学生报考求职时只能共享同一个专业代码。由于专业代码对不上,“专业不符”,阻碍着职教硕士当上职校老师,即便是想进入其他公职岗位也遭遇困难。

  一面是国家层面的重视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一面是当下职业教育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短板”。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好好梳理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与不足,正是其未来改革破局的“落子”之处。

  比如,针对未来我国将加快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高级技师栗生锐代表建议,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教师到职业院校授课,有助于培养出具有熟练动手能力的技能人才,这也是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但当前一些地方和高职学校教师队伍编制管理严谨,企业和学校之间存在体制障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的渠道并不通畅。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降低制度成本,不以编制、学历等传统管理方式来“卡”教师。

  还有,唯学历教育观念依然普遍而浓厚。从2016年开始,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以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评价主体,但至今仍有一些学校把发张文凭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此次两会上,上海中华职教社的常务副理事长胡卫委员批评了把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升学的做法,“现在的中职为了升高职,高职为了升本科,忘掉了自己本来就是劳动力储备的教育”。

  黄炎培先生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为个性之发展,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因此,当各方在积极推进通过企业“点菜”、职业院校“加工”的定制化方式来培训技术人才时,职业院校自身要有超前意识,紧贴未来技术人才的走向,让“企业有需求,学校就送上”。

  事实上,当前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的管理体制并不衔接,也是职业教育的堵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可对一些家庭来说,职业教育吸引力并不强。不少职业教育领域的代表委员分析,关键原因在于职校生毕业后发展通道不够畅通,没有真正实现学历与职业教育学历的互通,工资与职称晋升等待遇也并未落实。这导致职校毕业生在就业、核定工资标准、考取更高层次学历证书、参加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职称晋升等方面面临困境。

  再有,职教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的问题依然严峻。不少职教领域的代表委员呼吁,要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职校生应该更早进入实操锻炼层面,而不是送到企业实习的廉价劳动力”“只有企业才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代表表示,“鼓励企业办学时,国家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比如明确规定企业办职业教育所产生的费用冲抵税收,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而一种教育生态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也非一日之功。针对痛点、堵点,在关键处破局、“落子”,才能助力职业教育改革提质提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划出了2019年教育改革发展重点,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这引发了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代表委员们认为,这既是职业教育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办学质量的使命担当,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对于整个教育来说有着重要的引导指向作用,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型,有助于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说。

职业教育规模不小问题不少

在熊思东看来,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投入和逐步完善,将能改变“千军万马唯走高考独木桥”的问题,让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路,一样收获人生的精彩。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发展规模为世界最大。这表明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

但是,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着部门分割、办学体制不顺、办学特色不鲜明、教育质量不够高、吸引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必须通过大改革促进大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扬州市政协副主席董玉海说。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进入普通高中、大学以及中职、高职,往往是按“纸笔测试成绩”来划分的,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不是一种分流,而是根据考分分层。

来自工作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劳务班组长刘钟俊说:“尽管行业工资已普遍上涨至每月万元人民币,但是,技能能手仍在不断流失。以木工为例,已出现青黄不接、用工荒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三公司工务维保部副经理兼道岔车间主任张杰坦言,企业人才培养空间不足、缺乏有效的“人岗匹配”机制是造成技能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发展力度前所未有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扩大高职院校奖学金、助学金覆盖面”等诸多措施。对此,代表委员们表示,这些“实招”将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培养出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政府工作报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明确了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扩大招生规模,鼓励待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报考,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等具体举措,发出了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号召,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董玉海告诉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扩大高职院校奖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可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和综合吸引力,为学子和家长提供更多升学选择,缓解基础教育升学困扰。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摆在了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令人兴奋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中央财政将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今年两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就“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将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拟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237亿元。(记者:马爱平)

 

 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今年,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这盘大棋就是推进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这盘“大棋”上再落数子——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李克强总理要求,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他强调,“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如何下好这盘“大棋”?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善学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

    目前的职业教育和真正的“类型教育”还有一段距离。一是研究不够,对职业教育的规律认识不足。二是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话语权不足。三是职业教育体系没有贯通。四是职业教育标准还不完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善学:

    下一盘“大棋”的本质是职业教育要做脱胎换骨式的改造。脱胎就是从教育体系中明确类型教育,按照类型教育的规律办学;换骨就是打造体系、形成制度。“职教20条”就是职业教育脱胎换骨的顶层设计。

    职业教育要脱胎换骨式改造

    记者:最近职业教育备受关注,有人形容这是职业教育的“高光时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职业教育并没有和其他教育内容一起放在社会事业部分,而是放在稳定和扩大就业,“置顶”于宏观政策层面。为何职业教育现在的摆位如此重要?为何形容它是一盘“大棋”?

    许玲:最近全国上下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都非常高。这盘“大棋”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国家现在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决定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职教20条”是对职业教育全链条、全方位的支持政策;三是职业教育肩负的责任非常重,现在就业压力非常大,职业教育要提供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肩负着贫困阻断的责任。这些因素共同将职业教育推入了大发展时期。

    孙善学:下一盘“大棋”的提法很有意思,如何理解呢?

    第一,下一盘“大棋”的本质是职业教育要做脱胎换骨式的改造。脱胎就是从教育体系中明确类型教育,按照类型教育的规律办学;换骨就是打造体系(包括中职、高职、职教本科等)、形成制度(指1+X证书制度)。“职教20条”就是职业教育脱胎换骨的顶层设计。

    第二,“大棋”,就是职业教育的位置不一样了。以国务院名义发布“职教20条”,在我国教育史上是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突出了职业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职教20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总体部署的组成部分,是未来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方略。

    2014年以来,职业教育的摆位经过了“三级跳”: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位置;2018年11月14日,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际上是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所以才有了“职教20条”的新定位——“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从中足以看到中央和全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类型教育”是认识上重大突破

    记者:“职教20条”第一句就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为什么说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为何要提地位同等重要?

    许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因为:一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目标不同,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导向。二是教学内容不同,普通教育里的知识是以学科体系划分的,而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和职业岗位标准相对应。三是教学方法不同,职业教育强调动手,强调实训技能。

    目前的职业教育和真正的“类型教育”还有一段距离。一是研究不够,对职业教育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研究院所。二是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话语权不足,职业技术还不是一级学科。三是职业教育体系没有贯通,还是断头教育。四是职业教育标准还不完备。

    社会缺乏对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充分认可,比如说现在很多公务员招考,本科毕业几乎是标配。高职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学生也接受了高等教育,很多公务员的职位高职是可以承担的。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这次“职教20条”要求人社部门牵头,对所有就业歧视政策进行梳理取缔,真正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来看待。

    孙善学:“类型教育”的提出是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不同类型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功能、活动特征、教学标准、培养模式、评价制度、课程体系、组织方式、教学主体和运行机制。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主要特征是:人才培养目标是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不是学术性、学科型人才。教育功能从社会角度是面向市场、服务需求,从个人角度是促进就业,不是升学,不是沉浸于科学发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教育目标是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动手、实践、训练,在做中学是这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特征。教育模式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要积极利用企业等外部力量“双元”协同育人。教育标准是学校的内部标准和行业企业等社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因而评价制度是1+X证书制度,作为学校职业教育的人才评价是对学校自主评价和学校之外社会化评价的综合。职业教育有自己的课程论和教学论,有与这种类型教育相匹配的招生考试制度,面向人人、服务终身,是终身学习的主渠道。

    “类型教育”有一个制度构建和理论提升的研究过程,但是从社会来讲,怎么看待“类型教育”,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非常关键。需要整个社会营造一个平等的支持不同类型人才从业和发展的制度环境。这次提出“类型教育”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也是对于职业教育在认识上的突破。这个认识上的突破一定会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职教20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特色高水平学校具有四大特征 1+X不是双证书的简单升级

    记者:“职教20条”第一部分提出要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其中提到“职教高考”、特高计划这些改革任务。请问孙院长,您认为什么样的高职院校能称得上特色高水平?

