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序看贴
  • 倒序看贴
找学校

从一个打入的电话开始......

“王老师好,我是鸣!”(声音高八度)

“你好鸣”

“王老师你猜猜我今天弹了多少个乒乓球?“

“一定很多,我非常想知道!”

“89个,一口气”(在高八度的基础上略带着兴奋)

“啊,你真了不起,太了不起了,知道吗,你一定是你们班谈乒乓球的高手”

“鸣,你知道你为什么比起他同学弹得多吗?”

“因为我比他们练得多!”(迅速回答)

“是的,回答的非常真确,你这聪明“

“鸣,你知道为什么很多同学比你学习好的原因吗?”

“因为他们比我学得多!”

“是的,如果鸣想学好该怎么做?”

“多训练学习!”

“好极了,老师相信你能做到,对吗?”

“是的!”

……

画外音

我知道鸣学习有希望了,他的自信开始建立了!

事件回放

寒假里,鸣的妈妈几经周折终于和我联系上了,并预约在开学的前一天和鸣的爸爸带鸣一起来见我。

鸣9岁,现上三年级,作业从来没有完成过。一提学习鸣不是大叫大喊就是发愣、打瞌睡,一提玩鸣两眼放光,精神抖擞。鸣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班里的倒数第一的位置上,老师头痛、父母无奈、鸣无助。

问题分析

在咨询的过程我通过观察、通过提问、通过互动游戏,对于的厌学作出以下分析

一、生理原因

鸣的父母40多岁才有的鸣,剖腹产,由于鸣小时候比较胖,所以摸打滚爬的经历就很少,多数情况是在躺着或坐在小车里,走路也比较晚,而且常摔跤,所以运动就更少,这样的结果是缺少了四肢的协调的锻炼,感觉统合失调。

主要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

鸣上课总是坐不住,东瞅瞅西望望,动动前面同学的衣服、头发,拽拽旁边同学的袖子,要不就自娱自乐。

2、阅读障碍

鸣到现在上三年级了完整的、顺利的把一篇课文读下来,还总是错行跳字的去读。

二、心理原因

由于鸣长期做不完作业,上课影响别的同学听课,成绩差,所以在学习上的不到老师、同学和父母的认可。

主要表现

1、自卑:鸣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差下生,认为自己笨学不会。

2、麻木:鸣对作业、听课、考试都无所谓,反正我就这样了,谁拿我都没办法。

3、反感:老师和父母都爱拿鸣的作业说事,拿鸣的成绩说事,所以鸣就会把这些负面的情绪迁移到让他烦的学习上,自然对学习产生反感,作业经常是做到半夜。

三、父母的原因

由于是人到中年得子,因此父母对鸣是百般呵护,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都是尽量满足鸣的要求,加之母亲又很要面子,自然在家里说话做事很强势,所以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鸣身上存在的问题很多。

主要表现

1、习惯差:鸣在父母的溺爱之中,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惰性强:由于母亲比较强势,不仅包办了鸣的生活起居,甚至代替鸣说话。在与鸣沟通的过程中就发现,我问鸣的问题,每次在鸣想回答时,鸣的妈妈总是抢着说几句或提醒几句,最后鸣就懒得说,都让妈妈说。

四、老师原因

受各种考评制度的影响,自然学生的成绩就是一个焦点问题,另外,很多老师虽然教书很好,但不一定懂育人,即使有心想帮鸣,但方法空洞乏力,自然收不到好效果,久而久之也会失去耐心。

主要表现

1、推责任:让鸣留级或休学或转学。

2、叫家长:鸣的父母频繁的被叫到学校,以至于鸣的母亲一接到老师的电话,手发颤、腿发抖,回家当然没有好态度都待鸣的问题。

解决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鸣首先是要建立自信,同时加强注意力训练,其次习惯培养与兴趣培养,所以针对鸣的问题给出第一阶段的解决方案

一、给鸣的建议

1、每天15分钟弹乒乓球。

目的:训练注意力,并借此突破自我建立自信。

要求:先左手后右手,再双手(难度递增)

2、每天认识5个生字,并且完成一篇口算心算。

目的:增加识字量,提高运算速度。

要求:认识的5个生字要在睡前记一遍,第二天早上起床再记一遍,防止遗忘。口算心算可以是最简单的,但每次必须记录完成的时间。

3、上学不带玩具。

目的:减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

4、11点准时上床睡觉。

目的:保证第二天听课质量。

5、回家先做作业。

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做到的要贴红花作奖励!

二、给父母的建议

1、妈妈少说多听,少批评多鼓励。

2、妈妈利用接鸣回家路上的时间,多与鸣交流学校发生的快乐的事情。

要求:回避“今天老师批评你了没有,今天的作业是什么?等易产生负面情绪的问话。

3、每晚睡前和鸣一起读一篇故事。

要求:不要强迫鸣去读,开始由妈妈读,慢慢引导鸣读。

4、父亲每天对儿子说一句鼓励的话,常常拥抱鸣。

5、在家里设置红花台,对鸣的要求进行监督并及时以红花奖励。

6、多与老师沟通,反馈鸣在家里每天的进步,并且及时了解鸣在学校的情况。

三、给老师的建议

多了解多鼓励鸣,多给予鸣机会,因为鸣比较爱劳动在班里。通过鸣的优点和点滴进步树立鸣在班级里的威信,鉴于鸣的特殊性,在作业上可以少布置,降低难度和数量。

   总结

没有不想让自己优秀的孩子,找到厌学原因,了解孩子心理,才能最终帮助孩子走出厌学困扰。

赶紧回复一个吧,可以获得积分噢!
本贴共有0个回复,点击率29回到『厌学』
发表回复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顶部