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综合资讯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8-08-30 08:3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191次    我要评论

[导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快速发展,空巢、失能、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加,老年群体的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日趋增加。但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严重匮乏,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快速发展,空巢、失能、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加,老年群体的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日趋增加。但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严重匮乏,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养老服务专业招生难、相关专业开好不看座、养老人才上升空间通道不畅;另一方面,护理、医疗康复类可转化为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学生基于养老服务行业现状不愿意转行。这就造成了养老服务行业招聘不到人并且从业人员流失率极高,形成了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与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不平衡不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进一步培育大量专业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人才,满足我国老年事业快速发展对养老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对高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深入分析。

 

高校是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的供给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用于教育领域,首先要明确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方应是高职高专院校,其次对于人才培养的过程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对育人过程的改革,最终目的要为人才需求方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从高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路径方面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进行改革,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规模,调整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质量,为快速发展的养老服务行业提供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

 

一、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养老服务人才上升渠道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状况远远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还没有建设成独立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这直接限制着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扩大培养规模,提升培养质量,是适应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紧迫需要”,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视角,当务之急就是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养老服务人才上升渠道,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吸引力。

 

(一)扩大中专及高职层次的养老服务职业型教育人才培养规模

 

2016年10月9日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共同发布了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如果按照国际公认的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需要的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大约在1000万人。根据《2016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5年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在院老人2147272人,其中半失能401378人、失能235612人,两者合计636990人,如果按照失能、半失能老人与专业护理人员1比3的配置标准,仅此部分老人至少需要20余万专业护理人员,此外还有1510282名自理老人,按照1比10的比例配置,至少需要15万。而截至2015年末养老机构专业技术技能人员仅195568人,基础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巨大。目前培养基础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型教育人才主要由中专和高职教育层次提供,在专业目录中分别为“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但由于社会观念、工作性质、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等原因,养老服务职业型教育发展艰难,大部分在苦苦挣扎,出现了很多学校招不到学生的尴尬局面。当前职业型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规模和速度是远远不能满足急剧增加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因此必须整合多方资源,鼓励高职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加强职业型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向养老服务行业一线输送大量适应能力强的专业化高技能人才。

 

(二)加快发展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养老服务研究型教育人才培养步伐

 

随着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仅仅依靠职业型养老服务人才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还需要更多能够高瞻远瞩进行战略规划的研究型养老服务人才。养老服务研究型教育主要是指老年学专业,老年学专业是研究人类个体和群体老龄化的现象、过程、规律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的一门交叉学科,在国际上,老年学是一门独立学科,但我国老年学教育一直滞后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从20世纪末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正式设立老年学专业以来,我国老年学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老年学研究型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目前我国还不存在独立的老年学本科专业,都是在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或管理学等专业下发展的。二是老年学研究生教育更多偏向于老年医学领域,纯粹的老年学教育仅仅限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两个机构。三是老年学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规模和研究领域都很有局限,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2018年仅仅有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招生老年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分别为3名;截至目前仅仅有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招收老年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每年基本上招收2名左右,这些都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老年学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培养。为了更好开展老年学研究,提升老年学专业教育水平,在一般本科高校应该尽快开设老年学专业或者老年事业管理专业,在有一定老年学基础的高校把老年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点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在老年学基础雄厚、师资强的重点高校尽快增加老年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扩大研究型养老服务人才规模,积极培养养老服务行业的研究型、综合性人才。

 

通过构建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将大大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自信,扩大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规模,拓展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发展空间,为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建设,促使养老服务专业内涵式发展

 

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在1999年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专业建设已经发展了近20年,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较大成就。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从高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视角来看,当前高校的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训模式、教学方法、创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建设,促使养老服务专业内涵式发展,才能提供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养老服务服务人才。

 

首先建设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示范性高校。根据当前我国高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从地域分布、师资基础、学校特色等方面综合考虑重点打造一批开展养老服务专业相关的改革试点高校,支持举办专业性的养老健康职业院校,引导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重点环节进行改革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从整体上探索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示范性高校发展之路。“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作为全国首所康养学院于2016年底正式成立,由攀枝花市东区区政府、攀枝花学院及花舞人间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力争为攀枝花市乃至全国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保证,迈出了养老服务专业改革试点高校建设的的第一步。

 