    孙善学:特色高水平学校是在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任务,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追求的背景下提出的,有以下四点比较重要:一是按照类型教育规律办学,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突出,现代大学特征比较明显;二是融入区域或行业发展,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作用显著,学校及专业都有深厚的产业背景;三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职业培训、应用研究及技术推广、支撑企业发展、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办学功能完善,贡献突出;四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突出,教育标准化建设成绩显著,作为全国或地方职业教育的优秀代表,能够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反映中国特色、先进水平。

    记者:在“职教20条”中,1+X证书制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教师说,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是一直都按双证来要求吗?我们的学生拿双证都20年了。许委员,您的学生毕业时一般能拿到多少个证书?

    许玲:我们学校的本科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师范生,培养职业教育师资,拿到的有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还有职业资格证书。另外一类是应用型专业的学生,他们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和职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不要求百分百全部拿到。

    我觉得,1+X证书制度推出来后,一定会是国家资格框架标准体系里的组成部分。这个制度要体现育训结合、育训互认、育训并重,既不能忽视技能培训,也不能过分重视培训和证书,而限制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长久发展。

    记者:这次1+X证书制度试点,同过去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什么区别?新的证书是会促进社会整体就业,还是会抬高就业门槛,增加就业难度?

    孙善学:1+X证书制度的出现,实际上是跟类型教育的提出相匹配的。

    1+X证书不是双证书的升级版。首先,现在的X不是职业资格证书,而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字不一样;其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入院校系统要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遴选、备案,这个证书是源自行业企业标准,但是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再其次,证书开发主体不一样,开发主体是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不是政府,也不是行业;最后,证书的开发机制也不一样,1+X证书是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目的是扩大覆盖面,紧跟产业发展。

    1+X证书的作用是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而不是设置障碍。对学校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的评价及证明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普遍性与不同行业企业职业要求的特殊性的有机结合,这是建立1+X证书制度的逻辑根源。经过学校和社会共同认可的职业教育标准,不仅是针对学龄人口的国民教育标准,也是针对社会成员的人力资源开发标准,既服务于学校与学生,又服务于社会与员工。从这个意义上讲,1+X证书制度是教育制度,也是就业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话,“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这意味着对于院校在校生来说是1+X,而对于社会人员来说是X+1,也就是说如果你拿到了X,可以通过与学历证书的互通衔接,将来拿到1(学历证书)。这表明教育和人社部门不是各立炉灶,而是在规范各自领域的基础上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产教融合型企业助双元育人落地 双师型教师是类型教育之必需

    记者:“职教20条”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这部分内容里,亮点和一些新的提法也比较多,比如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有着怎样的意义?

    许玲:职业教育跨界的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要跟企业共同合作。去年政协会上我写了一个提案,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产教融合难如何来破解。我总结了三点:一是院校热而企业不热。对企业来说,企业要利润,学生来当学徒或实习,对生产效率还是有影响的。二是中央热而地方不热。国务院和教育部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门发文,但落实下去层层递减。三是国家热而个人不热。一些院校“双元制”班遴选了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但学生却申请退出,原因是想升学。国家需求和个人需求之间不吻合,职业教育叫好不叫座。

    我觉得,观念其实是最不重要的原因。为什么?因为只要制度、待遇各方面都跟上来,观念自然会转变。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定里面有政府的信誉背书,对企业是一种荣誉。国家要在金融、土地和财政等方面给予组合式的优惠政策。产教融合型企业一定是大企业,行业标杆型的企业。国务院要督导各地政府的落实情况,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

    孙善学:我们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类似于德国的“教育企业”。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育企业”的资质要求:“教育企业”的种类和设施适合进行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数量与教育位置的数量或与从业专业人员的数量应保持适当的比例。

    我们国家的企业职工培训开展得很好,职教法要求,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经费按照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企业培训是面向企业内部的,而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更主要是企业外部的,也就是接受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的学生。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遴选是一个能够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地的政策。

    记者:文件还提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举措,如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2019年以后专业教师要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这些新政策和新提法,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发展会有很大影响吧?

    许玲:在“职教20条”里面提到“双师型”教师要超过一半,要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从企业中招聘。这就说到一个问题,技术师范类的大学怎么办?教育部有一个配套文件正在制订中,文件将明确,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类毕业生,仍然可以直接进入职校当教师,当然前提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要真正符合“双师型”的要求。

    这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是真正要把职业教育办成高水平“类型教育”的一个必需步骤。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技术师范院校只有8所,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覆盖面很低,而且培养层次偏低,大部分以本科为主。技术师范院校是职教师资培养的主渠道,需要得到提升,要有一批技术师范大学能够比肩北师大。

    “职教20条”里面要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学校教师要建立双向流动机制,但企业编和学校事业编的人事壁垒如何打通?有的学校采取流动岗加固定岗的形式。现在的问题是,在公办院校的工资总额、绩效总额核定的情况下,聘来的企业教师报酬怎么出?只有这些问题从制度上解决后,才能迎来职业教育大发展。

    百万扩招要改革招生考试办法 优化专业结构按照产业带布局

    记者:我们谈谈高职扩招。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生源从哪里来?我们知道在江苏、山东等高职院校比较多的省份,已经有一些院校生源比较紧张。二是宿舍、教师、实训等教学资源够不够?三是如何保证培养质量?

    许玲:高职扩招100万人,我觉得生源不会存在问题,现在下岗职工、退伍军人,还有农民工,有意愿要提升自己的还是很多的。以前生源不足、招生不满的现象是升学的选拔机制没有放开。招进来后,这些学生怎么和普通高考招进来的学生融合,怎么教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我认为,第一要优化布局结构。扩招100万人,一定不能全国各省份等比例增加,而要按照产业带来布局,按照产业带的技能等级来布局,不要扩招完以后发现布局结构不合理,某个省份招得多但是就业出现问题。

    第二要注意优化专业结构,防止低成本专业大量扩招。管理类专业的成本显然低,机械类、电子类的专业成本高,扩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专业结构的优化,一定要办社会急需、产业急需、就业好的专业,否则扩招完发现,专业结构失衡了,同样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三建议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对中高职的投入要成为制度化。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一定要有一些标杆性的学校,可以将一些好的职业院校收归部属,通过中央财政支持这些部属高职院校。现在中央财政的投入都是项目性质的,没有形成制度。只有在投入形成制度化以后,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受到各方面重视。

    孙善学:第一,质量问题交给我们,我们职业院校一定对质量负责到底,把每一个进入到职业教育学习的人,都负责任地送到就业岗位上去。

    第二,就是怎么招进来,要改革招生考试办法,这个工作交给教育部,在整个高考制度改革中安排。

    第三,生源问题,我查了一下2017年的数字,高中阶段毕业生有1277万人,本专科招生共762万人,还有515万应届毕业生没有升学。再加上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这个范围内扩招100万人,从数字上看也不是很大,实现起来没有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通览习近平总书记到团组参加审议和讨论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不难发现,“民生”是高频词汇。3月1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闭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闭幕会上讲话时,对各位委员提出的要求就包括“始终心系国事、情牵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共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报告还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与之呼应,“就业优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报告同时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这一变化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不少研究经济形势的专业机构,察觉到中国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在国际通行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外,增加了“就业优先政策”。而国内民众更多地则是感到暖意、增添信心,“国家这么重视,咱们的就业肯定没问题”!

