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近年来,随着广大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在江城,高职院校逐渐成了很多家长和学生关注对象。近日,全市各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自主招生先后拉开序幕,相较于往年,今年的招生现场尤为火爆。记者了解到,在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当下,我市职业教育的地位正不断上升。

更多学子“恋上”高职

54日早上7点,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自主招生面试抽签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近千名来自全省各地的考生等待着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记者了解到,在今年自主招生中,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共招850人,而在网上报名之时,有效报名就达到了1600多人,招生数量和报名人数都创下了“历史之最”。与此同时,该学院还首次采用了应历届高中毕业生校长实名推荐的方式,招生类型不断扩大。而在此次面向应历届高中毕业生的面试中,有900多人前来争取近300个名额,据统计,录取比例达到了31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龚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和就业环境的影响,随着一系列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举措的推出,越来越多学子开始“恋上”高职。“这几年就业形势普遍不好,但高职院校一些专业仍然很吃香。”等候在考场外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儿子偏科厉害,本科压力太大,选择一个优势的高职专业无疑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在我们学校,就业从来不成问题,学生在毕业时一般都能有好几个选择,就业前景十分乐观。”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很多本科专业在就业时频频遇冷,而接轨市场需求、动手能力较强的高职生却成为很多企业争相招聘的香饽饽,职业教育地位正在上升,社会对职校的看法正日益趋向理性。

灵活公平自主选拔职业人才

“相对于普通大学,职业院校更需要全方位去考察一个学子。”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本先告诉记者,考虑到选拔职业人才的针对性,在自主招生中,他们在选拔方式上更加灵活。“以前的选拔方式都是一考定终身,但我们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姚院长认为,为社会培育职业人才,绝不能“唯分数评价”,近年来,他们在自主招生中,面试成绩的比例正逐步扩大。

据悉,在我市职业院校自主招生中,无一例外都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思维逻辑和创新思维以及职业倾向等。“职业院校灵活招生,录取大批偏科但有天赋的学生,在以后的培养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崭露头角。”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自主招生中,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随机、公平的原则赢得了广大家长、考生的好评。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蒋世民 刘志松)近日,山东省东营市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全市改革重点之一,突破以往教育领域改革主要局限在单项、局部改革的思路,以20项教育改革发展重点调研课题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东营市市委书记刘士合表示,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度更大,教育领域单项改革、局部突破的思路已难奏效。为整体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东营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了20项重点调研课题,以优质均衡为主题,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不断加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力度,积极突破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东营市市长申长友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东营市教育、财政、编制、人社等部门联合研究确定了20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调研课题,并分别成立了调研小组,着力加强教育综合改革顶层设计,优化整体布局,系统推进教育改革。

    据介绍,这20项教育改革重点调研课题包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现代化乡镇及县区评估认定、启动实施办学集团化、深入推进小班化教育、义务教育学校“阳光分班”、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教育资金专项管理、实施教师梯级发展战略等。

    近年来,东营市还把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信息化、办学集团化、教学小班化、管理民主化、队伍专业化等教育“六化”作为着力点,坚持软硬件同步,持续改善办学物质条件,着力提升内涵发展水平。2014年,东营市将着力抓好数字化校园建设、名校集团化战略、扩大小班化教学试点、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施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教育现代化乡镇认定等“十件大事”。其中,估算总投资21.2亿元的市属高中阶段学校建设被列为全市重大建设项目。

记者昨日从十堰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十堰将试行“3+2”中高职分段培养改革,初中毕业考入中职,学习3年后不参加高考,就可直接进入高职,并拿到大学文凭。目前,全市有4所中职学校9个专业成为试点。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张贞林 

4所中职9个专业 

启动“3+2”试点培养 

目前我省实施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招生,包括“五年一贯制”和“3+2”中高职分段培养两种形式。“五年一贯制”是指学生在同一所高职读5年,前3年接受中职教育,后2年接受高职教育。郧阳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五年一贯制”今年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十堰投放计划485人。

今年起试点的“3+2”中高职分段培养,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段分校学习,前三年中等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学校承担,后两年高等职业教育由高等职业学校承担。学生学籍采用分段注册方式进行,前三年注册中职学籍,享受中职免学费教育。后两年注册普通高职学籍,执行高职学校收费标准,与其他通过统招的高职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学生毕业可以直接获得大学专科文凭。 

今年十堰有4所中职学校9个专业成为试点,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9个专业开展“3+2”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为960人。试点的4所中职学校为十堰高级职业学校、十堰市科技学校、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郧阳科技学校,试点专业共有9个,具体为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客户服务、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机械加工技术。 

3+2”中高职分段培养专业招生对象为全市2014年应届初中毕业生,纳入全市高中阶段招生管理与服务平台,依据中考成绩录取。 

中职生升大学的途径增至4 

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负责人说,十堰目前中职的办学模式基本是“2+1”,即2年在校学习,1年在校外顶岗实习。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技术人才急缺,只有中专文凭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伍。

据介绍,为满足中职生深造的需求,我省先后推出两条升学通道。

2010年,我省首次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试点“高职单招”,对获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符合相关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只需要参加技能为主的综合测试,即可优录到这4所院校深造。2011年,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纳入“高职单招”试点高校,目前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化工技术、通信技术3个专业。

2011年,我省再次推出以技能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即“技能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进入长江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省属本科院校学习。

该负责人表示,随着“五年一贯制”和“3+2”的推行,十堰中职生升大学的途径增至4条,中职生读大学的道路更加宽广。“以后中职学生不是一毕业就走进社会,而是也能上大学,读研究生,读博。”

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中职招生难

全市目前有17所中职学校,专业达到48个,其中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中职学校有12所,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有10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有8所。

在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招生改革的背景下,今年十堰按照“做特、做精、做强”的原则,对17所中职学校专业进行了调整。在调整专业布局方面,中职学校将按错位发展原则,重新调整认定各中职学校的主干专业,对条件差、办学效益低的非骨干专业予以撤销,对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点过多、重复开设的专业予以撤销或合并。

例如,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12所中职学校减为8所(其中有5所为参加技能考试所依托的中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由6所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由4所学校举办。汽车类专业由十堰高级职业学校、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郧阳科技学校等国家级示范学校开办并依据学校特色细化不同方向的专业发展。 

据介绍,专业调整后,省级以上示范中职学校开设35个专业,将建成具有省级、国家级水平和影响的精品专业,其他中职学校开设23个专业,建成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招生改革后,中职生升学渠道通畅,愿意就业的可以就业,愿意升学的比上普高拥有更多、更直接的升学途径。”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中职招生难,打消家长的顾虑。

 

    5月4日,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管理工作,学生的免学费补助资金须通过代发银行直接打入学生本人的“中职学生资助卡”中。

  通知指出,免学费标准按各地人民政府及其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确定。符合免学费资格的学生,公办学校不得再收取学生任何学费。民办学校每学期开学时可照常收取学生学费,学生的免学费补助资金通过代发银行直接打入享受免学费学生本人的“中职学生资助卡”中。