其次大力支持高校开展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及相关课程建设。根据当前养老服务人才需求,重点鼓励相关高校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护理、老年社工等相关本专科专业,根据专业数量、招生人数等给予特殊专业建设补贴,扩大养老服务人才供给数量;在相关专业开设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老年人营养与保健、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生命伦理学等养老服务课程。并积极鼓励高校将普适性的养老服务专业课程开设为大学选修课,为高校学生普及养老知识,引导高校学生在养老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在养老服务专业内涵式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全校性养老服务专业选修、养老服务第二专业免费培养等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把养老服务课程内嵌于学校各个专业,为养老服务专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加大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材支持力度,组织开发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虽然我国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优秀专业教材不足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截至目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全国多所职业院校联合开发的“全国高等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是为数不多的系列专业教材,但在老年学、老年产业管理、老年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创业教育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缺失,还难以满足当前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需要,以教材建设推进课程建设乃至专业建设是提高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因此一方面必须鼓励相关高等院校与养老行业企事业单位联合编写养老服务相关特色教材,并且引入大量行业和企业的项目案例;另一方面教材建设要具有国际视野,必须借鉴国外养老服务经验做法,引进国外国际水准的专业课程和教材。

 

三、推进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提升养老服务专业的吸引力

 

近些年养老服务行业异军突起,取得了巨大成就,亟需大量的养老服务人才。但是一方面是养老服务人才的严重不足,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进入养老行业;另一方面却是相继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招生状况堪忧,个别院校甚至招不到学生不得不停止招生。这种矛盾现象的解决不得不进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只有创新培养机制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养老行业,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首先创新招生机制,解决养老服务类专业招生难问题。由于社会观念、职业声誉、职业前景、行业特性等多种因素,养老服务类相关专业处于极其弱势地位。根据笔者对全国多所院校调查,不论是养老服务类老牌院校还是近几年刚招生的新兴院校,招生难都是制约养老服务类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必须利用政策杠杆对养老服务类相关专业给予倾斜,才能吸引优质生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招生政策倾斜方面,不同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在笔者实地调查的高校中,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作为独立学院于2017年借鉴免费师范生模式免除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新生学费走在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前列;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与成都市老年康疗院、成都礼爱开展的订单招生培养、学费减半等也取得良好效果。

 

其次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增强养老服务类专业学生的实用技能。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增强学生实用技能、提升校企合作效果的重要途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培养实用性人才,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学院与企业共建订单班,由企业制定知识和操作能力目标,并派行业专家和学院教师一起组织教学,使学生提前一年进入企业岗位的角色,融入企业文化氛围,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重用,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养老服务类专业必须要大力加强与企业合作,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元互补的校企合作模式途径探索,将专业的发展与养老服务行业、养老机构的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提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全面对接。

 

最后完善养老服务类毕业生就业保障机制,提升养老服务专业的吸引力。一方面,根据养老服务类专业特点及社会需求,高校必须要求相关实习单位保证养老服务类专业毕业生实现100%带薪实习,而且实习薪酬要远远高于其他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作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主体,高校应该依靠社会影响力呼吁地方政府建立养老服务类专业大学生入职补贴制度,凡在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工作一定年限给予入职补贴,吸引高素质人才留在养老服务行业。

 

四、依托高校进行养老服务人员的全方位培训,建设立体式养老服务人才结构

 

养老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服务技能及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及养老服务机构的可持续运营。然而我国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的状况却令人担忧,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养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甚至成为制约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对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主要供给者来说,依托高校实训设施、优质师资等建立一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基础护理人员、初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及养老服务志愿者进行规范化、专业化培训,将有利于建设立体式养老服务人才结构,培养养老服务行业亟需的养老服务人才。

 

首先进行基础护理人员培训。养老服务是一门专业化的服务提供过程,需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养与培训。当前养老机构基础护理人员一般是招聘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或年龄较大的下岗人员及其他失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培训机会和平台,仅仅根据同行之间的交流与经验传授,难以上升到职业化专业的水准。加强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定期开展护理技能、护患沟通、安全常识、营养保健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基础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技能和照护能力,具备日常监测、基础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的能力。

 

其次加强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养老机构服务整体质量的提升不仅仅依靠基础养老护理人员,更要依赖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专业素质的提高。要提升管理人员的培训质量,需要加强更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把管理人员分为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高层管理人员3个层次。针对基层管理人员主要进行护理技能、专业素质、工作应变能力、危机化解等能力进行培训;针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应该涉及到具体养老服务工作,更多进行工作任务分配、监督、指导、计划制定、沟通、协调、传达及养老行业法律法规、养老机构管理模式、养老运营流程、养老服务质量控制等管理能力和技能培训;针对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加强高级管理能力、长期战略规划的培训,使其高瞻远瞩掌握养老行业发展动态、养老机构发展形势、甚至社会发展趋势判断的能力。

 

最后进行养老服务志愿者服务技能培训。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校,每个高校二级学院的学生会团总支等学生组织都在不定期或定期走进社区、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志愿服务活动。近些年来,随着志愿服务意识的提升,一些企事业单位也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志愿活动,但是由于志愿者缺乏专门的为老服务培训,各种为老服务得不到肯定和认可,影响了养老服务志愿服务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为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可以依托培训基地对志愿者进行沟通交流技巧、护理技能、急救知识、服务方式和态度等方面培训,促使养老服务志愿队伍成为立体式养老服务人才结构的重要补充。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