事实上,“就业优先”背后的意味,远不止于此。

就业优先,是中国兜底线、稳大局的关键之举。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国家经济大势。有就业,民众才有生活来源,才有底气消费。就业稳住了,市场才能稳,扩大消费促进投资拉动经济也就有了基础。稳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运行的“下限”。2018年,中国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均稳中有降,就业总体稳定。但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给就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明确“就业优先”,一方面是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储备,为可能出现的冲击做准备、留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划底线,确保实现“稳就业”这个“六稳”中的首要目标,一旦就业滑出合理区间,出现明显波动或失业率大幅攀升等情况,可以果断采取调控措施予以稳定。

就业优先,折射了中国对经济增长的全新理解。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就业与GDP增长同向变动,稳住了增长自然就稳住了就业。经济增长的确是带动就业的“火车头”,这也是中国要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重要原因。但是,同样的增速下,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发展战略、不同的政策取向、不同的操作方式,对就业的影响截然不同。部分经济体就曾出现过“有GDP增速、无就业增长”“一边是GDP增长、一边是大量失业”的情形。此次明确“就业优先”而不是“增长优先”,表明中国追求的不是单纯的高增长、而是经济协调稳健的运行;中国看重的不是某个让外界惊叹的数字、而是牵涉民众最大利益的就业稳定;中国不要无就业低就业的增长,而是强调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优先”二字不寻常。经济发展目标多元、政策多样。置于“优先级”意味着,宏观政策酝酿出台将全面评估其对就业的影响,让就业优先;政策措施的操作落实将统筹考虑其给就业带来的变化,让就业优先;财税、金融、产业、投资、贸易等经济政策将注重与就业的衔接配套,如果发现有矛盾,让就业优先。

可以预期的是,“就业优先”不仅将稳稳地托住就业大局,还会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新改变:结构优化的步伐有望持续加快,因为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力更强劲;中小企业必然会得到更多支持,因为“小企业、大就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因为民营企业早已是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创新创业的空间将更开阔,因为创业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就业……而这一切变化,正是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新呈现,见证着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步伐。(作者 白天亮)

政府工作报告把“职业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万亿市场规模的职业教育将迎来快速发展契机。从目前情况看,发展职业教育仍然需要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难题。(中国证券报)

政府工作报告把“职业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万亿市场规模的职业教育将迎来快速发展契机。从目前情况看,发展职业教育仍然需要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难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面向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教育是整体教育体系中最适合社会资本进入的领域。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同时避免社会资本一味逐利,关键在于要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需要探索建立合理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制度,而不是由资本直接办学。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奥克股份董事长朱建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除了超乎预期的“减税降费”力度,让他颇为意外的是“职业教育”。“政府工作报告中职业教育部分篇幅很长、力度很大,符合当前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和扩大就业的需要。”

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占比14.6%;今年在公共事业支出缩减的情况下,教育支出不减反增,占比将达到14.8%。财政部编制的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明确了投向,中央财政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安排237.21亿元,增长26.6%。这显示出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寄予了厚望。

职业教育板块处于政策红利期,国联证券测算,至2020年,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453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000亿元以上。其中,学历职教市场规模2020年将达到1976亿元,非学历职教市场规模明年将突破4000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2023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至2020年,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规模将从3160亿元扩大至9859亿元,增幅达200%。近万亿元市场正蓄势待发。

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

对于职业教育摆在如此重要位置的原因,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提出应对新形势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稳就业成为六稳之首,而职业教育正是稳就业的最好抓手。

3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在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说,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一些情况要引起重视。比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凸显,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高技能人才短缺,求人倍率一直大于2。就是说一个高技能人才有两个以上的岗位等待他。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指出:“我国高技能人才储备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匹配。根据人社部2018年的相关数据,有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有4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用工需求扩大的重要瓶颈。”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在调查中发现,在国际市场,像吉利汽车这样的企业,对优秀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在某种程度上已高于对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泰州市市长史立军说,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历程,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要想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针对国内集成电路行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建议,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有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要着手培养微电子产业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关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满足产业需要,同时也是一个民生问题。姜大源介绍,2.87亿农民工中70%-80%只有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因为缺乏一技之长,收入水平很难提高。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上述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探索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史立军认为,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看,仍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协同不力等方面短板。具体表现为:在没有具体可操作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前提下,联合培养学生并未成为企业必须履行的一项社会责任;有些企业投入了资金或设备,与学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学生,但因学生平时实训不足,导致其技能水平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而企业的投入难以“产出”。

国金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吴劲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企业与学校可以联合建立实训机构,探索人才培养机制。此外,政府或进一步支持学历类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如中职院校、技师学院、高职等职业教育学校。这一类学校民办占比有望逐渐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制造业将持续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将持续增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议高度重视技能领域发展研究及技能人才需求,以此为基础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学科设置及招生设置,从而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以及供需平衡。同时,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学校、培训机构、企业的深度合作,三方在课程设置、教师资源共享、培养模式选择、实践操作等方面构建强有力的资源互补,发挥合力共同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黄望明从事铁路客车车辆检修工作已30年,先后发现了3000多处安全隐患,排除危及行车安全的重大故障200余件。在同一线技术工人研讨破解难题的时候,他感受到了未来铁路发展对技能人才之忧。“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真正愿意吃上‘技术饭’任重道远。”黄望明提出建议,希望完善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改进对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着力解决人才评价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问题,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申报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等。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广东团代表聚焦教育、环保、脱贫攻坚等热点积极建言

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 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

6a63f6246b600c3368bee313c887d10bdbf9a172

3月10日,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法律草案。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辉 摄

怎样进一步支持农村教育?外来工子女教育如何优化保障?山区农民怎么脱贫致富?保护生态环境还要做哪些努力?人大立法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生?连日来,广东团代表认真审议报告和有关法律草案,聚焦教育、环保、脱贫攻坚等民生热点积极建言献策。

可将学前教育纳入随迁子女教育政策覆盖范围

乡村教师培养、技能人才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打造等教育话题一直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大家主动为加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开方支招”。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金山中学校长李丽丽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此感受很深。“目前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办法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可报考,建议高职院校招生培养模式将‘高中毕业生’改为‘初中毕业生’,建立5年制专科和6年制本科,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模式,为农村和边远地区培养人才。”她说。

“因为经费紧张,有些山区农村学校80个学生只配了5名教师,老师根本忙不过来。”全国人大代表、台山市李树芬纪念中学教师吴玉莲呼吁要更加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紧缺问题。她建议,应该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来核定乡村小规模学校编制,同时要加大对此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补助力度,配齐配足教学仪器、设施设备,改善生活卫生条件,保障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基本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社会福利院院长李兰关心民政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她说,希望财政能加大投入,对经济落后地区大力扶持、重点倾斜,提高粤东粤西粤北社会工作人才地位待遇,为当地培养一支可靠可信可用的专才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要培养更多年轻‘工匠’,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全国人大代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炼油三部工艺主管丁明希望加强技能人才教育和培养。他建议,加强和国外企业界、教育界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制度,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拓展发展通道。同时,探索建立“工匠”评价考核体系,从机制上保证“工匠”有良好生活工作环境、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德爱康纺织内饰制品有限公司缝制科一系系长李先兰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问题。她建议,扩大随迁子女教育政策覆盖范围,将学前教育和义务后教育纳入其中,享受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义务教育就学政策。同时,加强城市公共教育资源供给,简化和降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幼儿园和高中的条件,并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平等入学。