  通知要求,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发放流程,既要做到对全日制中职学生的应助尽助,也要及时将流失学生信息在发放名单中删除。对于将非全日制学生注册为全日制学生和利用校外班套取资助资金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各学校要及时办理中职卡,由学生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到银行柜台激活,不得以任何形式变通激活方式,不得代扣、挪用、抵顶助学资金,也不得以任何方式保存、滞留中职资助卡。
    本报讯(刘春媛  记者张文凌)日前,云南省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举行决赛。

    本次大赛由团云南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承办。大赛自3月份启动以来,共收到47所中、高等职业院校的213件参赛作品。中职组分为创意设计和创业计划两类竞赛,高职组在中职组基础上增设生产工艺革新与工作流程优化竞赛和社会调研论文竞赛。最终,高职组的112件、中职组的39件作品进入决赛。

    决赛现场展示了“果药面膜”、“高校快递联盟”、“孕妇培训机构”等百余件作品、创业计划。“你生产的有机肥有什么优势?能够给农户带来哪些好处?你是否核算过农民一亩土地需要施用多少有机肥?成本大概是多少?”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高核的发问让参赛选手有些应接不暇。一些来自本科院校的学生前来观摩答辩现场。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创业中心教师陈勉认为,这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机遇,给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成才机会,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作品脱颖而出,付诸实践,最终走出学校,走向全国。

    决赛通过集中答辩和现场展示、问辩等方式进行,比赛结果将由高校、研究院、社科院的专家评委们合议后公布。本次大赛中部分优秀作品将代表云南省参加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

    我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如何?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情况怎么样?4月28日,株洲市部署《职业教育法》综合执法检查工作。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职业教育法》和《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督促解决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执法检查从4月份开始,内容包括湖南(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建设情况、职业教育投入情况等9个方面。


  我市现有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1所,省示范性高职学院4所;中职学校21所,其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5所,省示范性中职学校8所。职教科技园已投资42.6亿元,湖南铁路科技职院等4所职业院校已经入园办学。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宋虎、鲁立彬、王建之、汤少云,副市长毛朝晖与会。

    我省将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达标验收,清理不达标中职学校。除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外,各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省属中职学校都要进行达标验收。

   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达标验收要从紧从严掌握标准,对不达标的必须提出明确整改要求,下达整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整改期满仍不达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即行撤销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办学资质,清理出中等职业学校统计范围。各地在本次达标验收过程中,要对连续两年未招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注销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资质。达标验收结束后,省教育厅将公示2014年度达标中等职业学校名单。

    浙江在线05月02日讯 “五年一贯制和3+2究竟是怎样的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参加五年一贯制提前自主招生后,还能不能参加中考?”……五一小长假第一天,西湖文化广场上的“2014年杭州市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咨询为民服务活动”,吸引了大量初升高的家长和学生,场面相当火爆。不少学生及家长全家出动,穿梭在各所学校的咨询摊位之间。

  “今天招生咨询现场的火爆程度足以说明,这几年家长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不再对职高和技校持不屑一顾的态度。”杭州市教育局高中处副处长宋小华告诉记者。

  5月的23日、24日就是中考志愿填报时间。据了解,今年杭州市区有初中毕业生21000余人,市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生11000余人,普、职高招生比大体保持相当。

  “五年一贯制”、“3+2”,首次自主招生

  昨天,有12所职高、12所技校和2所中专,在西湖文化广场设摊提供咨询。

  咨询8点正式开始,7点多就有家长陆续来到咨询现场。一个负责老师被N个家长、学生“围攻”的场面持续了好几个小时,11点半左右“饭点”时间到,人流才渐渐少了下去。

  这次咨询会如此火爆,与今年职高“五年一贯制”和“3+2”五年制高职班提前自主招生有一定关系。今年,12所职高的“五年一贯制”和“3+2”班的计划招生数比去年增加了522人,达到2239人,而且这两类班拿出了部分名额(不超30%)提前自主招生,提前招生数约593人,涉及49个专业(方向)。

  往年,这两种类型的班,只通过中考招生。所以,自主招生对于中职毕业后想要继续学习的学生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尤其对那些模考分在350分到420分之间、还在摇摆是上职校还是普高的学生来说,“五年一贯制”、“3+2”开启了一条直通高职院校的升学通道。

  “这些年,杭州市中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升学情况都不错。想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当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很多中职学生通过五年一贯制、“3+2”、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渠道,到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宋小华告诉记者,这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让不少家长的观念发生改变,在普高和职高之间,不再一味苛求自己的孩子上普高,总体来说,家长的观念更加理性。

  “3+2”的留学班,也颇受家长欢迎

  昨天在咨询现场,“留学班”颇受家长欢迎。
  一位家长说,孩子模考400多分,英语成绩不错,家庭经济实力也还可以,希望以后出去留学,中外合作班的吸引力很大,但又在纠结要不要考个普高。

  开元商贸职校今年新增了一个“中美国际班”——国际商务“3+2”班,来问的人就不少。这个班是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克鲁斯丁校区合作办学项目的组成部分。负责招生的吴顺老师介绍,学生将在国内学习5年,其中在开元商贸职校就读3年,经选拔,后2年升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有16门引进的美方课程采用双语或者全英语教学。学生在完成中美双方所有课程并通过考核后,获得专科毕业证和美国明尼苏达州克鲁斯丁校区的课程证书,有较大比例的学生能选择去美国校区专升本,学习一年半及以上时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本科文凭,并可继续攻读研究生。

  “五水共治”大背景下,环保专业很热门

  在采访中,几名招生咨询老师都感觉到,今年过来咨询的家长,起码有一半以上目的性比较强,对某个专业或者某几个专业特别感兴趣,有些家长,来之前做过很多功课,上学校官网查阅了很多专业、学校的资料。
  “一些家长对未来形势的预判强了,有家长觉得现在五水共治、治理雾霾,三年后预计相关岗位需要人手,对环保专业兴趣很浓。”中策职校校长高志刚说。

  怎么选专业?高志刚建议说,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学习能力。“比如文化基础很一般,读会计就不太适合,这个专业对文化基础要求相对要求高。再比如环保专业,我们会问问化学成绩,电气专业会问物理成绩。”

  “有一点让我们很遗憾。”高志刚说,这么多年的咨询,家长代办甚至包办的太多。经常看到家长这里问问那里问问,孩子要么事不关己,要么一脸茫然。

  “这个咨询活动,其实更应该是孩子了解职业方向的起点,孩子的缺位,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高志刚说,不少孩子,喜欢什么、爱好什么,都说不出来,非常迷茫,对自己没有一个基本的定位。


 2013年济南中考现场,考试结束后考生走出考场。(资料片)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30日,记者从济南市2014年中小学(微博)招生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中考将进行两个探索,中考部分学科将首次实行网上阅卷,6所技工类学校首次纳入招生平台。另外,在指标生及推荐生招生方面,济南市将继续延续往年的政策。

    中考部分学科

    首次网上阅卷

    据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品木介绍,为提高学业水平考试的公信力和效能,今年在初三学业水平考试思想品德、历史学科及初二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地理学科实行网上阅卷。

    与人工阅卷不同,网上评卷系统随机分发给两名或多名评卷人员,系统比对多次评阅结果得出考生的最终成绩,取消了人工登分、统分,答卷在电子化时对图像、准考证号加密,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

