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网-手机端
疫情时期如何为青春期孩子营造温情家庭氛围?心理学专家这样说|用“心”战“疫”
(楼主)找学校

2020-03-18 08:55:19

疫情时期如何为青春期孩子营造温情家庭氛围?心理学专家这样说|用“心”战“疫”


疫情期间师生常见心理问题如何调整↓↓↓


一提起孩子的青春期,大部分家长都如临大敌!青春期是孩子长大成人、走向独立自我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孩子身心发展处于急剧变化中,他们的一些行动表现也经常让人错愕不已。有些孩子小时候是学校标兵榜样,是父母心中的骄傲,青春期时却突然离家出走;有的孩子以前很听话、顺从,青春期时却总是跟父母唱反调,甚至大打出手,亲子如同仇家;有的孩子突然间喜欢奇装异服,经常跑出去跟伙伴们飙车、“鬼混”。青春期孩子的言谈举止常让父母感到太陌生了,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过四五千个日日夜夜的亲子,陡然间渐行渐远。许多家长无奈地感慨:换了一个孩子!


听心理学家和您说
人们对青春期孩子“忤逆”、“离经叛道”的言行已司空见惯,也常用“青春期叛逆”轻描淡写之。而那些自残、自杀的青春期孩子,还有极端的弑母伤亲案件则太令人痛心!近年来,青春期孩子违法犯罪等恶行也时不时见于网络报端,极端的甚至有杀害亲人的案例。今年2月24日,四川眉山年仅13岁的刘某某因琐事与其母发生争吵后将其杀害。3月10日厦门某中学生因家庭矛盾,持刀捅伤其父母,致其母亲当场身亡,父亲受伤。这些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一片感慨唏嘘。有人认为是孩子太冷血、太凶残,有人认为应该反思家庭教育失误,有人认为是不良的社会风气误导了孩子,也有人将其归因于当前因疫情防控而“宅”在家里太久。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做到同频共育,为青春期孩子筑牢遏恶扬善的心灵居所?


理解孩子青春期自我成长
青春期前,孩子观察、认识世界的方式受到家长的巨大影响,似乎没有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长们也常认为自己“三观”千真万确、理所当然,因而努力地灌输给自家孩子。然而随着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原本稳定的“三观”开始波动,被冲击、被破坏,涌现大量新内容,并逐渐发现父母“三观”中原来有那么多“不对”甚至负面的内容。母亲心存强烈的依恋,享受其接纳、慈爱、养育的感受,另一方面则努力挣脱母亲的控制、束缚、唠叨,甚至极端地感觉被吞噬的恐惧。为了长大成人、构建自我,孩子会放大双亲不好的方面。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母亲可能会感慨自己一片“好心”常被孩子当作“驴肝肺”。有时母亲仅仅是给孩子送一份水果、一杯水,却被孩子视作令人厌烦的“监视”。强烈时甚至觉得母亲是一个可能吞噬自青春期的孩子要成为“大人”,成为他/她“自己”就必须努力摆脱来自父母尤其是母亲“三观”的影响。然而,由于天然的“母子一体性”,孩子们一方面对母亲心存强烈的依恋,享受其接纳、慈爱、养育的感受,另一方面则努力挣脱母亲的控制、束缚、唠叨,甚至极端地感觉被吞噬的恐惧。为了长大成人、构建自我,孩子会放大双亲不好的方面。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母亲可能会感慨自己一片“好心”常补孩子当作“驴肝肺”。有时母亲仅仅是给孩子送一份水果、一杯水,却被孩子视作令人厌烦的“监视”。强烈时甚至觉得母亲是一个可能吞噬自己的“魔鬼”。在有些案例中,母亲很委曲地说自己仅仅是整理了一下孩子的书桌,却遭致孩子拳脚相向,甚至以死相逼。


许多孩子经过疾风骤雨式的青春期之后,再回首看待当时的所作所为,也时常感到不可思议;在冲动之后,也能冷静回望自己的言行,惊讶于自己的“恶行”,自己怎么会那样做呢?可当时就是无法控制自己,似乎无意识中就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要狠命挣脱裹挟着自己的那张无形的网,明知是最亲的双亲,却管不住自己。


