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是指孩子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轻者,厌学的孩子对上学不感兴趣,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又不得不走进学校。
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人也会变得烦躁不安,多思多虑,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看什么都不顺眼,对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厌烦,每天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重者,当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再也学不进去的时候,当他觉得上学学习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的时候,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最终可能会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这时的家长应尽快找出造成孩子厌学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正确归因。归因是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定量,她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推动后继学习;错误的归因,则往往会抑制后继学习。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
成功了是努力到位,失败了是努力不够。不能归因于能力,否则,成功了可能助长骄傲情绪,失败了必定产生颓废心理,而后者极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当孩子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时,很容易灰心丧气,泯灭信心,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除作努力归因外,还可作现实归因、兴趣归因、策略归因等,对后继学习均能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