    “孩子年龄都比较小,对网上阅卷的要求比较陌生,家长也有担忧。”据介绍,济南市已经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模拟网上阅卷,今年5月份还要进行一次,各区也都组织学生进行了模拟考试。

    与普通试卷不同,网上评卷试卷将试题与答卷分开,所有试题都答在专用答题纸上。答题时需用2B铅笔、专用橡皮和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圆珠笔或蓝色笔字迹扫描后变浅,不利于阅卷。

    据介绍,在中考阅卷老师中,将选择参加模拟阅卷的老师。今年试点后,明年将看具体实施情况,将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学科逐渐实行网上阅卷,2-3年内全部学科将实现网上阅卷。

    6所技工学校首次

    纳入招生平台试点

    “今年将有6所人社系统技工类学校纳入中考招生平台。”据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今年中考招生的一个新的探索,将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范围。

    据悉,中职院校在中考统一招生早已实行,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可注册录取初中、高中往届毕业生。今年首次试点将人社系统技工类学校纳入济南市中考招生平台。

    这6所学校为济南市技师学院、济南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济南二机床技工学校、济南冶金技师学院、山东科技技工学校、山东锦泽技工学校。
    
    根据规定,第一次志愿填报普通中专的考生,不得兼报普通高中学校(师范类除外)。填报师范类并兼报普通高中且达到师范类学校录取分数线的考生,由师范类学校优先录取。凡第一次填报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志愿的考生,其余批次志愿只允许填报各职业与技工学校。

    据悉,我省正在扩大试点“3+2”、“3+4”,初中毕业生考入中职院校,通过春季高考(微博)进入本科院校也是一条途径。

    指标生今年

    继续优先录取

    据介绍,今年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将继续实行先录取指标生再录取计划内统招生的办法。

    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济南第一中学、济南第二中学、济南第三中学、济南中学、济钢高级中学、历城第一中学、历城第二中学、章丘第四中学、济北中学将计划内招生人数的80%作为指标生进行分配。

    济南外国语学校、济南回民中学、济南七中、济南九中、济南十一中、济南第三职业中专综合高中将计划内招生人数的55%作为指标生进行分配。并按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的初中学校和历城三中、历城六中、历城双语实验学校、济钢鲍山学校、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孙村中学等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平均分配。

    在推荐生录取上,山东省实验中学、山师附中、济南一中、济南中学、济钢高级中学、历城一中、历城二中将统招计划的10%用于招收推荐生,济南外国语学校将招生计划的30%用于招收初中推荐生。济南党家中学可继续向济南第三中学推荐保送生,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毕业生的20%。(记者 王光营)
闽教职学【2014】7号
 
各团体会员单位:
        按照本学会2014年工作安排,今年将继续开展征集评审论文及编辑《职业教育.实践与思考》论文集的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本学会团体会员单位的员工近两年撰写的未正式发表过的职业教育、教学、教科研方面的论文或经验总结。
        二、征文要求
        (一)论文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深入学习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重要论述,探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沿热点问题,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二)撰写论文部分参考选题: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
        2、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扩大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结合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研讨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升学渠道,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3、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认真探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4、探研制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有关政策。
        5、探研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机制。
        6、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探讨新形势下的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论文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能、工作任务等,参考上述选题,就某一方面进行深入论述,撰写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论点清晰、论据充分,有事实、数据或典型案例,有借鉴或推广价值的文章。
        (四)文章字数控制在4000字之内,并写明作者姓名、单位、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和E—mail。请用A4纸电脑打印(字体为宋体小4号字,行距1.5倍)。
        三、论文评审与表彰
        聘请专家评审,根据论文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奖论文由福建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颁发证书,连同部分有创意的论文汇编《职业教育·实践与思考》论文集。
        四、注意事项
        1、请各团体会员单位及时缴纳2014年度团体会员费(2000元/年),
        学会银行账户: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开户行:福建海峡银行五四支行,
        账号:100008507080010001(学会已另文通知缴纳会员费)。
        转账联系人:林老师,手机:13850141786。
        对未缴纳2014年度团体会员费的单位员工选送的论文将无法参与评审。
        2、请在寄送论文同时交缴评审费,未交评审费的论文将无法参与评审。论文评审费人民币100元/篇。请将款项转至上述账号和开户行,不收取现金和邮局汇款。
        3、各会员单位要认真把关,组织初评,推荐参评论文。未经单位推荐并加盖单位公章或逾期寄出的征文恕不予受理。征文务必在截止日期(2014年5月31日,以邮戳为据)之前寄出(一式两份),同时将电子文稿发送至fjzjxhlw@126.com,以保证后续工作正常进行。
        4、邮寄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17号 省电教大楼九层 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处;邮编:350003,电话:0591—83758359。 联系人:林婉如 手机13905910381
 
                                          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三日
        近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公布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名单。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荣获“黄炎培优秀学校奖”,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校长张运椅、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院长张迅捷荣获“黄炎培杰出校长奖”,福建省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教师杨松、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源峰、福建省大田职业中专学校教师张如涯荣获“黄炎培杰出教师奖”。

   
     据了解,该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评选活动经过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共评选出黄炎培优秀学校奖59个;黄炎培杰出校长奖80个;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10个;黄炎培优秀理论研究奖8个;黄炎培杰出贡献奖1个。

        2014年4月18日,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校安全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代表大会在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隆重召开。全省17 所高职院校和47 所中职学校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省教育厅学校安全工作处谢友平处长提出:学校要始终把确保师生安全视为学校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始终把确保师生安全视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工作来 做。并对学校安全工作委员会提出了委员会工作要有计划、有部署、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要加强安全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等6个具体要求。


        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王福贵要求学校安全工作委员会要为会员单位服务,坚持“学术立会、服务兴会、研究强会”的办会理念,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把学校安全工作推向更高层次。


        大会选举了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副院长王兴中同志为理事长的学校安全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与会代表讨论、表决了《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校安全工作委员会规程》,举办了“认识火灾和扑灭学会逃生和预防”、“校园安全防范与突发应对”讲座。

    2014326-27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4年工作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职教学会主办,江西省职教学会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承办,是在2014226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2013年学会工作,分析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安排部署学会系统2014年工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纪宝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王继平巡视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占山、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奕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李红勇以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近10位副会长出席大会。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职教学会以及学会各分支机构代表、行业企业代表和全国职业教育战线的10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祖平、石伟平、徐曙光分别主持了326大会的开幕式、专家报告、专题报告。福建省职教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志光、福建经济学校赵金斌同志赴南昌出席了大会。


    326上午,江西省教育厅厅长郭奕珊至辞;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的讲话;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作“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之后湖南省职教学会会长杨国旗、医药卫生职业委员会主任陆国民、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常焕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李红勇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下午,大会邀请到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正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3位专家作了相关专题报告,对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了顶层设计相关的探讨。


    327上午,大会首先分地方学会和行业学会进行了分组讨论。我省张志光常务副秘书长就福建省开展第四届黄培炎职业教育奖的评选情况在组内进行了交流。之后由召集人把讨论意见向大会做了汇报。之后,中国职教学会会长纪宝成作总结讲话。纪会长认为,职业教育的形势大好,而且越来越好!并强调:本次会议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为指导,做到了重点突出、方向明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现实性和针对性强,是一次成功的会议,这对今后的工作将起到促进作用。