构建区域部门“协作平台”确保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等社会热点关注话题在代表审议报告中被频频提及,大家为如何解决百姓生活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展开讨论。

“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稳定增长共存,环境管理的模式转换很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筱虹说,在环保监督与总量控制上,针对行业发展和技术水平进行分类管理,使“总量控制”的效果能更有侧重和针对性。同时,针对需跨行政区、跨部门协作的重点环境整治工作,仍普遍存在重视程度、时间安排、经费投入等方面不对等、不同步问题,建议继续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协作平台”,并改进运行机制,明确各方责任,以保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国人大代表,遂溪县河头镇吾良村党支部委员、妇联主席刘小权表示,我国加大对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让我们农民有了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她说,农民最大的心愿就是脱贫致富,希望加大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滨海旅游,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多投入到建设医疗共同体、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等民生保障上。

“路通财通”,交通建设是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建社很关注欠发达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我提了与交通建设相关建议,得到采纳,成效也比较好。希望今年继续为欠发达地区的人民群众发声。”他建议,财政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全国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湛江为例,要进一步加快高铁等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让老百姓过得更幸福。

全国人大代表,普宁市水果蔬菜局党组成员、果树研究中心主任佘丹青认为,我国出台政策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相衔接,支持小农户运用更先进的种植技术、更高效的经营管理手段,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有实实在在的帮助。他建议,一方面,加快出台更多、更具体的实施细则,推动政策进一步落实;另一方面,增加特色农产品生产补贴,尤其是对拥有国家地理标志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进行补贴,鼓励农户大力发展果树经济,帮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立法提高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如何更好利用立法来保障改善民生,代表们集思广益,结合履职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犹如马路,如果没有好的路,好车子就发挥不了作用。只有路修好了,康庄大道才能走得顺畅。”对于今年的立法安排,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药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姣建议,要加快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立法规范,明晰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归属权。“建议赋予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厘清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免责情形,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

“去年12月,广东率先出台铁路安全保护条例,从立法层面保护铁路安全,这是大好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铁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钱春阳表示,即便如此,影响高铁外部环境安全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我国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钱春阳建议,可加大针对高铁外部环境安全的立法,从制度层面上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同时督促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省、市尽快出台。对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省、市,要支持其加强安全执法力度,保障高铁安全运营。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建议,加快推进体育法立法相关工作,以解决当前竞技体育产业化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他建议,要尽早从立法层面规范、解决竞技体育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运动员有序管理、为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乡村规划要逐步向村庄、农房设计延伸

代表们在审议中表示,要把履职重点更加聚焦在民生关切上,真正做到为人民履职。

“当代表就是要为人民发声!”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环保工程师苏荣欢去年共参加了28次人大调研,通过走基层,了解掌握一手的社情民意,履职能力和经验都有所提升。他说,这也归功于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设立,佛山建立代表联络站700多个,实现了村居和五级人大的全覆盖,很好地解决了一批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

“现在许多地方的农村危房改造已经变成了贴贴瓷砖而已。”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生产经营部部长熊晓冬说。当前国土空间规范法正在编制,为此她建议,要改革城乡规划体系,乡村规划要逐步向村庄、农房设计延伸,同时建立规范的管控体系,涵盖从规划设计到报件验收各环节。“在财政资金补贴上应当采取‘以奖代补’,确保整体规划建设品质。”

全国人大代表、茂名臻能热电有限公司维修部热控一班A级班员曹燕明关注广场舞“扰民”的话题。她建议完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增加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人性化、针对性强的广场舞活动管理办法、活动准则,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盘活现有场地存量等方式为基层群众就近方便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促使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走向合理化、规范化。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骆骁骅 陈晓

黄颖川 吴哲 祁雷 戴晓晓 辛均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直接。不久前,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其具体目标包括到2022年建设150个骨干专业(群)。

这里,需要破题的是:基于类型教育来进行专业群建设,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相互衔接的关键节点,应该成为职业院校必须摆到议事日程上的当务之急。

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至少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是逐渐由普通教育基于知识存储导向的单一学科专业,向职业教育基于知识应用导向的单一职业岗位的专业转变;第二次是逐渐由针对单一岗位的知识应用型专业,向针对职业能力相近的多岗位的知识应用型岗位群的专业转变;第三次是逐渐由直面职业能力相近的多岗位的知识应用型专业,向直面职业能力同类的多职业的知识应用型专业转变。

显见,专业或专业群建设的三次转型,即从单一性专业到复合型专业的转变,以及从针对一维的“点”的专业到针对二维的“面”或三维的“体”的专业群的转变,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然趋势,也是整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在技术手段突飞猛进的今天,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应用,行业与行业,以至产业与产业间的衔接、跨界已表现为一种链式结构。这种链式结构更多地呈现为一种跨越一二三产的产业链结构。这意味着,与之相应的职业教育的专业群建设,也应以链式结构为路径,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专业建设特色,才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复合型、创新型职业人才。

以产业链为基准的专业群或专业链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培养的职业人才,就构成了产业链所需要的一整套人马,使得职业院校将逐渐成为复合型、创新型的链式人才库。而职业院校的建制,特别是二级学院或系部的建制,将不再是单一的同类职业领域或同类产业领域里的专业群,很可能是基于产业链的且跨越了职业领域或产业领域的链式专业群或专业链。

没有结构的改变,就谈不上改革,更谈不上创新。基于产业链的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建设,将以一种创新的结构形式出现在职业教育领域,为实现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拓展出一个新天地、一个大舞台。

(作者:姜大源,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教技厅〔201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经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教育部办公厅

2019年2月27日

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为原则,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好教育信息化“奋进之笔”,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二、核心目标

  一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加强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印发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编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

  二是推动数字资源服务普及,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能力。成立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实现省级平台全部接入体系,完善大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100万堂,认定8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是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不断深入,全国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新增1000万个,继续推选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地区40个和优秀学校200所。完成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人人通”专项培训6000人,推动逐步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

  四是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持续推进,继续开展面向“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送培到家”活动,举办3期管理干部培训班和3期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举行信息化教学设备捐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等活动。

  五是典型案例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彰显,出台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实施方案,统筹教育信息化各类试点和培育计划的实施,启动认定第一批20个典型区域、200所标杆学校、2000堂示范课例,编制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系列案例集,推广典型经验。

  六是教育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好教育部直属机关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溯源图谱,促进学生数据的贯通和教师数据的复用。

  七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加快推进,印发《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全面改善学校网络接入和带宽条件,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到97%以上、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并探索采用卫星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

  八是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有序开展,指导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和湖南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支持设立5个以上“智慧教育示范区”,组建15个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共同体。

  九是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设计,开展对2万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启动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完成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900人。

  十是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出台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评价考核办法,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规划,开展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工作,制定教育系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安全培训机制,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统筹部署

  1.做好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统筹部署与协调

  加强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组织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研究审议重大问题和重要政策文件,落实“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宽带中国、网络扶贫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

  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召开2019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研究部署年度重点工作。组织开展智能教育推进路径研究,编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围绕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

  2.规范教育信息化标准化管理

  落实《教育部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教育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加强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的管理和指导,组织制定教育信息化标准规划,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研制。

  (二)全面开展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

  3.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省级平台全接入,成立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推动体系共建共治,探索体系协同服务的有效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体系系统功能和相关标准,推动国家体系试点走向深入应用阶段。