营造家庭感性温情氛围
当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许多家长时不时逗着孩子玩,孩子也敢于向父母撒娇。可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亲子间的玩笑少了许多,父母也担心纵容孩子的撒娇会影响他们的自立。


家是一个由情感纽带联结构成的系统,所以,有人说家是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实际上,如果孩子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就会纠缠着母亲。因此,聪明的母亲即使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还可以求类似于家的存在,如走进一些社会团伙,或沉迷于网络虚拟家园。许多家长喜欢跟孩子讲道理,认为如果孩子明白了道理就不至于做出什么“大坏事”来了。如果是父子间谈些人生还可以,但如果是母亲也很理性地面对孩子,亲子间感性色彩就太淡了。长期生活在过于理性的家庭里,孩子的情商、社会交往能力都会受到抑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做出一些“恶行”时,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系统里,父亲能给孩子力量感、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同时也能为孩让孩子有时枕着自己的腿睡觉,有时搂着孩子逗逗乐,可以让孩子尽情撒撒娇。如果孩子在母亲那里得不到安全的依恋,无法体验到足够的母爱,感受不到家的温情,就会另寻依赖,到家外寻求类似于家的存在,如走进一些社会团伙,或沉迷于网络虚拟家园。


许多家长喜欢跟孩子讲道理,认为如果孩子明白了道理就不至于做出什么“大坏事”来了。如果是父子间谈些人生还可以,但如果是母亲也很理性地面对孩子,亲子间感性色彩就太淡了。长期生活在过于理性的家庭里,孩子的情商、社会交往能力都会受到抑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做出一些“恶行”时,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系统里,父亲能给孩子力量感、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同时也能为孩子确立一个清晰的边界,一个坚定的、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而母亲则给孩子充分的温暖感,表现出柔性、感性、包容的母性。父母双方一定要密切关心孩子的情感变化,有些孩子的抑郁能表现出来,有些却仍然强颜欢笑。青春期孩子的自残、自杀以及家庭内的杀害行为,事实上都是一种自杀行为。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优秀的榜样作用时,还需要给孩子留下喘气的空间,父母太优秀了,看孩子总是不太满意,孩子也容易抑郁。



增强家庭系统的开放度
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这种封闭性从结婚组建家庭开始,虽然夫妻双方仍然保留与他人的友谊、同事关系,可家里家外就有了明显的界限。家庭系统运行的情况通常不向系统外人员透露,所谓“家丑不可外扬”。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家庭成员在系统内相互作用中会产生一定的能量,如果没有能量注入与输出,系统就有可能崩溃。不过,平日里家庭系统还是有一定开放度的,家庭成员因工作、学习、购物等活动与家庭外人员互动,存在系统内外信息交换、能量流动,从而使家庭系统正常运行。然而,诸如疫情防控期间一家人只能长时间待在家里的特殊情况,如果没有深厚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间没有较好的信息交流,物理和心理的封闭可能使原本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更加混乱。系统能量混乱度上升,家庭成员更热衷于使用网络与外部系统维持联系,沉浸在虚拟世界。如此一来,一家人只是物理上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只有法理的完整性,而心理和情感上却已分居。


实际上,近阶段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有所缓和,许多城市也允许民众在做好防护措施基础上复工、工作、购物、游玩,学生虽不能到学校上课,但网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现实教学的功能,系统的封闭性也已不那么严实了。要维持家庭系统的良好运行,即使是疫情结束了,家庭成员各奔学习、工作一线,家长们也仍然需要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或参与家庭外的活动,维持家庭系统的开放度。时不时有亲朋好友串门、小聚,家庭关系也会温和许多。