    一、深入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认识学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定位和作用,坚定信心、鼓起信心,做好工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做出应有贡献。


    二、紧贴基层,代表广大职业院校利益,反映他们的呼声。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不回避任何问题。


    四、抓好工作重点、调研重点


        五、学会要以活动强会


    六、学会的各级机构,责任重大,承载的各种社会期望越来越多,因此更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律意识,依法办事,讲规则,守规矩。

宣汉职中与企业形成校企合作关系。


学生正在上实践课。
 

学生正在企业车间进行实践操作。


  达州市宣汉县,人文底蕴深厚,教育事业一直蓬勃发展并取得了卓越成效。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宣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台阶。

  目前,宣汉有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宣汉昆池职业中学、宣汉毛坝职业技术学校、达州科技职业学校共4所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在校学生约15000多人,在职教师533人,其专业涵盖了学前教育、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建管、航空等17个职教专业。

  从市级重点的毛坝职业技术学校,到省级重点的昆池职业中学,再到国家级重点的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宣汉职业教育已梯次覆盖职高的各个等级面。特别是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成为国家首批、达州市第一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后,宣汉职业教育便已步入川东北片区职教高地。

  实训实练一个张扬个性的大舞台

  欢声笑语、激情洋溢,走进宣汉的职业学校,一种散发着青春活力和自信阳光的校园气息迎面扑来。一栋栋宏伟壮观的教学楼和实训楼交相辉映,在这儿,学生们与牛顿、高斯、门捷列夫等名师大家打交道的时间少了,但却与音乐、绘画、舞蹈、数控、模具、电子等技艺性学科接触的时间多了。

  这儿不仅有传授知识的老师,也有教授技术的师傅,不仅有学习的课堂,也有学艺的车间。校园内,学生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在每一个专业学科,每一个动手环节,学生都能发掘自己的潜能,获得施展拳脚的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学生们个性张扬,千姿百态,犹如百花齐放,竞相斗艳。

  “百年历史沧桑,教育躬耕不辍”,宣汉职业学校的教育人一直秉承着“做优普教、做强职教”的办学思路,强调体悟式学习,以“强国家重点职中、创全国示范职教中心、建全国劳务扶贫培训示范基地、打造万人巴蜀特色职校”为目标,采取“校企结合、工学交替、车间教学、实训实练”的教学形式,实施“开放办学、订单培养、全员安置、跟踪服务”措施,创新“办学到沿海,教学进工厂,车间成课堂,学练强技能”的新模式,走产教、校校、校企、长短(培训)结合之路,形成了立体人才输出网络。

  因材施教学生找回自信的中转站

  对于就读职业中学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都历经过风雨洗礼,在以分数高低论成败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缺乏自信、自暴自弃、渴望关注已成为职校学生的通病。如何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重塑生活激情是宣汉职业学校给新生上的第一课。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技能使人生立足不忧”,读职高,一样有出息。毕业于宣汉昆池职业中学幼师专业的2000级学生朱小琴,当初因中考落榜,进入职校,凭着一股子任性和对幼师的喜爱,在分数上受到挫败的她,却在职校找回了自信,如今她已开办了当地最大规模幼儿园;毕业于宣汉职业中专学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马安明,现已是昆山昆盈电子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此外,还有现任广东省惠州健源牛奶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鲁仕安、成都商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桂贞勇、宣汉县昌林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昌林等一大批杰出青年才俊。

  他们没有选择与千军万马的高考大军去挤大学的独木桥,如今同样拥有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如果说个别的成功说明不了什么,在大学生就业都很难的情况下,宣汉县每年职高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以上,月工资均在2000元以上,宣汉90%的畜牧站站长都出自宣汉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的知识构架,在职校,许多对概念理论乏味的学生重新找到了对学习的热情和生活的自信。

  职高,一种完全不同于普高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参与更多实践课程掌握一技之长,同样可以通过学习进入高等学府。从2010年到2013年,宣汉连续3年对口高职本、专科上线人数均居达州全市第一。2013年533名职高学生参加高考,本、专科上线469人,其中本科上线45人,专科上线424人,本专科上线率达88%。

  政府支持多方利好为职校保驾护航

  岁月如歌,风雨兼程,宣汉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摸索中前行。为发展好当地职业教育,宣汉县县长亲自挂帅掌舵,出台了《宣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宣汉县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横向到县级部门,纵向到学校,整体联动、各司其职、共谋发展的工作格局。

  “车马未动,粮草先行”,宣汉县财政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预算每年不低于600万元,其次还设立了每年20万职教专项经费。据统计,仅2008—2010年,3年职教攻坚期间,宣汉县投入职业教育上的资金就达2700余万。近几年,当地政府又先后投入700多万元。目前全县职业学校建有各种专业实训场(室)170个,专业实训设备设施总价值达到3800多万,设备设施整体水平跃居达州全市前列。

  宣汉每年初中毕业学生约1.4万人,而升入普通高中的不到6000人。为了在全县营造“读职教,有出息”的浓厚氛围,2007年,宣汉县率先举办了达州市第一届职业教育成果展,展出学生制作的作品3000余件,参观群众达4万人次。省扶贫资助项目“雨露计划“落户宣汉,对家庭特别困难的1-2年级学生每年还将资助1500元,每个学生就读时只需缴纳200多元的书本费和100多元的住宿费。各职业学校又通过减免学生书本费、住宿费,免费提供生活用品、资助生活费,给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等形式吸引学生就读。现在年均招生达到5000多人,是2008年的6倍。

  目前,三所公办职业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宣汉职中领航全县职教发展,是全县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市职业技能鉴定站,其畜牧兽医、学前教育、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是国家三部委批准的“国示”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昆池职中内务管理出示范,学前教育专业优势明显,被评为达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内务管理示范学校;毛坝职中对口高考独树一帜,畜牧专业具有传统优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外部促动和内部奋进下,宣汉县职业教育实现了规模发展、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并逐渐成为达州市县域职业教育的领头羊,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15个国家级奖励,以及“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发展职业教育先进县”、四川省毕业生就业安置先进单位、四川省优质教学示范单位等20多个省级表彰。

  宣汉职业教育的未来蓝图:

  投入 5 亿打造宣汉职教园

  为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如今,宣汉县委县政府拟投资5亿元扩容迁建宣汉职中,整合昆池职中和毛坝职中,建设宣汉职教园区。建设地点定在县城西区新城冉家湾,占地308亩。建成后可容纳在校学生10000人,年均招生5000人,每年接受各类短期培训1000人。该项目已被确定为宣汉县重点实施工程,现已完成土石方平场,计划2014年主体工程动工,2017年完成全部建设。
        为切实解决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可持续发展问题,云南省财政厅联合相关单位及时开展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职业教育委托培养工作,大力提升移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