  编制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有序开展国家平台资源汇聚工作,新汇聚20个以上单位的资源应用。做好体系汇聚资源应用课题研究工作,促进体系建设和创新应用的落地。

  4.深化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组织教师晒课100万堂,优先覆盖无部级优课节点,进一步提高资源的系列化程度。发挥教研员群体力量,总结凝练优课资源创新应用模式,深入推进资源的有效应用,优化搜索和导航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科教师应用资源开展教学的实际需求。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和优课应用。

  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学科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完成朝鲜语、彝语初中数理化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启动民族中小学汉语学科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

  继续做好统编三科和普通高中的“人教数字教材”开发。深入开展数字教材教学模式研究,推进义务教育“人教数字教材”在不同数字化教学环境下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推广,培育形成3个区域及10个学校示范案例。

  5.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建设

  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2019年度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做好验收、立项和备选工作。开展职业院校数字资源应用共享项目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精品课”资源建设项目,汇聚一批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引导职业院校形成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

  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完成第二批8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工作。加快推进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

  6.推进继续教育资源建设

  进一步探索高等继续教育资源建设的新模式、新机制,积极发挥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与在线教育联盟作用,创新高校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扩大高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积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继续推动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学习课程、通识课程、五分钟课程、全媒体数字教材建设,使上线的网络课程总量超过350门,完成1万个5分钟课程规划和建设,推进110门通识课程建设,启动100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7.推进网络思想政治与法治教育

  组织开展“中国梦—行动有我:2019年全国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和教育案例评选展播活动”。

  持续推动加强32家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建设,大力深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加大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建设力度,实施 “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举办第四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 “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全面统筹网络育人各环节、各要素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切实提升网络育人工作实效。

  提供网络负面用语清单,规范网络用语用字,加强微语言传播治理工作。

  发挥普法网作用,用好网言网语,开设网络课堂,打造宪法学习网络阵地。继续办好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实现大中小学各学段全覆盖。

  8.推广中华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

  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第六期项目建设,推动在贫困地区中小学使用并启动“一带一路”送经典活动。继续推进“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项目建设。

  完善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持续推动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建设和完善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网,促进语言资源的服务和共享。

  进一步优化网络孔子学院平台,以合作共享的形式吸纳全球优质教学资源,为广大汉语学习者提供更优质、便利的资源,实现注册学员数90万人。

  (三)持续深化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

  9.拓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广度与深度

  深化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加快推进各地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

  开展2019年度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数量新增1000万个,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范围内遴选出40个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和200 所优秀学校进行展示推广,推动逐步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

  继续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合作开展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计划全年培训中小学校长2000人、骨干教师4000人。

  (四)大力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

  10.支持“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发展

  在基础电信企业等社会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深入推进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继续开展面向“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送培到家”活动,分别举办3期管理干部培训班和3期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并进行信息化教学设备捐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等系列活动。

  在“三区三州”及其他贫困地区实施“推普脱贫攻坚”普通话学习手机APP项目,发放定制手机约100万部。

  国家开放大学完成援建“三区三州”及“长征带”40间云教室。

  11.开展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

  制定出台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帮助缺乏师资的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面向“三区三州”农村中小学提供国家规定课程资源服务,汇聚1—3年级国家规定课程各学科各1个版本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包,供“三区三州”农村中小学自主选用。组织应用巡回指导,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五)深入推进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

  12.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统筹管理

  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启动建设国家教材管理信息平台。开展教育系统网站调研,指导规范网站的域名和建设,探索推进区域网站集中化管理和通用业务集中建设的新模式。

  继续完善高考综合改革录取平台。推动国家教育考试综合管理平台和国家题库2.0建设工作。

  13.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专项调研。研究制定《教育部直属机关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的实施方案。加快用户统一认证和统一门户,探索通用业务服务新机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溯源图谱,完善教育数据标准体系,促进不同阶段学生数据贯通共享和人员数据的统筹管理,减少数据重复采集。加快建设电子政务外网,推进数据共享支撑地方政务服务。

  14.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与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办”。整合优化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事项办理流程,推动部分政务服务业务办理系统对接并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一张清单告知、一张表单申报、一个标准受理、一个平台流转。

  配合国务院办公厅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形成教育部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实现监管数据的归集共享和充分利用。

  15.加强教育系统密码应用与管理

  制定《教育行业密码应用实施方案(2018—2022)》,加强密码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密评工作水平,开展教育行业密评服务,推进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密码应用,进一步做好商用密码推广使用工作。

  16.全面规范校园APP的管理和使用

  开展校园APP专项调研,摸清底数,研判形势。与网信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治理校园APP乱象。研究制定规范校园APP管理的意见,规范第三方校园APP的引入和自主开发校园APP的建设,探索建立规范校园APP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移动互联网有序健康发展。推动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重点加强学习类APP的规范管理。

  (六)启动实施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

  17.遴选认定典型区域、标杆学校和典型课例

  实施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针对支撑教育改革发展效果突出的应用模式进行培育和提炼,启动教育信息化优秀区域、优秀学校和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认定工作,汇聚优秀案例,推广典型经验。

  继续组织实施“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遴选工作。鼓励各地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创新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和应用模式。

  (七)扎实推进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

  18.加快推进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

  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结合精准扶贫、宽带中国和贫困村信息化等工作,采取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未联网学校的宽带网络接入,支持学校网络提速降费,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督促各地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收尾工作,全面组织“回头看”,严格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完善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确保到2019年底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达到“底线要求”。

  19.引导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

  编制《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充分发挥地方与学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特色发展,开展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开展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覆盖所有学校的试点工作。

  继续开展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修订并推动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完成第三批125所实验校的中期评估,同时进一步挖掘优秀案例,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国家开放大学完成三期142间云教室建设,实现与一、二期云教室的对接。

  (八)有序开展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

  20.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

  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设立5个以上“智慧教育示范区”。指导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和湖南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继续实施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从网络学习空间、在线开放课程、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智能教育等4个方面遴选组建15个不同应用方向的实践共同体,探索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长效机制。

  21.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

  开展教育行为数据研究计划的实践研究,继续深入推进未来学校的实践探索。

  开展教育信息化2.0环境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探索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模式应用,出版基于3D打印的跨学科课程教材。

  (九)深入开展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

  22.持续做好教师和管理干部教育信息化培训

  深入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启动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举办全国教师大数据高级研修班。

  继续举办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以新任教育厅局长为主,计划培训900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专题培训。

  23.培养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研制《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指导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做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做好中期评估,及时总结成果,适时在全国层面进行推广。实施学生信息素养培育行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模型,启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等应用交流与推广活动,开展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项目,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十)强化教育信息化支撑保障措施

  24.完善多元化教育信息化投入格局

  协调财政部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政策,引导督促各地统筹好中央资金和自有财力,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

  继续完善政府和市场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持续推进与基础电信企业的战略合作。

  25.开展全国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

  完成第三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督导报告。

  26.加强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和研究基地建设

  完成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换届,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教育管理信息化专家组等咨询机构的作用,支持开展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发布《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8)》、2019年《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等。

  加强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建设,增设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指导教育信息化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建,以基地为依托凝聚专家队伍,广泛宣传并组织申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27.拓展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北京举办“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机遇与挑战”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宣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助力我国教育全球治理能力提升。支持参与教育信息化相关国际会议和重大活动,推荐项目参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度哈马德国王奖。

  28.做好教育信息化宣传报道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围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政策、重大部署和进展成效,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也进一步加大报道力度,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十一)提升网络安全人才支撑和保障能力