亲子关系少用钱多用心
如果问家长们:“你家孩子喜欢什么?”除了网络游戏,估计许多家长也想不出孩子太多的兴趣喜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可谓翻天覆地,人们富裕起来了,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舒适,主观幸福感提升。由俭由奢易,由奢入俭难!要维持当前这种幸福状况,人们只好持续努力,全情投入工作挣钱,可能忙得连一家人的孩子可能心里没有被爱的感受。对孩子爱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心理上的陪伴感,跟孩子一起学、一起玩、一起运动。家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要附设其他条件,仅仅就是因为爱孩子,防止将钱变成收买孩子学习、从善的动机。对孩子的用心不能只在紧盯孩子学习成绩上,还需要关心孩子的个性、“三观”的形成。可一起好好吃顿饭都不容易有了。为了弥补心里的歉意,家长们很舍得花钱给孩子买好吃的、好玩的。钱是爱的象征,花钱也有利于亲子关系,但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心里没有被爱的感受。对孩子爱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心理上的陪伴感,跟孩子一起学、一起玩、一起运动。家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要附设其他条件,仅仅就是因为爱孩子,防止将钱变成收买孩子学习、从善的动机。对孩子的用心不能只在紧盯孩子学习成绩上,还需要关心孩子的个性、“三观”的形成。可以在家里跟孩子一起探讨历史、现实、未来的一些人事物,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倾听孩子对这些话题的表达。很有意思的是,孩子小的时候,要费尽心思将意见不合的父母扯在一起,而到了青春期,最害怕的就是意见完全一致的父母。跟青春期孩子讨论时,父母不能一味地想将自己的观念植入孩子的头脑,而要努力表现出各自独立的观点,培植孩子自主判断能力,尤其是对社会上丑恶行为的认识。一家人可以激烈争论,理不辩不明,用心培养起父、母、子三足鼎立的思维格局。


接受并不完美的孩子
我们成人本身也不完美,也有许多需要一起成长的方面,甚至有些是无法改变只能接纳的部分。面对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孩子,要把他们培养长大成人,虽然心里都有一套完美的培养目标体系,但还是需要时不时提醒自己,自己不完美,孩子也可以不完美。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大多数家长都期待着孩子的成绩是“双百”,同时还希望孩子能文能武,所以就有了各种特长班、兴趣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当孩子上了初中,课程学习压力陡增,许多兴趣爱好都必须为考试分数让道。这时,大部分孩子可能就会出现偏科现象,毕竟精力有限,兴趣有别。可我们家长却可能因此大发牢骚:“你其他科都考得那么好,语文怎么就这么差啦?那可是本国的语言啊!”“如果你英语哪怕就提高10分,你的排名就提高不只10名啦!”父母们尤其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当年最拿手的科目,如今孩子却怎么都没有“遗传到”!可是,有些孩子成绩都很不错,也没偏科,父母同样会抱怨:“你怎么整天宅在家里,也不出去运动运动?”


我们都曾经走过青春期,也都知道要做到各方面齐头并进实在不易。语文成绩不好尤其是作文成绩不佳的孩子,可能他们的情商、社会能力就不太发达,不善于情绪理解、处理、调节、表达,情感易激惹。

与其抱怨,还不如多做些有利于孩子情感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活动,或者就干脆扬长避短去发展。而数理化不理想的孩子,理性思维可能欠缺,却可能情感丰富,以后也同样可以很好发展的。找到孩子的优点,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甚至对孩子在家的“小恶”也能坦然面对。以前多子女家庭,孩子之间经常打打闹闹,父母也不怎么太介入他们的“斗争”,孩子们反而更清楚能“作恶”到什么程度,哪些地方能打,哪些地方不能打,许多切身经验既适度地释放了孩子的一些“恶念”也是学习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关键是能明白“恶行”的清晰边界。青春期是孩子心理重整的重要时期,大多数家长都会注意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变化,采取较合适的方式陪伴孩子平稳度过。


但即使那些感觉家庭美满幸福、很注重教育方法、很能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也同样可能面临着孩子在青春期时来个底朝天的改变。


父母感受到巨大打击的时候,需要思考的就是如此完美无缺的家庭、通情达理的家长,对孩子来说可能就如同一张毫无破绽的网,孩子只有使出釜底抽薪式的破坏力才能赢得自己“独立战争”的胜利。


回复贴子
职教网-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