    一是创新模式,探索智力移民扶持新途径。通过与受托学校签订委培协议,从省级库区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对移民学生学费、住宿费等给予补助,学校承诺对成绩合格移民学生推荐实习顶岗和就业等方式,多措并举,确保职业教育委托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循序渐进,有序扩大职教委培覆盖面。在2012年曲靖、昭通、大理、红河、楚雄5个州(市)成功试点招收250名移民学生进入省轻工业学校和省工艺美术学校的基础上,2013年进一步扩大了开展委托培养的学校和招生范围,委培学校数量由2所扩大到7所,类型由中专扩展至大专,招生专业由3个增加到39个,招生范围扩展至全省16个州、市,共计招收有移民学生695人。

    三是筹措资金,逐年提升补助标准。2012年,每生每年补助近5000元。2013年,云南省财政对相应标准在上年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提高,中专、技校每生每年补助6000元,大专每生每年补助9000元。三年补助所需资金规模也从2012年的298.4万元上升至2013年的1356.3万元。
    4月25日,沈阳市IT职业教育集团全体成员第九次年会在沈阳职教园内的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召开,同时该集团进行重组,吸引了包括联想集团、北京神码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业加入,并且接纳了4所职业院校。

    沈阳市IT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06年6月,由原沈阳市计算机学校牵头成立,是沈阳成立较早、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集团。2010年更名为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并于2012年6月正式获批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学校师生多次在国家、省、市各类大赛上摘金夺银,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和对口率不断攀升。
    在青岛市大力构建蓝色经济区的浪潮下,青岛职业教育抢抓机遇,创新管理,为青岛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技术人才保障。



    青岛交通职业学校学生展示汽车维修

    青岛交通职业学校是国家级汽车运用与维修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校通过构建多学历层次,为每位学生提供成才机会。学校为此开办了汽车维修工程教育“3+4”贯通分段培养本科专业专业,学生通过3年的中专学习后经过转段考试合格后就可参加四年的本科学习,毕业后成为拥有“本科学历+技师证+教师资格证”的特色人才。学校还开办了汽车运用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三二连续大专专业,学生三年中专学习后可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两年大专继续深造学习。此外,学校还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企业冠名班,目前已经有有福日集团、成达集团、华世通集团和公交集团4个企业冠名班。



青岛交通职业学校实训中心

    该校还从青岛是中国帆船之都入手,为了推进青岛邮轮游艇产业发展,在发挥四十余年的汽车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基础上,经过市场调研和论证,与法国卢瓦尔大区TABARLY学校联合开设了邮轮游艇(帆船)运用管理专业,为邮轮母港建设和游艇帆船支柱产业发展培养管理人、经营人员和制造技能人才,服务于青岛市蓝色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

    而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则在如何让创新管理上下功夫,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墙饰活动、劳动活动等把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志愿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构建,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凝聚力量,建魅力幼师学校。学校的毕业生十分受欢迎,除少部分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其余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




青岛幼儿师范学生成果展示

    针对近年来男幼儿教师“抢手”的情况,该校主动研究男生的身心特点,创新管理,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男幼儿教师的创新性培养方式。一是校企合作办班,营造成长环境。争取青岛软控有限公司的赞助,连续招收两届70名男生,专门组建了男生班,企业赞助减免其中一半学生的中专阶段的学费。二是改善课程设置,贴近男生特点。陆续开设了适合男生特点的跆拳道、搏击操课程和男生爱好的篮球课程;在幼师传统的舞蹈和声乐课程中突击了男生特色;增设了幼儿园中需要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工电子课程。三是开展特色活动,培养综合素质。把活跃在一线的优秀男性幼儿教师请进来,组装男生深入幼儿园实地观摩男幼儿教师课堂,组织各种男生特色体育活动。

    此外,学校还开拓了与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学校间合作办学项目,与日本幼儿园和德国教育机构等进行一些专项合作交流,同时拓宽了新加坡的就业项目,目前已有20多名学生在这些国家深造或工作,该校成为全市首批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基地。
                                      闽教职学【201411

 

 

本会常务理事:


        经研究,本会决定2014年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由长乐职业中专学校承办。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与报到地点


        58在长乐市昆仑大酒店(长乐市西洋中路247号)一层大厅报到,会期一天,510上午离会。


        二、参会对象与人数


        本会常务理事,顾问,副秘书长,部分理事。约50人左右。


        三、会议主要内容


        1、传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4年度工作会议精神;


        2、研究学会换届有关事项。


        四、注意事项


        1.请各位常务理事按时出席会议,因故无法参会,可派代表与会;


        2.不带非会议人员,少带驾驶员;


        3.会议代表交通、宿食费用自理。


        4.为了便于安排会议宿、食,会议代表回执务必于430前电传或电子邮件发至本会秘书处(邮编:350003,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17号,省电教大楼九层。传真:0591-83758359,电子邮箱:FJZJXH@126.com)。


        会议联系人:余雅娟,电话:0591-83758359,手机:15980616619


        长乐职业中专学校  黄为强主任:13600876829


        附:会议回执

      

      

                                     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上海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进行一场航空乘务项目的比赛。


  最近教育部明确说,600所近年来升格的本科要改办为技术应用型大学。这是职业教育一贯制的要求,为我们过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虽然上海的职业教育在培养质量、产学结合等方面居于领先,但仍然不能回避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高职相对薄弱,导致职教体系整体有失衡的趋势。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改

  上海的职业教育特点非常鲜明。这体现在学校的内涵建设上,其核心就是课程建设。这方面上海走在全国最前面。

  上海的课程建设经过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按照能力本位思路进行课程建设。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人们认识到学校课程和实际用人需求脱节较严重,我们就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接触到了“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CBE),又把这些引进到上海。于是就有了中等职业教育的“10181工程”,即“10个重点专业”、“重点开发18门课程”以及“1个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这是1990年代的课程改革。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4年到现在。2004年,上海出台了一个深化课程改革的行动计划,提出要开发“任务引领性课程”。我们现在把它归纳成“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模式。这次课程改革,在全国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上海首批完成了66份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涵盖了996门课程标准,编写了109册示范性教材,建成了92个专业的精品课程。这一轮改革,我们确定了五大改革理念,不少中职的教师都能背得出来,对学校专业教学的影响非常大。

  第一条是,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定位课程。上海的中职教育课程,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

  第二条是,以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课程。与过去根据知识边界来设置课程不同,我们不设置“工程力学”这种课程,而设置一项在企业里实际使用、操作的工作任务,如产品质量检测,以此将学校的课程和企业的工作任务更好地结合起来。

  第三条是,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好之后,每年这门课程教些什么内容,需要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比如,做产品质量检测,相应所需哪些能力,要一条条梳理出来,每一条能力对应何种课程内容,是一线技术专家帮我们确定的。

  第四条是,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课程和内容定下来之后,教师怎么教这门课呢?我们要求,所有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都要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来教,要让同学去实践。

  第五条理念也很重要,是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参照,实现双证融通。也就是说,我们的标准不是学校闭门造车而来的,一定要和劳动局开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这五条理念,是包括我在内的上海课程改革专家组的贡献。大家曾对此反复研究。就个人来说,我觉得这五条理念是相当完整的。