  29.提升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编写《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加强对有关“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指导,继续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

  进一步推动落实《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探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新思路、新体制和新机制,建设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加快推进网络安全领域新工科建设,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开设网络安全类专业,继续扩大网络安全相关人才培养规模。继续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开展第二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

  30.强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开展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专题研讨班和技术人员专题网络培训班,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和技术人员的防护水平。

  指导各地各校把网络文明、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内容,落小落细落实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现有中职德育课课程设置,在课程中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内容,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有关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材建设。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学生良好成长成才环境。组织好教育系统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和防护技能。深化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预警预判、舆论引导和应对处置能力,联合网信、公安等部门加强网络监管,建立联合研判、快速处置机制,试行高校直报点制度,形成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合力。

  31.开展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

  加强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的指导,印发《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相关研究课题,产出一批有分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支持高校自主设立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研究学术机构,支持高校智库、重点研究基地等发挥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研究咨政建言作用,督促有关研究平台,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研究。

  32.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

  根据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持续推进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机制,建立常态化的通用软件安全评估机制;完善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加强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安全威胁信息的质量和针对性。

  33.加强教育系统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研究制定教育部直属机关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建立数据分级保障的工作机制,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数据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安全隐患。

  34.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工作

  研究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规划,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认定指南,开展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工作,明确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名单。组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和安全评估,切实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水平。

  35.建立常态化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

  制定出台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评价考核办法。根据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统筹部署,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开展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专题研讨班。



“陈部长好!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3月12日12时20分许,在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上,面对记者的提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耐心作答,真诚回应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

 

“线上线下综合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有记者大声问:“近几年出现了一种社会现象,就是学校减负、社会增负,老师减负、家长增负。这种现象,请问陈部长您怎么看?”

 

陈宝生语气坚决地表示,减负遇到了新问题,战场转移了,方式变异了,教育部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下一步将线上线下综合治理,一定要把负担过重的问题治理好!

 

陈宝生说:“去年2月,教育部联合四部门出台治理整顿校外培训的文件。从那时开始,我们分四个阶段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综合治理。”

 

陈宝生进一步解释说:“这四个阶段,一是排查。我们共排查了40.1万所培训机构,搞清底数;二是整改。在40.1万所培训机构中,27.3万所培训机构是有问题的、不合格的,整改就是对27.3万所机构进行治理,给它治病;三是规范。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作出了整体设计、顶层设计,有了制度和规矩,以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就要按照这个文件的要求来推进;四是巩固。现在做的事就是巩固整改成果,27.3万所有问题的培训机构,已经整治了27万所,超过98%的机构得到整改。” 随后,陈宝生话锋一转:“但是,在整改的过程中,有一些培训机构转移阵地,把战场开到了线上。减负工作,原来叫‘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在叫‘线下减负、线上增负’。这是一个新问题,战场转移了,方式变异了,我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开始研制综合治理的文件,不久就会发布,在这个文件出来之前,我们将比照线下治理的措施,对线上的培训进行规范,一定要把负担过重的问题治理好!”

 

“校园安全责任重于山”

 

有记者问:“去年,我国一些地方发生校园安全事件,教育部是否会出台新的举措加强校园安全保护力度,防范这些案件的发生?”

陈宝生说,校园安全牵涉面很广,必须多部门协调配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从根本上治理,从制度上发力,从突出问题突破。

 

陈宝生指出,这些年来,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校园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征,近几年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密切配合,对校园安全进行综合治理。

 

陈宝生说:“我给大家报几个数,通过综合治理,学校安全问题有了明显改观。据统计,现在中小学幼儿园有86%以上已经配备了保安人员,70%以上安全防范体系建设达到了国家建设标准。这几年重大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平均下降10个百分点,溺水、交通、踩踏事故死亡人数降低了15个百分点。这说明校园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陈宝生强调,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校园安全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老的问题还没解决完,新的问题又出现。所以,要继续对这个问题配合起来发力!第一,进一步夯实基础,要从综合治理的力量基础、技术基础、制度基础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二,要配合公安部等部门一起开展“护校安园”活动,把这个活动持续抓下去,将幼儿园和学校建成安全的幼儿园和学校;第三,加强督导检查追责,把责任落实,“安全责任重于山,落不实,这个山是悬在空中的,掉下来会砸死人的”。

 

“综合整治减轻过重负担”

 

陈宝生话音未落,就有记者追问:“部长,您好!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反映,老师留的作业里有一部分明显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畴,家长不得不代劳,孩子、家长都非常累。请问,教育部有没有专门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陈宝生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多因一果的综合征,要多方面发力来综合整治,不管是政府、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要尊重教育规律,把学生的这张白纸交给老师,让老师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接着,陈宝生表示:“我们讲的是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不是不要负担!如果没有负担,我们都难以想象中国教育将会怎样,全是负担,中国教育会是怎样,教育本来就是负重前行的事业。我们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这些年,教育部高度重视减负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治理措施。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减负30条’,这就是综合治理的措施。”

 

“为什么要出这样一个综合治理措施呢?”陈宝生解释道,“因为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感到,学业和课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原因多方面,就这么一个结果,这叫多因一果。所以,要多方面发力来综合整治,这就是‘减负30条’的根据所在。”

 

“从哪些方面减呢?”陈宝生说,这涉及学校、教师、政府、家庭和社会。

从学校这个角度讲,陈宝生认为,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严控课程门类和总课时,就是说开哪些课,开多长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严控课程容量和难度,也就是说,每门课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水平;还有一个就是严控“非零起点”教学,大家可别小看这一点,这个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搞超前教学,就是孩子还没上学,就教了很多知识,以为这样学生就能健康成长,实际上不是。学生是一张白纸,交给老师,老师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之前,左一道右一道,把孩子画得五花八道,这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这叫什么呢?打个比喻,这叫作‘张飞画扇子,愁死齐白石’。所以,我们要严禁这种事发生。”陈宝生说。

 

就教师来说,陈宝生认为,应该办好两件事:一件事是严格依照大纲和课程表教学。大纲是管内容的,课程表是管各种课程的相互关系,这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另外一件事,就是严控作业数量和难度。

 

“数量好理解,难度是什么?”陈宝生加重语气,肯定地说,就是不要给孩子们出刁钻古怪的题,多出一些“师生友好型”的题。

 

对于政府来说,陈宝生认为,主要是在质量标准、课程教材、考试招生、评价体系以及素质教育引导等方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来解决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还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减负奠定基础。

 

对于家长要做的事情,陈宝生对着中外记者的镜头,语重心长地给全国的学生家长们送了一句话: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对孩子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就是说,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

 

就社会来说,陈宝生呼吁,一是不要传播似是而非的所谓教育理念,二是不要给一些不良机构做代言人,三是不要为一些号称懂教育的“大忽悠”助力,“今天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十个人谈教育,会产生十一、十二种观点,所以,一定要警惕”。

 

“社会环境非常重要。环境好了,祖国的花朵就会开得更灿烂,祖国的幼苗就会成长得更健康。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减负作为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一定要系统治理。虽然治理的难度很大,但是,难度再大,也要紧紧抓住不放,落实好‘减负30条’。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如果今天不减负,明日负担重如山。负担重如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学生会不高兴的,学生不高兴叫什么呢?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所以,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治理下去,不获全胜,决不收手!”陈宝生语气坚定。

代表委员热议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
——让职业教育“叫好又叫座”