  应该说,1990年代“10181工程”的实施,让职业教育的课程有了很多突破,较有效地改变了课程理念。但我们也感到,很多课程改革的内容,没有很好地推进和深入,实际的课堂行为,还不能令人非常满意。因此,在后面这次改革中,我们强调,一定要抓课堂教学。如烹饪专业,过去教师上课,一上来让学生学刀工,要切菜,小孩子切着切着,就没兴趣了。现在课堂上教学生烧一个菜,在烧菜的过程中,他会体会到很多标准,比如萝卜要切到多细,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技能。

  原来的课程,是先储备知识,再运用知识。教师会对学生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些东西有价值,需要学好,准备好了才能做。但最后准备好的时候,学生往往就快毕业离校了。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尤其是对中职学生,不适合采取先储备再运用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没有这种预见力,不知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所以,需要用任务引领学习。我们现在让学生一上来就接触第一线最鲜活的东西,由这些东西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因此,上海课程改革被称作“任务引领”的改革。效果总体非常好。

 

职业教育一贯制的挑战

  前面的五条理念,总体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强调课程如何与岗位衔接。

  最近明确说,600所近年来升格的本科要改办为技术应用型大学。这是职业教育一贯制的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让我们的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的,能从中职到高职再到应用型本科。也有说法,要将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纳入职业教育范畴。专业学位教育是不是职业教育?这一点我持保留态度。但应用型本科属于职业教育,这是毫无争议的。

 

考试科目设置不合理

  在这种改革中,如何看待中职、高职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呢?从我个人从事的课程开发角度说,这是不矛盾的。无论高职还是本科,都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理论上说,一个学生如果就业能力很强,他的升学能力通常也会很强;一个升学能力强的学生,必然是能够就业的学生。

  但现在,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很强,却似乎不具备升高职和本科的能力;选择升高职、本科的人,其中一部分也是职业能力相对较弱而无法在就业市场上寻觅到好工作的。问题出在哪里?出在考试上。当考试不突出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而是突出文化课、理论时,这个矛盾就出现了。理想状态中,升学和就业应该是一体化的。如果一个高职学校或应用型本科学校,招来的学生本身就是从中职学校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那一部分,这个招生很难说是合适的。

  考试的问题在于,科目设置不合理。或者是,科目设置本身看似合理,但后果不合理。比如说,文化课考试占百分之三十比重,专业课考试占百分之七十比重。形式上已突出了专业课,但实际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课程度很差,为了这百分之三十的分数,学生可能需要付出很大精力。因此,这很可能导致学校教学偏重文化课,把大量精力放在百分之三十的文化课上。因为专业课很容易拿分,学校有办法训练一个月就让你通过。

  文化课是应该考的,不能取消。这件事情比较麻烦。我所说的第一点就是,中高职贯通的理想状态下,就业和升学是不矛盾的,之所以出现这个矛盾,问题在于考试制度。

 

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失衡

  但中高职贯通这件事,的确会让我们产生一些新的思考。

  我的基本想法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应当是纺锤形,中间大,两头小。纺锤形的中间部分应是高职。上海需要的一线操作人员培训,应该主要通过高职这个层面实现。这是上海城市定位的需要,也是个体接受教育的需要。

  上面这头,是上海一定要积极发展的技术应用型本科。因为一些尖端的技术、高端服务业等产业,需要高技术(而非高技能)的从业人员来支撑,这些从业者不是通过学科教育培养的,而主要是通过技术应用型高校培养的。

  下面这头,是中职教育。我认为,在上海,中职教育应逐步演化成以职业基础教育为主,很多专业应该是为升入高职、应用型本科打下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当然,中职教育也需保留一部分就业导向专业,因为有些专业实际上没有升学的对口专业,学完之后,就需要直接面向市场就业。

  总体来说,我认为理想状态应该是纺锤形框架。

  那么,现在上海职业教育的状态是怎样呢?是两头大,中间小。中职这头,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生源一部分来自上海本地,另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应用型本科这头,在全国比较有影响,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都很不错。最麻烦的恰恰是中间的高职,这是一段软肋。学校普遍数量少,招生规模小,办学实力不强。

  理想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再升应用型本科。但实际上,职业教育升学序列与普通教育升学序列并列存在。升高中比较困难的初中生,就到中职里去了。因为中高职贯通,一部分中职毕业生可以升到高职,而大部分高职学校招生,生源还是来自普通高中。而高职学生基本没有升上应用型本科的,因为考试上不去。应用型本科几乎都是从普通高中招生的。

  现在高职升应用型本科这块正在搞试点,主要通过成人高校的途径,学历不衔接。正常的衔接是通过“3+2”,高职读三年,本科读两年。但这条路不是很畅通。“3+2”相当于一般的专升本,三年高职读完,还要参加专升本考试,再读两年把文凭拿下来。理想状态下,中职和高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衔接,应该是直通车。但原来的设计是以就业为导向,并没想到要贯通。现在要贯通,难度很大。

  首先,应用型本科不愿招高职的学生。本科宁愿招普通高中的学生,不愿意招高职。能从高职升到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是非常少的。

  我们现在做中高职贯通,很多高职学校也是咬着牙做的。一部分高职学校,把一些不好的专业、招不到生的专业拿出来,做中高职贯通,好的专业到普通高中去招生。人家还是喜欢普高的学生。

  对中高职贯通这件事积极的是中职学校,它希望有中高职贯通的专业,以吸引较好的生源。但高职学校完全可以去普高招生,普高的学生文化基础比中职的学生好,因此高职学校缺乏设置贯通专业的动力。从政府的角度,设置中高职贯通,是为了通过这样的长学制,培养具备更高技能水平和更深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才。这三方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当然,有些学生能把中职读得很好,但确实不擅长读高职。因为中职主要是简单操作,高职要面对较复杂的岗位,如汽车或精密设备的维修,以及高端服务业。本科要面对的岗位则更复杂。因此,合理的情况是:中职的一部分学生,适合升入高职,高职的一部分学生,适合升入本科;这个过程里又有一部分学生到市场上就业。

  但在应用型本科、高职这两段,都有两种生源,又带来一个问题:如何达成两种生源的培养目标。从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文化知识可以,但没有技能;从职校上来的学生,也不愿再重复学习已经学过的技能。比较理想的办法是,一届招两个班,设置两份培养方案。但事实上,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来自职校的学生和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很难刚好一致,分班会分不匀。另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实行选课制,把专业最核心的课定好之后,其他的通过选课处理,规定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必须多选些技能课,来自技校的学生必须多选些理论课,两边稍微补一补。

  最后,我们还要发扬美国社区学院的那种精神。国人一般喜欢把美国社区学院比作我们的高职,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有很大区别。我们高职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而美国社区学院在人才培养之外,和社区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我们的高职顶多可以开放图书馆给社区,而美国社区学院是服务社区,社区居民对社区学院有主人翁精神。比如,社区居民开会,也会去社区学院,我们就做不到这一点,围墙围得牢牢的。我们也强调高职和社区的互动,但互动停留在如何服务产业发展、如何听取社区意见这些方面,做不到与社区完全像一家人那样。

 

高职相对薄弱

  上海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应该说还是不错的。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这一结构的失衡,应由目前两头大中间小的状况,转化为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现在这个形态,影响学生生涯发展空间。

  中高职贯通的前提,是必须有高职学校。但目前高职学校数量不足,好学校也不多。几次中高职贯通做下来,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中职学校找不到高职学校。现在规定一所高职学校要“一拖几”,就是要让它带几个中职学校。三四个是合理的,可现在往往报上来就是“一拖七”、“一拖八”。

  这样一来,在高职人才培养这个层面上就存在断档,因为有好多工作是中职学生不能胜任的。今年我们调研下来,很多行业明确表示,这个岗位必须是高职学生,不能是中职学生。比如轨道交通方面,司机、调度员,都不能是中职学生。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是,中职学生年龄太小,不成熟,万一出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高职学校的薄弱影响人才的供给。只有中职学生,没有那么多高职学生,企业怎么办?一些企业就去浙江、江苏,拼命招人。我知道的一个例子是大众汽车,它从浙江成批地招高职学生,为了保证汽车质量,企业也不会要中职学生。

  另外,上海的高职学校中,民办的太多。人们对民办学校存在偏见,但民办学校自身也有问题。专业设置方面,民办高职学校所设置的,大多是服务类专业,是那种不需要花很多钱、一开就可以开很多班的专业,如工艺美术设计,主要内容就是画画。但如果新设一个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校要买很多机床,一投入就是上千万,机床消耗很厉害,维护也要投入。民办高职学校大多对此不太乐意。

  去年起,我在帮市教委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我们的规划里提到,上海的职业教育,一直在微观上下功夫,课程、教学、师资培养、实训基地等,做得很好也很踏实,但整个职业教育的结构,中职、高职、本科这三段,不是特别均衡。

  上海的职业教育,优势在内涵,弱势在结构。如果大的结构失衡,内涵再足,效果也会难以展现。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

  职业教育对上海经济发展,应该说是功不可没。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首先需要一流大学,这样才有底蕴和积淀。但上海各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一线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尤其在建自贸区后,上海在商业服务、金融、港口物流等方面的发展应该说很有前景,这些工作不能完全依靠外来劳动力。

  其他地方也在发展,如果未来不再有那么多打工者来上海,出现劳动力空心化的情况,企业招不到合格的劳动者,怎么办?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学生学完后,基本是要留在当地、服务当地的,不像普通高中、本科的学生,学完很可能出国。所以,上海从长远战略看,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大力发展高职。

  发展高职,一方面是满足家长对小孩受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学历越高,规范性就越强。一个人是用整个人在从事一项工作,而不是单纯用一项技能在工作。一个人的文凭、修养、学识,都会体现在工作中。不能仅用机械的、庸俗化的眼光去看待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关系,不能认为职业教育只培养企业需要的能力就够了。教育反过来也会推动产业发展,丰富的高端技能人才,可以提升产业水平。

  上海的职业教育,另一为人瞩目的内容,就是科研。其他地方的职业学校,达不到上海学校承接企业项目的水平。外地学校来考察的人,对上海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也只有羡慕的份。

  上海职业教育师资特别雄厚。全国有些地方,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现在还能在自己所在学校当教师。上海这里,研究生是教师最基本的学历要求,很多教师有博士学位,还有些教师是从行业过来,有过企业工作经验。

  上海职业学校办学比较专业化。产学合作不仅在学生实习、就业、教学层面,还有一批企业的专家队伍,持续参与课程开发。我们的专业教学标准,也需要行业专家来审。还有相对固定的专家,参加职业教育制定标准的活动。总体而言,上海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突破了物质层面,进入到智力层面。

  这是因为,上海有不少职业学校是行业(集团)办学,如医药学校是医药集团的,交通学校是交通集团的。全国范围看,原先行业办的中专学校,有的后来升格成高职,留下来的就成为职业高中(“三校”指的就是中专、职高、技校),这些学校多数属于教育局,和企业已没有任何来往,在校企合作上是白手起家,因此需要政府推动。

  而上海没有中职学校直接升格到高职的情况,只有一些中职学校是通过职工大学等渠道升格(编者注:如上海电机学院)。目前上海由老中专保留下来的中职学校,资产都属于行业,故而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请行业专家开发课程等合作都很紧密(编者注:包括上海电机学院在内的四所学校,资产最近划归教委)。

  因此,上海职业学校专业划分也非常细。全国范围内,不少职业学校的名字都是模糊概念,比如杭州有所西湖职高,宁波有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光听名字,不知它是做什么的。而在上海,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名字就对应了明确的行业,诸如建工学校、港湾学校、商贸学校、医药学校等。

  全国许多地方,正考虑大力调整职业学校的专业布局。因为,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是综合化的,同一个专业往往有十几所学校在开,比如许多学校都有汽修专业,但真正需要的专业却又匮乏。上海在这方面则不用花太多心思,布局较清晰,如医药学校和商贸学校,本身不可能有太多重合专业。当然,也不是说上海就没有集中开设的专业,如数控专业,就有很多学校在开。

  上海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紧密,也与企业的经济实力有关。上海的企业经营相对较成熟,企业对校企合作有积极性。我们在和各行业接触时,感到上海的企业家,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往往对人力资源一事有清醒的认识,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员工,观察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上海的企业家会对我们明确提出,你们职业教育学校应该培养一些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企业需要什么。而一些江浙乡镇企业的老板,对他讲产学合作,他的反应就像听天书一样。

 

应用型大学:

提高职业教育地位

  上海早就意识到了技术应用型本科的重要性。教育部这次说,600多所高校要转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其实要的是技术应用型本科,而不是说要把学校降等。全国高职学校多的是,干嘛要把高校降等呢?

  如果要把高校改成应用技术型大学,也不好一刀切,有些专业适合改,有些不一定适合改。汉语言文学没法改应用型,但机械专业可以改。原先高校对机械专业的定位可能是机械设计,培养机械设计师这类工程型人才。实际上,企业不一定需要大量机械设计师,但需要大量的工艺师、设备维修维护人员,后者就是应用型人才。

  社会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大的系统,人才有各个层面。比如修一座大桥,有人做规划,有人画施工图,有人去勘测,有人到现场组织施工,有人具体操作混凝土和钢筋。如果再往上走,还有人研究工程力学,最最上面则是基础科学,如物理化学等。所以,转为职业学校的学校,要看它怎样定位自己。

  我始终觉得,要把一类教育办得好,一定要突出特色,重在给社会带来什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中国人将此翻译成“理工”,仿佛很高级,可“MIT”中的“Technology”就是技术的意思,这个名字本来是技术学院。在技术人才的培养梯度中,这所学校做到了世界知名。但我们这里,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水平,会把自己拼命往上拔,好像学校培养的人才所在梯度越高端,这所学校就越高端。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里还有一些很奇怪的概念是,教育问题所在的梯度越高,相应的研究者的水平也就越高,比如,研究高等教育的似乎就比研究职业教育的水平高,其实这只不过是问题领域不同,研究者的水平应该由研究出的成果决定。

  我觉得,这600多所高校如果有远见,应该要意识到,国家把它们划出来,改成应用型本科,很可能会有配套措施,会追加投入。以财政政策来引导,是政府常采取的方式。在原先的高等教育梯队中,你是小弟弟,前面有许多老大哥,争取不到资源。而高校如果加入职业教育梯队,后面的高职、中职就要跟着你这样的应用型本科来走。