6a0579c552744b838d62841da0d88c7b

3月10日,人大河北代表团举行会议。会议间隙,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宝忠(前排左三)就职业教育话题与同团代表热议。记者 李景录 摄

f7d2acf8f8da4e9e87af96960498d99d

3月6日,全国政协教育界在驻地举行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会后,全国政协委员程裕东(右二)与工作人员认真核实发言内容。记者 高兴贵 摄

嘉 宾: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 朱之文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文理学院副校长 王晓萍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倪闽景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 杨 珍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支月英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工程师 苏荣欢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 刘 林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苏 华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德爱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缪国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说,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亟需加大力度推进。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改革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人才。

破解招生难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职业院校生源少,地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部分中职学校场地、设备、师资闲置现象严重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表示,与此同时,企业存在“技工荒”,职业人才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不匹配。

如何让职业教育走出“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工程师苏荣欢是一位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他坦言,对农民工群体来说,要让他们主动接受职业教育,首先需要供需精准对接。

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群体约有2.88亿人,其中仅有约三分之一的人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如果农民工参加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往往局限于企业业务范围内;如果脱产参加技能培训又要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苏荣欢代表建议,要考虑农民工群体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灵活、更多元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文理学院副校长王晓萍表示:“职业教育应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同时,人们的观念也要转变,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认可职业教育的氛围。”

刘林委员建议,要增强职业教育对广大学子的吸引力,尽快推出职业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术资质、等级鉴定、职业标准研发等方面的政策,对职业教育实施统一管理。

激发办学活力

“我曾花了3年时间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跟踪调研,发现他们毕业后真正从事相关工作的比例不到20%。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学习热情自然不高,高职院校的办学热情也会跟着受到打击。”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德爱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国乐告诉记者。

缪国乐代表建议,赋予高职学校更大的课程设置自主权,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培训过程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职业教育也分“大小”,其中“小的职业教育”主要指中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对职业教育心怀顾虑的原因在于成长路径比较模糊。”倪闽景委员告诉记者,目前上海正在尝试“中高职贯通”和“中本贯通”,学生读了中职院校后还可以读高职院校和相应的应用类本科院校。“大的职业教育”主要以继续教育为主。这种工作学习两不误的学习方式可以大幅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因而有必要下大力气推进。

提高办学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杨珍当了20多年职业院校教师。在她看来,提高办学质量的核心是提高师资队伍力量与质量。

“以德国为例。当地对职业教育教师有严格的资格要求,通过专业师范院校培训的教师要有3年至5年的对应行业工作经验,没有经过专业师范院校培训的人要想成为教师,需要有8年以上的对应工作经验。”杨珍代表建议,要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劳动特点的准入标准,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半年至1年的教育见习和为期1年至2年的企业实践制度。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师从哪里来?杨珍代表建议,一方面要推广职业教育师范生免费政策,探索职业教育师范生本硕连读机制;另一方面要畅通职业教育教师补充机制,从社会和企业中吸引优秀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

“职业教育发展好的地方,群众就业就好。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有利于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而且有助于缓解企业用工难题,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朱之文表示。

“‘培养一名技工,致富一个家庭’。精准扶贫离不开教育扶贫,这其中职业教育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直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说,进一步发挥职教扶贫的重要基础作用,有利于帮助困难群体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就业;有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变“输血”为“造血”。这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要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与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苏华委员建议,可通过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等形式“引企入校”,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产品、订单和技术指导人员,实现教学实习、顶岗实训实习一体化;鼓励职业院校“进企办学”,将学生培养课堂延伸到企业的培训中心和生产车间。同时,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主体”的“四轮驱动”合作育人机制,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制度保障。(记者 刘瑾 陈静 王轶辰 熊丽)


来源: 经济日报

二〇一九春季招聘出现新变化——
新兴职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招聘及就业形势,不仅是经济运行态势的重要指标,更是观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

近日,国内大型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19春招旺季人才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春季招聘呈现出新兴职业就业吸引力增强、求职者转型压力增大、城市间人才竞争更趋激烈等特征。

其中,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部分新职业,在2019年招聘旺季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具体来看,物联网相关的嵌入式工程师人才需求同比增速超过46%,人才紧缺程度高于其他技术职位。同时,5G相关人才需求也大幅增长,光传输工程师和无线射频工程师的需求同比增幅均超过80%。5G 软件工程师、5G系统工程师的需求也较去年同期增长20%—40%不等。5G工程师平均招聘薪酬达1.39万元,同比增长12.2%。此外,无人机操作员需求增速达到30%,较前一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从行业分布上看,无人机操作员需求主要集中在广播影视、文化体育、农林牧渔、通信网络、物流仓储等领域。

在新兴行业人才市场供需两旺的同时,一些传统行业的人才需求结构和求职者意向也随着行业转型升级而发生着变化。数据显示,2019年招聘旺季,房地产及建筑行业的人才吸引力虽然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房地产调控的长期持续令诸多房产企业开始认真寻求向长租公寓、物业服务、旅游地产等业务进行分散式布局,从而也创造了更加多元化的职位结构。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也加大了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2019春招旺季人才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1—2月,一线城市的人才需求占总体比例较2018年同期有小幅下降。相比之下,杭州、成都、武汉、西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兴热点城市人才需求同比则大幅上升,与一线城市的差距也正在缩小。其中,西安和武汉两座城市的区位优势和硬科技投入成为加分项,自2017年以来始终维持人才净流入;2019年前2个月,17.9%的求职者在离开一线城市后选择杭州作为下一个目标城市。

BOSS直聘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行业格局转变加快,人才在行业间、地区间的流动频率进一步上升。2019年春招旺季,求职者转行率为47%,比2018年增加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100名求职者中,就有47人期望下一份工作能离开现有行业,转到新的领域。这些,都是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态势的重要信号。(记者 王俊岭)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a2b8b7ac8fff451884b220a3115f7b48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

76469d520f4d427fb363070ee4a019b8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

baba9a6153f94b4d846be07b1e86b9a0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

e406f599b8ad4be19620c71d30ba72b8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

32de08d51cdf4cd98eb137dd2e098759


司法部部长傅政华

1f5a3d0b2b6a4bad9c71ab56ae40bc4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

66956a96495b4e2ab342aad8dd282554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

2d631561d0f8412cb695001aefb018f6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886cd38892004ba4b5ca07e08d46f4b2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童建明


f49f665ac90b480dbe3b636fb415a4e1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

a2e45ba779574122ae319fb6a0033bf4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aa0529dc75e8443093725da5585c68d7

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

d6865c8e60514bff846b5dd58fe65a4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

【部长通道好声音】

3月12日上午,2019年全国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如约而至。“不回避问题,不掩饰短板”,13位部长走上通道,直面民生热点,回应社会关切,送上多个民生大礼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

建国家公园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

2015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实施,目前已有10个试点,涉及12个省区、20多万平方公里。张建龙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就是要解决各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界限不清等问题。目前,中央已出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通过监管执法,建立了监督监测体系,使在国家公园范围内一些非法的、不合理的工程项目逐步退出。“祁连山已经停止了100多个不合理和违法的矿,并让其逐步退出。此外,10个国家公园聘任了5万多名管护员,管护力度进一步增加。并且每个国家公园都要建立专项规划,健全制度保障等。”

建国家公园,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通过生态效益补偿和项目支持,让当地群众能够就地就业,并且享受一定的补贴。三江源国家公园聘任了将近18000名管护员,每人每个月1800元,有效推动精准扶贫。”张建龙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