  这就是中国人说的鸡头凤尾,看怎么选择。做鸡头,若能把它做实,也是有好处的。国外很多大学的发展路径,都是先提升自己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然后逐渐为社会所认可,自己等级最后也就提升了。这600多所高校的领导,应该有这样的远见卓识,不能因为眼前一点面子问题,而看不到长远发展。职业教育是对经济发展贡献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没什么不好。

  还有很多外省市职业学校的校长和我说,有些本科生找不到工作,会去他们学校重新再学习,重新就业。其实,即便有这样的案例,也不能说明人们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就业,职业教育肯定有支撑作用,但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先把大学读完,拿到一个学历,然后再学一门手艺。他们并不排斥职业教育,但需要拿到学历,取得类似敲门砖的东西,在这个框架里获得相对自由的地位。

  这也是我们要把职业教育提高到本科层次的一个出发点。中国毕竟是学历社会。没有办法,强调应用型本科,也是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的一个途径。

 

缺乏专业设置规范

  有些人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大多数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都是半年训练就可以培养出来的,根本没必要实行这么长学制的职业教育。在国际上,这个问题也很有争议。实际上,学历是一种身份。教育年限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需要,其中不仅有岗位技能的实际需要,还有个人发展的需要、地位实现的需要,等等。

  不过,归根结底,我们缺少的是设置专业的规范,不知道究竟哪些应该作为专业来设置,哪些应该仅作为培训内容。比如,我从来就不认为烹饪专业需要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专业来设置。

  中职学校报一个专业,是缘于其自身的考虑,比如要迎合学生、家长的心态,而不一定有对专业设置的全面宏观思考。学校会认真去把握市场上的人才需要,而不太会考虑,为满足这种人才需要而开设一个专业,这本身究竟是否合适。

  因此,需要做好学校的专业目录,做好学校对专业的审批。这两块内容很重要。专业目录是教育部设定的,各学校依照这一目录来开设自己的课。这里也不是上海本身的问题。

  家政服务是否适合作为一个职业教育的专业来设置呢?肯定有很多人会说,家政服务不适合。但我们在与家政行业的行业专家深入分析以后,感觉这是要专业化的。按照行业专家的理解,家政服务不仅是带孩子、扫地、烧饭,还是老年护理、小孩早教。这么复杂的事,肯定需要学校教育。

  还比如呼叫中心专业,电视机坏了,用户就要给企业的呼叫中心打电话,服务人员需要解释许多东西,如果没有专业知识,是解释不好的。有人说,通过短期培训也可以上岗。但这个行业的人认为,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如果解释不好,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麻烦,包括政府的窗口服务也对应呼叫中心专业。

  因此,对于开设一个专业,我们现在的要求是,一个学校说自己能办这个专业,就要把课程全部开发出来看看,我看了之后,内容说得过去,能把教学计划排满,而且你教的东西确实是学校应该去教的,那我就会同意学校开这个专业。

  其实,开设专业还是需要制度化。现在确立一个专业是否要开设,随意性较大。我们做新的专业目录,也是从上到下一次性搞起来,而不是时时常态性更新。

  德国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更新,就是常态化的。德国有专门的联邦职教研究所。修订联邦教育培训条例,是他们常规和长期的工作。职教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会保持观察,发现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后,会去进行调研、分析,看这个职业是否可以通过人才迁移满足。如果可以通过人才迁移满足,就不需要再开专业了。

  比如电子商务,原本可以通过人才迁移满足。我认为电子商务没必要设置为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再学一点计算机就可以了。当时,学校一窝蜂都开电子商务。之后大家才看到,这个行业里不需要这么多人,其他专业毕业的人也可以从事这项工作。现在电子商务专业已被列入就业最差的几个专业之一,被亮红灯了。

  德国职教研究所对专业进行评估后,如果认为有必要开,就会把专业开起来。所以,德国的专业目录一直处于修订状态中。不像我们,对专业目录三年、五年一修订,不修订时就不管。说到底,规划、设计、决策都要建立在对职业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而不是凭主观去操作。

  不过,即便如此,上海职业教育绝大多数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也都处于缺人状态,中职和高职都是如此。长期以来,总体形势是技工荒,企业找不到干活的人。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感觉到,现在的劳务工资很高。比如,上海奇缺酒店服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小孩子不愿做,家长也不放心,所以就招外地的三校生过来。还有旅游管理、医护,都需要招大量外地打工者。一些需要吃苦的行业,比如机电,人手同样很紧缺。

  中职学校报给我们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总体态势是供不应求。目前的态势是,大学生就不了业,研究生可能也就不了业,但中职生肯定能就业,而且待遇和收入不一定比大学生低。

  有一些行业,说自己的人才很紧缺,比如管道工、给排水。而实际上,这些技能不应由学校培养,用人单位找人短期培训一下就可上岗。但职业教育中,又有一些专业,明明就业比较难,毕业生在市场上找不到工作,学生还死命地考,比如说会计专业,又比如计算机。

  中高职学校的校长也会说自己服务产业,但他们比谁都清楚,重要的是家长怎么看。所以,财会专业就业明明偏难,学校还在拼命招生,因为家长喜欢小孩去读这个专业。问家长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这个专业,家长就说:读了再说。家长是这种心态。

 

项目制投入:

消耗教育教学大量精力

  我们的工作需要进行系统化和制度化,而不是项目化。目前,职业学校中大量的事务是被项目化的。要等项目发布出来,大家才去做。先规划,再出台项目,根据项目拨款,等到钱用完了,这个项目还有没有人管,就不知道了。

  上海这方面还算经费充裕。但是,包括课程改革在内的工作,其实应该是常态的。项目制的问题是,因为是预算制,有钱时要拼命花,后期就不能持续。比如,一个项目刚批下钱的时候,大家都死命地买硬件设备,这样一来,把运行成本提高了,后面的运行维护,往往要投入更多钱,但这时项目可能已经结束了。这是我们教育投入机制中比较大的问题。

  教育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就规定各个地方,一定要确立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很多省份连生均经费都没有确定,目前定下来的只有十几个省份。

  我们的想法是,应该尽量降低项目化的投入,不要去搞运动式的突击花钱,要稳定下来。既然已经确定教育经费占GDP的4%,应该有一个长远规划,看看哪些经费是可以持续下去的,把它纳入生均经费中。教育部已经在做这件事了,这是好的。

  同时,我认为应该再继续减少项目化投入的经费,否则不仅会使资金的利用率低,也让学校因准备材料、验收、评审、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等这些不必要的工作而感到忙碌和疲劳,使校长无法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对教学工作的思考上。这是比较致命的问题。

  检验学校教育的唯一标准,是看学生的收益。但现在的情况是,因为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而衍生出其他内容。项目制就是其中之一,让学校不得不为之付出大量精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句话提得很好: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在其他领域,改革的眉目越来越清晰。可职业教育这边,我们的感觉是乱,各种活儿很多,但有多少是大家真正愿意去做并能做好的?这方面,也不光是职业教育有问题,整个教育领域可能都差不多。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本文由王昀采访整理,经作者审订。)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