让海量知识产权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多年以来,我国专利商标申请量一直居世界前列,但是也存在量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申长雨告诉记者,知识产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四个方面的举措,让海量知识产权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一是扎实做好专利工作。促进发明创造和成果转化运用,培育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包括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专利密集型产业,助推创新型经济发展。二是扎实做好商标工作。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培育,努力促进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助推品牌经济发展。三是扎实做好原产地地理标志工作。启动实施原产地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助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四是扎实做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促进中外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助推开放型经济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

解除地方国企改革实践中的历史“包袱”

当前,地方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酝酿新动作,但各地国企改革的节奏并不一致,进度完成的差距也相对较大。对此,肖亚庆表示,从目前来看,上海和深圳的综合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也有不少亮点。各地在改革实践中,可能还有一些历史“包袱”和问题没有解决,内生改革动力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地方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下一步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

让减税降费政策实打实、硬碰硬地落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王军表示,这是一次实打实、硬碰硬,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今年减税降费总额比去年增加了50%以上,这样大的减税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空前的。税务部门必须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实打实、硬碰硬地落地。“我们的努力目标是做到‘四实四硬’,就是政策制定要实、简明操作要实、宣传辅导要实、优化服务要实;信息系统要硬、数据账本要硬、检查问责要硬、改进完善要硬。”

司法部部长傅政华:

坚决查处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每一起举报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近14亿人民,是基本民生问题,是重大公共安全问题。傅政华说,司法部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第一,完善立法。良法是善治的前提,针对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成本低、处罚宽松软的问题,要加强对法律的立改废释。另外,针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相关法律该严的不严、该重的不重、该硬的不硬的问题,要不断强化改进措施,真正使法律长出牙齿,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维护好人民食品药品的安全。第二,做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工作。要坚决查处人民群众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每一起举报。另外,要把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紧密衔接起来,加大对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重拳出击、重点治乱。第三,加强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普法和督查工作。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今年将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执法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向全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的监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

有能力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等问题。”张纪南认为就业政策的关键在于“优先”。人社部将围绕“一个突出、三个加大”下功夫。“一个突出”,就是突出重点群体,精准施策。“三个加大”,就是加大减负、加大培训、加大保障。“企业有活力,就业才能有保障。我们要在‘降、返、补’上做文章。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待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此外,对于失业人员,将完善实名制服务和管理,及时兑现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对于零就业家庭,将加大援助和帮扶力度,确保动态清零。对于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我们将采取多方面措施,想全想细想到万一,做深做实做到位。”

对于很多人担心社保费率降低后养老保险的发放问题,张纪南表示:“我们有能力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今年还将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让广大退休人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

防汛宁可十防九空,绝不一次放松

“关于今年的防汛,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进行了预测,结论是今年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夏天降雨是南多北少,极端天气事件有可能偏多,水旱灾害会偏重。”鄂竟平表示,防汛不能掉以轻心,水利部要超前备汛,宁可十防九空,绝不一次放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明两年要解决好饮水困难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600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鄂竟平表示,水利部会竭尽全力地实现这个目标,“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并且吸引社会资本,抓紧提升改造现有又老又旧的供水工程设施,以提高农村供水工程的保证率和水源地的供水保证率;水利部联合生态环境部,对农村水源地开展整治和保护;强化工程的运行管理,健全管理机构,规范管理制度,落实运行经费;压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水利部门的监督责任和运行管理单位的管护责任。今年水利部要开展大规模暗访,至少要暗访3000个村庄,督促责任落实。”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趋势向好

“数字”是宁吉喆回答的关键词。“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6%至6.5%,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可以说是最高的增长速度。”宁吉喆随后列举了一系列数字:3月1日至10日,电网公司提供的日均发受电量增长率达到11%;春节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5%……“这些数字表明,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趋势向好。”宁吉喆说。

针对目前我国GDP核算采用的方法和基于的数据能否和国际接轨的问题,宁吉喆回答说:“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规范已经接轨,GDP核算数据是科学可靠、国际可比的。这一点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中都是得到认可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童建明:

用法治的阳光雨露呵护祖国花朵健康成长

“孩子的伤是全社会的痛。”童建明说,过去一年,检察机关把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10月,最高检从一起向最高法院提起抗诉获得改判的猥亵儿童案中,分析这些年办理未成年案件存在的问题,并向教育部发出了一份检察建议,建议教育部加强对学校安全的管理,加强预防性侵儿童和中小学生的工作,这在最高检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去年,最高检成立了专门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第九检察厅。“我们将利用新设的部门,充分发挥这个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司法规律的探索,推动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临界预防等制度,同时要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合力,用法治的阳光雨露,共同呵护祖国花朵健康成长。”童建明说。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

让法律成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护身符

张文中案是最高法纠正涉及产权冤假错案中一个标杆性案件,十年前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去年5月31日被宣告无罪。江必新告诉记者,最高法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甄别纠正类似的冤错案件:在统一裁判理念上下更大功夫;在划清罪与非罪的界线上下更大功夫;在排查督办、细心甄别上下更大功夫;在深化政策、细化规范上下更大功夫;在建构避免冤错案件的长效机制上下更大功夫。

“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举措,让法律成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护身符,让法院成为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坚强阵地,让法官成为捍卫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坚固盾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减负难度再大也要紧紧抓住不放

这几年,在重拳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社会现象:学生在电脑上或手机上接受“课外辅导”,线下减掉的压力转移到线上去了。陈宝生表示,“线下减负,线上增负”,这是一个新问题。教育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开始研制综合治理的文件,不久就会发布。在这个文件出台之前,教育部将比照线下治理的政策措施,对线上这些培训进行规范。

针对校园安全问题,教育部如何加强教育安全保护力度?陈宝生回答说,一是夯实综合治理的力量基础、技术基础、制度基础;二是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护校安园”活动;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和追责,把责任落实。

很多家长反映过去一年校内负担减轻了,但却出现了“学校减负社会增负、老师减负家长增负”的问题。陈宝生表示,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减负30条”。减负作为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一定要系统治理。难度很大,但是难度再大也要紧紧抓住不放,严格落实好“减负30条”。

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认真研究流程图

有一些地方实行了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后,登记效率低下,不如以前分开登记那么便利。陆昊表示,不动产登记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新事物。各地在探索时用了各种方式,有些地方做得很好,有些地方做得不是很规范。自然资源部去年开展了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去年经过4个多月的全面深入调查,发现当前有95种类型的不动产登记事项,我们对其中最常见的26种登记事项,包括企业、个人、机关单位事项,在流程图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和设计,已经公布在自然资源部的网站上。”陆昊相信,只要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认真研究流程图,用“信息共享集成、流程集成、人员集成”中的一种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群众登记时遇到的难点和堵点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

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

“去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市场预期也发生了积极变化。”王蒙徽分析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住房的成交面积增速放缓;二是住房的成交价格总体平稳;三是市场预期逐渐趋于理性。

王蒙徽表示,2019年,住建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住房的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坚持完善住房的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坚持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不断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考核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坚持调结构、转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重点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大起大落。(记者 刘江伟 赵明昊)

【短评】

用真心换民心

3月12日,全国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工薪阶层的减税面是百分之百。其中,有8000万人减了百分之百的税,也就是说他们不用再缴个税了,还有6500万人的减税幅度在70%以上。”“要不断强化改进措施,真正使法律长出牙齿,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维护好人民食品药品的安全。”“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直面社会热点问题,为公众答疑解惑,部长们的回答很“解渴”,体现出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从价格闯关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从恢复高考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共同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跨越。

如今,身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挑战日益增多、机遇稍纵即逝。在制定政策、落实执行的过程中,应继续奉行人民至上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作者:赵明昊)

来源: 光明日报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